我的文革十年(17)下棋找高手,名师出高徒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 次)

我的文革十年(17)下棋找高手,名师出高徒                                 

    1967年12月,我到水厂路中学(以下简称“水中”)报到以后不久,我的围棋启蒙老师张继志先生,特地从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到“水中”来,带我到住在水厂路张公堤边的汤之望先生家拜访。张老师和汤先生是手谈多年的老朋友。汤先生后来又带我去拜见了湖北围棋名人,著名国手刘炳文先生,以后,我就经常去刘老家以棋会友,看棋学棋。

当年,刘老师的家就是我们武汉市的一个棋类活动的俱乐部,许多耳熟能详的棋界名人,经常在他家聚会下棋。除了围棋名人、时任湖北省围棋队教练邵福棠老师外,还有1958年中国象棋全国冠军李义庭和全军冠军陈培芳,还有后来两次夺得中国象棋全国冠军,两次获得“五羊杯”冠军的年轻优秀棋手柳大华,国际象棋湖北省冠军刘成万等。

当时,1958年中国象棋全军冠军陈培芳,已经从部队转业到硚口区胜利中学当语文老师,他的夫人潘兰英老师是我们“水中”的图书管理员。他们住在硚口区宝丰路地质学校教工宿舍。每次从刘炳文老师家出来,我总是与陈老师一起坐一路公交车回家,他在宝丰路下车。我再坐两站到水厂路。后来,我还经常去他家下围棋。那时,湖北省商业厅就在宝丰路口。时任马厅长以前是新四军陈毅的下属,也是围棋爱好者,在他领导的商业厅,当时也是硚口区围棋爱好者聚集地之一。闫安的父亲是商业厅的干部,围棋也下得很好。闫安与马厅长的儿子马力,当时十一二岁,耳濡目染,在父辈的熏陶与影响下,非常喜爱围棋。他的父亲经常带着他拜名师求点拨。

现在也想不起来在哪一次聚会时,大家看到闫安和马力下棋时,有老棋手说,如果能办一个青少年围棋训练班,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带带他们就好了。

于是,陈培芳老师跟我商量说,我们可不可以在你们学校办个训练班呢?

他还说,要办就把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训练班也办起来,就叫“三项棋类训练班”。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愿意来当义务教练,只要愿意来学棋,不论其有没有基础。我们都负责教他们,而且免收学费。

最大的问题是你们学校领导是否同意。其次,就是办训练班必须有教练用的大棋盘和棋子,现在肯定买不到。怎么办?

当我把办棋类训练班的想法向我们学校的刘政秀书记汇报后,她非常支持。于是,我与陈培芳老师开始筹备。陈老师负责请教练、组织教学、制定教学计划等事宜;我负责后勤保障。

为了保证按时开班,第一要务是想办法制作教练棋盘。我这个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哪有动手能力自制教学大棋盘啊!我马上想到学校隔壁的武汉抗菌素厂,许多老工人曾经来学校当过“工宣队”员。于是去该厂找他们帮忙。

那些老工人就是有办法,他们听我说完设想之后,马上就想到,可以用他们厂药瓶盖口的软木瓶塞做棋子,围棋子分别涂上黑白油漆;象棋子分别用红绿油漆写上去;国际象棋子就用黑白油漆写上去。然后用软木板做棋盘,在每一个棋子中间插一根小钉子,在讲课时,就可以把棋子插在软木板棋盘上,给学生讲课做示范。

那些来讲课的大师们都非常欣赏这个教练棋盘,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当时经常来讲课的围棋教练是刘炳文和刘力父子两人,象棋教练是陈培芳和柳大华,全国冠军李义庭也常常忙里偷闲到训练班来巡视,国际象棋教练是刘成万。当年,这些大名鼎鼎的国手,都来我们“水中”三项棋类训练班当义务教练。每到训练时间,他们都是自己乘坐公交车来训练班教学生下棋,来自武汉三镇的学棋少年闻讯纷至沓来。真是名师出高徒呀!后来从训练班走出去的棋手有:围棋七段闫安、李杨(女),女子全国象棋亚军陈淑兰,她当时跟着刘成万老师学国际象棋,后在柳大华发现并精心培养下,学成中国象棋,一举成名。

闫安从小就受他父亲的影响喜爱围棋,因缘到水厂路中学棋类训练班后,在名师刘炳文先生、省棋队教练邵福棠老师的重点培养之下,茁壮成长,后来成为七段国手。我组织学生学棋的经历,学生闫安学棋的成长过程,雄辩地证明了“名师出高徒”的至理名言。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尤其是读书学习,一定要敢于“弄斧到班门”!善于虚心向名师求教!

