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明天就是三毛辞世二十年。
十几岁的时候那么着迷过,崇拜过的人物,二十多年后再看她,五味杂呈。
人前的她的一生,她的文章里的她的一生,穿着波斯米亚长裙的长发女郎,为了爱情浪迹天涯。这些浪漫和随性后面,我现在记得的,是她在”稻草人“这本书前言里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空心人。
我觉得,这句话才是她的心里话,在她没有躲进自己和别人设立的躯壳之前,或者是之间,清醒的时候,她对自己说的。
没有经历天涯之前,天涯,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梦想。生活在别处,多么好,真正的生活都是在别处:房子永远不会漏雨,孩子永远不会生病,爱情永远不会变色————因为在这一切琐碎出现之前,你已经又上路了。可惜的是,天涯并不遥远,至少不够遥远,你躲不过的,是你自己。
我是一个空心人。
很多年前,我因为这句话暗自鄙视过她,现在我才知道:空心人,不过是一种宿命,是你浪迹天涯也无法逃脱的宿命,就像许多其他的宿命。
当年有人专门从台湾跑到加纳利群岛上去见三毛,她自杀之后,对于她的死因,至今仍然有各种质疑和传言,就像当年对于张纯如的死。群众不相信三毛会自杀,群众以为世上一切皆有原因,找到因,便可避免苦果。不错,世上一切有因,只是此因并非彼因,有时候,因即已是果。而群众不要看到这样的因果,群众无力承受这样的因果,群众需要偶像和幻想,偶像是他们幻想的庇护,偶像和幻想相辅相成,不可离分,没有偶像幻想会破灭,没有幻想人生会破灭,所以三毛只能是那个长发的波斯米亚女郎,为了爱情她浪迹天涯。
结束生命,也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决绝的遗忘,永不回头,自己和自己,两败俱伤。一个群众无法接受的选择。
好在群众永远能够找到他们幻想的依托体,偶像,几代人的,一代人的,一群人的,从来没有缺少过。
在”百年孤独“这本书里,有一群为了躲避失眠症逃离家乡的人群,他们的额头上印着灰色的十字架。也许,空心人的额头上也有这样的灰色的十字架,只不过,如果你自己不是空心人的话,你是永远也不会看见它的。
额头上的记号
过耳风 (2011-01-03 13:23:27) 评论 (12)
原来明天就是三毛辞世二十年。
十几岁的时候那么着迷过,崇拜过的人物,二十多年后再看她,五味杂呈。
人前的她的一生,她的文章里的她的一生,穿着波斯米亚长裙的长发女郎,为了爱情浪迹天涯。这些浪漫和随性后面,我现在记得的,是她在”稻草人“这本书前言里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空心人。
我觉得,这句话才是她的心里话,在她没有躲进自己和别人设立的躯壳之前,或者是之间,清醒的时候,她对自己说的。
没有经历天涯之前,天涯,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梦想。生活在别处,多么好,真正的生活都是在别处:房子永远不会漏雨,孩子永远不会生病,爱情永远不会变色————因为在这一切琐碎出现之前,你已经又上路了。可惜的是,天涯并不遥远,至少不够遥远,你躲不过的,是你自己。
我是一个空心人。
很多年前,我因为这句话暗自鄙视过她,现在我才知道:空心人,不过是一种宿命,是你浪迹天涯也无法逃脱的宿命,就像许多其他的宿命。
当年有人专门从台湾跑到加纳利群岛上去见三毛,她自杀之后,对于她的死因,至今仍然有各种质疑和传言,就像当年对于张纯如的死。群众不相信三毛会自杀,群众以为世上一切皆有原因,找到因,便可避免苦果。不错,世上一切有因,只是此因并非彼因,有时候,因即已是果。而群众不要看到这样的因果,群众无力承受这样的因果,群众需要偶像和幻想,偶像是他们幻想的庇护,偶像和幻想相辅相成,不可离分,没有偶像幻想会破灭,没有幻想人生会破灭,所以三毛只能是那个长发的波斯米亚女郎,为了爱情她浪迹天涯。
结束生命,也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决绝的遗忘,永不回头,自己和自己,两败俱伤。一个群众无法接受的选择。
好在群众永远能够找到他们幻想的依托体,偶像,几代人的,一代人的,一群人的,从来没有缺少过。
在”百年孤独“这本书里,有一群为了躲避失眠症逃离家乡的人群,他们的额头上印着灰色的十字架。也许,空心人的额头上也有这样的灰色的十字架,只不过,如果你自己不是空心人的话,你是永远也不会看见它的。
十几岁的时候那么着迷过,崇拜过的人物,二十多年后再看她,五味杂呈。
人前的她的一生,她的文章里的她的一生,穿着波斯米亚长裙的长发女郎,为了爱情浪迹天涯。这些浪漫和随性后面,我现在记得的,是她在”稻草人“这本书前言里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空心人。
我觉得,这句话才是她的心里话,在她没有躲进自己和别人设立的躯壳之前,或者是之间,清醒的时候,她对自己说的。
没有经历天涯之前,天涯,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梦想。生活在别处,多么好,真正的生活都是在别处:房子永远不会漏雨,孩子永远不会生病,爱情永远不会变色————因为在这一切琐碎出现之前,你已经又上路了。可惜的是,天涯并不遥远,至少不够遥远,你躲不过的,是你自己。
我是一个空心人。
很多年前,我因为这句话暗自鄙视过她,现在我才知道:空心人,不过是一种宿命,是你浪迹天涯也无法逃脱的宿命,就像许多其他的宿命。
当年有人专门从台湾跑到加纳利群岛上去见三毛,她自杀之后,对于她的死因,至今仍然有各种质疑和传言,就像当年对于张纯如的死。群众不相信三毛会自杀,群众以为世上一切皆有原因,找到因,便可避免苦果。不错,世上一切有因,只是此因并非彼因,有时候,因即已是果。而群众不要看到这样的因果,群众无力承受这样的因果,群众需要偶像和幻想,偶像是他们幻想的庇护,偶像和幻想相辅相成,不可离分,没有偶像幻想会破灭,没有幻想人生会破灭,所以三毛只能是那个长发的波斯米亚女郎,为了爱情她浪迹天涯。
结束生命,也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决绝的遗忘,永不回头,自己和自己,两败俱伤。一个群众无法接受的选择。
好在群众永远能够找到他们幻想的依托体,偶像,几代人的,一代人的,一群人的,从来没有缺少过。
在”百年孤独“这本书里,有一群为了躲避失眠症逃离家乡的人群,他们的额头上印着灰色的十字架。也许,空心人的额头上也有这样的灰色的十字架,只不过,如果你自己不是空心人的话,你是永远也不会看见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