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片尾曲《苏州河》

记录所思所想 分享所见所闻
打印 (被阅读 次)

延宕一年,终得发行的战争巨片《八佰》已确定自8月21日在中国上映。今天(8月7日),制片方发布了片尾曲《苏州河》MV。该片尾曲由实力歌手那英携手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绎。

歌曲将观众带回1937年淞沪抗战中的四行仓库战场,展现北岸战士与南岸群众遥遥相望之际,对脚下土地的坚守、对家国山河的眷恋以及对和平的祈望。MV结尾更震撼展示真实“八百壮士”名单(部分)。这一个个一闪而过的名字,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保家卫国的勇士,催人泪下、令人肃然。

电影《八佰》由管虎执导,他在介绍片名产生过程时解释:采用大写的”佰”是为了表达对“八百壮士”视死如归,守家卫国的敬意。我在微信里曾跟同学调侃:那为什么不把“八”也改成大写的“捌”呢?同学回说:“全改了,就更没人看懂了”。不知管虎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八佰》片尾曲《苏州河》的曲调采用的是来自北爱尔兰的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上世纪初,英格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威德里(Frederic Weatherly)创作的《丹尼男孩》(Danny Boy)也是采用了这首民间小调。《丹尼男孩》这首歌在爱尔兰,英国,以及爱尔兰裔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中非常流行,常常被用于葬礼中,悼念逝去的亲人,表达缅怀亲人的感情,很契合《八佰》这部反映淞沪抗战的影片深沉,悲壮的基调。

下面是“凯尔特女人”演唱的《丹尼男孩》:

《伦敦德里小调》在很多英语国家也常被当作非官方的颂歌在教堂礼拜中演唱。

谢谢浏览!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婉妮' 的评论 :

谢谢婉妮点评!我也非常喜欢,等着到时看整部电影。
婉妮 发表评论于
期待看到这部影片。很棒的片尾曲。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ulphin'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分享!跟你的感觉一样,歌曲和故事很契合,又有悼念八百壮士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亡灵的意涵。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谢谢浏览评论!正名倒是早就正了,去年出不来可能是怕抢了国庆70年的锋头。
dulphin 发表评论于
小时国内有歌谱,其中有伦敦德里小调,从小就会唱。觉得跟影片很配。
spot321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精彩!看了片花,十分期待这部为国民党英勇抗战正名的电影。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Ken99' 的评论 :

谢谢评论!只是借用原曲,歌词是新创作的。我倒觉得很适合电影的主题和基调。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花似鹿葱点评!这么大阵仗推介,应该是值得一看的。
Ken99 发表评论于
淞沪抗战和这首外国歌曲八杆子打不着关系,导演怎么想的? 乱点鸳鸯谱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期待电影!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谢谢五湖兄点评!前面有朋友也说了相似的意见。电影采用熟悉的编曲,以向名曲致敬,是一种很惯常的做法。中国抗战,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部分,制片方可能也有便于向外推广影片的考虑。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谢谢老兄介绍。歌曲富于英伦情调,但用于描写英勇抗战的中国影片中,效果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荣确' 的评论 :

你这也算一家之言吧。不过,虽然是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但人类有些感情的东西是相通的,音乐更是没有国界的表达人类感情与价值观的艺术形式。
大荣确 发表评论于
讲述中国抗战的影片用英国传统歌曲做片尾曲本身就不很合适;歌曲的男女演唱者最后用英语合唱就更不合适了。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说好听,那就真是好了:-)我也反复听了好几遍,虽然以前也听过《Danny Boy》。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歌太好听了!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的,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看了!淞沪抗战值得大书特书。谢谢菲儿点阅!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这个电影要看,我写过思行仓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