华罗庚先生说:“这不是艺高人胆大,这是我一贯的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必到班门!’”。接着他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他说:“中国成语说:不要班门弄斧。我的看法是:弄斧必到班门。对不是这一行的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于己于人都无好处。只有找上班门弄斧(献技),如果鲁班能够指点指点,那么我们进步能够快些。如果鲁班点头称许,那对我们攀登高峰,亦可增加信心。”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华罗庚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治学思想,他不仅这样说,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还教育学生这么做,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这两段话上百度可以查到)。

 

我在三项棋类训练班这一段经历,雄辩证明了华罗庚先生的治学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来我在语文教学专业成长过程中,再次践行华罗庚先生的“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得以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李义庭与柳大华,刘炳文、邵福棠与闫安,闫安与辜梓豪、谢尔豪,一代传承一代,莫不如是。

闫安七段在国家队三年,代表中国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比赛。从国家队回武汉后,他创办的武汉“天元青少年围棋训练班”红红火火,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少年棋手。 2017年他培养训练多年的弟子辜梓豪、谢尔豪双双打进“三星杯”及“LG杯”决赛,辜梓豪勇夺三星杯世界围棋冠军,谢尔豪勇夺LG杯世界围棋冠军。两人现在都是围棋九段选手,都在国家队为国效力。

当年训练学生下棋,大师们各尽其才。每每学生放学之后,大师们还要聚在一起过过棋瘾。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师提议的,要举行三项棋类教练混合赛。规定赛制:围棋教练与象棋或国际象棋教练比赛下象棋,反之亦然。我也去试试,结果发现象棋大师们的围棋水平也蛮高的。我这个围棋爱好者就找象棋大师陈培芳和柳大华下围棋。下几盘棋之后,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原来,不论下什么棋,虽然规则不一样,但是“棋理”是一样的。而“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不仅提高了我的围棋水平,更让我明白了其中的人生哲理。尤为可喜的是,让我与年龄相近的柳大华在围棋对弈中加深了友谊。也因此有机会经常跟他一起去大型厂矿开展棋类活动,每次大华下盲棋都是活动的高潮。记得有一次周末的晚上,在武汉汽车发动机厂大礼堂,台下观众上千人,台上大华表演下盲棋,他一人与该厂三十多位高手对弈,最后仅一人下和了,其他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一时轰动三镇。

1982年初,华师一附中负责学生工作的易友奇副校长,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决定办三项棋类兴趣班。春节期间,我去住在水厂路中学附近的汤之望先生家拜年,刚好遇到刘炳文先生和陈培芳先生。刘老师最近正在抓业余围棋活动,他说已经向省市体委汇报了,等批下来就通知我。他还说,武汉市六中已经开始搞了,全市准备抓十个点,希望我们一附中能抓出成绩来。两个月后,收到省围棋队教练邵福棠老师的来信,他说省体委领导非常支持我们学校开展围棋活动,希望我们把围棋班办好,使它逐步成为我们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学校领导看了信以后非常高兴,表示可以在初一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易校长和团委书记小罗积极支持并亲自参加筹备。开班那天,邵福棠老师、陈培芳老师、柳大华、陈淑兰、胡远茂、闫安等湖北棋界名人准时来到学校,先到围棋班开会,邵老师和柳大华分别对同学们讲话,然后,在学校礼堂,柳大华表演了闭目棋,与二十位师生象棋爱好者下盲棋,获全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活动,易副校长自始至终参加了活动,大约200多名学生和老师兴趣盎然地看完柳大华的闭目棋表演。青年教师对这项活动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都想学围棋,著名数学老师倪政勇与柳大华比赛完后说,开展棋类活动很好,希望我们一附中把围棋活动搞成传统项目,增加学校的特色。

领导大力支持,老师们热情相助,学生兴趣极浓,这都是我们开展棋类活动的有利条件。加上省棋队教练邵老师的坚持每两周派优秀棋手来学校指导学生训练,当年底,武汉市中学生棋类比赛决赛,在汉口滨江棋室举行。我校陶红娟力挫竞争对手,荣获女子中国象棋冠军。三项棋类比赛都很激烈,最后一轮比赛时,武汉市棋界的知名人士几乎都来了。象棋教练胡远茂告诉我,陶红娟将参加今年在沈阳举行的全国女子象棋比赛。邵老师通知我,寒假可以派两个围棋手参加省里的培训。刘成万教练谈了国际象棋的培训工作及运动员的升学问题。

实践又一次证明了“下棋找高手,名师出高徒”,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