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淡淡微风 名博

随感

淡淡微风 (2006-02-22 15:07:24) 评论 (22)

 

  看到还有人说无极,还好这次是翻出了陈凯歌几任妻子的旧帐,不然的话这部连谈都懒得谈的片子,也真是让人想起那句话:“没的污了我的口”,作为一个曾经站在中国影坛高端的人物,现在堕落成这样,再回想当年那些老艺术家,除了无话可说,也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很奇怪,每次看到关于陈红的报道和他们的照片,我都有种不祥的感觉,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二位是皮里阳秋各打自己的算盘。希望我只是错觉吧。不过,看看陈以前的事情,第二任妻子威胁不离婚就去找面首让他好看的谣言,倪萍那句“一生中最没有人格的日子”的话,虽然说内情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陈凯歌人品之一般了,所以也难怪他拍不出真诚的电影。
  张艺谋这点上比他好的多,虽然在感情问题上,他似乎也没有做的好到哪里去。据说巩俐和他分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太小气。而做对那个时代那样的经历有所了解的人,除了为他们感慨一下以外,也忍不住也再感叹一下,是什么使一个人那么恐惧花那么少的钱,是什么使他拥有了国际声誉以后,却还不能改变自己对钱的看法。在那些被我们所轻视的习惯背后,到底是什么使他们那么偏执,是什么使他们不能改变自己。
  其实岂止他,老一辈的人,在节省上,常常为我们所腹诽,然而造成他们几乎永远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的原因,却是悲哀的几乎令我们不敢反思的。

  似乎,每个在某些方面优秀的人,都有着为人知或者不为人知的偏执和缺点。而那些偏执或者缺点,往往只有身边人了解,作为远处的旁观者,只能看到他们的光环,看到他们光彩照人的一面,却少有去了解其他的兴趣和机会。自然,远观者也不需要承受他们的偏执和缺点,他们只需要看看花边就够了。
  再联系国外的一些艺术家看,这基本上就是个规律了。做艺术家的身边人,往往以痛苦惨淡收场,光环,那是供远处的人观赏的,离的近了,未必是光怪陆离惨不忍睹,却多半会盛名之下必有虚至。
  于是也就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名的东西,大多禁不起玩味,不只是人心思变会觉得玩腻了,而且真实往往经不得推敲。
  西谚云,仆人的眼里没有英雄,与中国的这句话,几可参差。含意应该差不多吧。毛泽东的秘书都没什么好结果,周恩来的妻子对他的评价,也是不该说的他从来不说。做一个英雄的身边人,与艺术家一样,也似乎并不容易有什么好果子吃。很多事情,想想也只能心凉。

  再展开来,凡是有成绩的人,一般都自己过人之处,多半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秉性,优点往往也是缺点,那么远观者看到的赏心悦目,到了身边人,往往就是承受不为人知的痛苦了。光环下的沉默和阴影,恐怕不只是光环的制造者本身之痛,更是身边人之痛了。
  所以别误会了那些光环,他们往往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灿烂,也许明亮之下,不过是污垢与不堪,认识真相,大约除了失望,就是绝望了。那又何苦,不如远远的看看,还能假想成一道风景,即使俗一些,不管是这个被用烂的词还是被看惯了的人,走近了,迹近于自我摧残。
  走近一个个性强的人,往往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因为他既然能吸引你,必然有过人的魅力,而你既然是被吸引者,是很难改变从属者和附庸的地位的,与其走近,不如远一些,还可以作朋友谈笑俨然。于人于事,相望或相忘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要更对得起自己。

  有个关于冬夜刺猬互相取暖的故事,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合适的距离,才能互相帮助又不互相伤害,放之于远观亵玩,大约也是可以移植的道理。近了,多半反而不美,远了,或许相得益彰。
  远近之间,虽然要看各人的聪明,也是要看各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