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爷祖上几代都是木匠,老人慈眉善目,他虽然不识字,但是说起话来却总是一套一套的。做事更象做木工活
一样,有板有眼的。守在火堆旁边,看着钱大爷熬胶,是童年时最大的乐趣。熬胶对于钱大爷不仅仅是一个必须
完成的活计,而更象是一种祭典仪式:把木材劈成三四寸长、手指粗细的小块儿,然后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人
心要公,火心要空”,一边用木块两横两竖地搭成一个空心的架子,中间再放上一些刨花儿,用火柴一点,火苗
由小变大、由暗转明,片刻之间就熊熊燃烧起来了。用小锤把硬硬的胶板敲成高梁米粒大小的碎块儿,放进一个
铁罐子里,加上水挂在火堆上支起的三角架上,稠稠的一罐狗皮胶就慢慢地熬成了。钱大爷做事不马虎,过年就
更不能马虎了。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去杀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喝杯酒
三十下晚闹一宿
大年初一纽一纽
小年儿一到,钱大爷的春节就按照上面的顺口溜,在他“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胯着枪...”的祷告声中,
在灶王爷升天的缕缕青烟中开始了。除了初一的秧歌,钱大爷是只看不纽之外,其余的必是亲自操持、过问。年
三十之前,家家都要准备好大量的饺子、豆包和馒头,装在一口大缸里封上口,放进外面的小仓子里,整个正月
都吃不完。那时候包饺子都是三五家邻居成群结队,一家一家的完成。钱大爷家的饺子总是最后一天包,去的人
也最多。大人在热乎乎的炕上包饺子,孩子们联喊带叫地吃冻梨、嗑瓜子、打扑克、玩嘎拉蛤。钱大爷则一个人
拿着一把蜡烛,看见哪里有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点上一支放下。饺子包完之后,钱大爷总会问一声,“来年儿
的日子怎么样啊?”要是饺子皮剩下了,就会有人说,“好日子,来年不愁穿的了。”要是饺子馅余富了,就会
有人喊,“富裕啊,新一年的粮食吃不完。”记得有一年,饺子的馅和皮都整整好好,钱大爷刚刚问完,我就顽
皮地说了一句,“大爷,今年你家的吃穿全没了!”钱大爷眼睛一瞪,好在邻家的女孩抢着说了一句,“大爷,
明年您是丰衣足食。”这才为我解了围。煮饺子的时候,钱大爷也有一套讲究。他从来不问饺子熟了没有,而是
问“饺子生不生?”,而且总是在明明知道饺子还没煮熟的时候就问,为的是听一个吉利的“升”字。他几乎年
年都告诉人们,他当学徒的头一个新年,给师傅煮饺子时,师傅也是问他“饺子生不生?”他想讨好,就说了一
句“师傅,放心吧,有我在您生不了。”结果险些挨了一顿打。钱大爷信神、祭祖,就是在文革期间他也没有间
断过。年夜的饺子总是先给诸神和祖宗供上一盘,然后一家老小才能下筷儿。有一年,他的小孙子饿了,没等给
神和祖宗上供,就先拿一个吃了,结果锅里的饺子全都变成马粪了。钱大爷急忙跪下,忙不跌地给祖宗磕头,一
边“子孙不孝,子孙不孝”地说着,一边把锅里的“马粪”给祖宗供上了一盘,这时锅里的马粪才又变成了水灵
灵的饺子。“祖宗显灵了!祖宗显灵了!”钱大爷由惊变喜地喊着。那是他最高兴的一个年。
钱大爷过年
霍林河 (2009-03-29 08:23:09) 评论 (0)钱大爷祖上几代都是木匠,老人慈眉善目,他虽然不识字,但是说起话来却总是一套一套的。做事更象做木工活
一样,有板有眼的。守在火堆旁边,看着钱大爷熬胶,是童年时最大的乐趣。熬胶对于钱大爷不仅仅是一个必须
完成的活计,而更象是一种祭典仪式:把木材劈成三四寸长、手指粗细的小块儿,然后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人
心要公,火心要空”,一边用木块两横两竖地搭成一个空心的架子,中间再放上一些刨花儿,用火柴一点,火苗
由小变大、由暗转明,片刻之间就熊熊燃烧起来了。用小锤把硬硬的胶板敲成高梁米粒大小的碎块儿,放进一个
铁罐子里,加上水挂在火堆上支起的三角架上,稠稠的一罐狗皮胶就慢慢地熬成了。钱大爷做事不马虎,过年就
更不能马虎了。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去杀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喝杯酒
三十下晚闹一宿
大年初一纽一纽
小年儿一到,钱大爷的春节就按照上面的顺口溜,在他“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胯着枪...”的祷告声中,
在灶王爷升天的缕缕青烟中开始了。除了初一的秧歌,钱大爷是只看不纽之外,其余的必是亲自操持、过问。年
三十之前,家家都要准备好大量的饺子、豆包和馒头,装在一口大缸里封上口,放进外面的小仓子里,整个正月
都吃不完。那时候包饺子都是三五家邻居成群结队,一家一家的完成。钱大爷家的饺子总是最后一天包,去的人
也最多。大人在热乎乎的炕上包饺子,孩子们联喊带叫地吃冻梨、嗑瓜子、打扑克、玩嘎拉蛤。钱大爷则一个人
拿着一把蜡烛,看见哪里有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点上一支放下。饺子包完之后,钱大爷总会问一声,“来年儿
的日子怎么样啊?”要是饺子皮剩下了,就会有人说,“好日子,来年不愁穿的了。”要是饺子馅余富了,就会
有人喊,“富裕啊,新一年的粮食吃不完。”记得有一年,饺子的馅和皮都整整好好,钱大爷刚刚问完,我就顽
皮地说了一句,“大爷,今年你家的吃穿全没了!”钱大爷眼睛一瞪,好在邻家的女孩抢着说了一句,“大爷,
明年您是丰衣足食。”这才为我解了围。煮饺子的时候,钱大爷也有一套讲究。他从来不问饺子熟了没有,而是
问“饺子生不生?”,而且总是在明明知道饺子还没煮熟的时候就问,为的是听一个吉利的“升”字。他几乎年
年都告诉人们,他当学徒的头一个新年,给师傅煮饺子时,师傅也是问他“饺子生不生?”他想讨好,就说了一
句“师傅,放心吧,有我在您生不了。”结果险些挨了一顿打。钱大爷信神、祭祖,就是在文革期间他也没有间
断过。年夜的饺子总是先给诸神和祖宗供上一盘,然后一家老小才能下筷儿。有一年,他的小孙子饿了,没等给
神和祖宗上供,就先拿一个吃了,结果锅里的饺子全都变成马粪了。钱大爷急忙跪下,忙不跌地给祖宗磕头,一
边“子孙不孝,子孙不孝”地说着,一边把锅里的“马粪”给祖宗供上了一盘,这时锅里的马粪才又变成了水灵
灵的饺子。“祖宗显灵了!祖宗显灵了!”钱大爷由惊变喜地喊着。那是他最高兴的一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