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婆子

石库门 (2010-02-28 18:30:45) 评论 (13)




上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汤婆子。黄铜做的汤婆子样子很像饽荠,大肚子,小嘴巴,嘴巴上一个螺旋盖子。

 

上海的冬天很冷,早年室内没有暖气,室内室外穿得一样多,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最多装个火炉取暖。但是火炉不能烧过夜,睡觉前一定得灭了,以免发生意外。所以晚上就特别冷,玻璃窗里面都会结一层冰凌花。于是汤婆子就成了主要的取暖器。

 

每天晚饭后,就忙着烧开水,冲汤婆子。汤婆子的“肚子”挺大,可以灌下整整一大壶开水,把盖子拧紧了,套上布套子,放进被窝,其功能就像现在的电热毯。睡觉时,被窝里已是暖烘哄了。我们通常把刚冲好的汤婆子放在被窝的上端焐着,等进被窝时,让它开道,用脚一点,一点踢下去。先前焐暖的地方正好在背下,而脚下有汤婆子护着,这样上下都暖和,睡得舒舒服服。第二天早上,汤婆子里的水还是温温的,倒出来漱口,洗脸刚刚好,一点也不浪费。

 

记得那时我们家有三只汤婆子,两大一小,都是黄铜的。大的,晚上用,因为容量大,可以保温整晚。小的白天用,不热了,可以烧水再冲。天长日久,汤婆子的身体被磨的精光铮亮。小的时候,我们常常把汤婆子当镜子,照着玩。看着汤婆子里变形的脸蛋,哈哈大笑。

 

那时,也有热水袋。但是热水袋装不了多少水,熬不到天亮就冷冰冰了。大冬天里,一个冷冰冰的东西搁在脚边,怎么受得了!

 

汤婆子也有闯祸的时候。有时盖子没拧好,半夜又把汤婆子踢反了,口子朝下,这样就水漫金山了。于是第二天忙不迭洗床单,晒被子。最让人头痛的是,邻居异样的眼光和好奇:啧啧,你家孩子昨晚怎么啦?闯祸啦?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我已经好长时间不见我们家的汤婆子了。丢了吗?下次回去问问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