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疆妞

北美新疆妞 名博

由《围城》所想到的现代婚姻困境与人性底色

北美新疆妞 (2025-11-08 11:47:03) 评论 (2)
我们常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自《围城》中流传开来的话,仿佛一个古老的谶语,精确地概括了人类在情感关系中的那种永恒的焦虑和矛盾。然而,这座城真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建造它的人,和城墙内的人心。

当再读方鸿渐和孙柔嘉的故事,那不仅仅是民国知识分子的爱情笑话,更是我们今日所有婚姻困境的哲学预言。

方鸿渐和孙柔嘉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不是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而是因为“环境的推力”。一个刚刚失恋,心有余悸,在孤独中渴望慰藉;一个在远方求学,心思缜密,需要一个体面且稳固的依靠。他们在从上海到三闾大学的漫长旅途中,因为共同的孤寂,因为互相依赖的方便,将“战友关系”误读成了“伴侣关系”。

你看,这多像我们今天的许多婚姻啊。我们可能不是因为一张船票而相遇,而是因为“年龄到了”的社会压力,因为“房子需要一个人气”的经济需求,或者仅仅是因为“太寂寞了”的情感空虚。我们带着对婚姻的巨大幻想和对孤独的极度恐惧,盲目地冲入城门,以为找到了解药,却没意识到,我们只是把人生的难题,换成了婚姻的难题。

一旦进入城中,冲突便不是因为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内部的撕裂。方鸿渐的怯懦、缺乏担当,与他那带着优越感的刻薄讽刺,遇上了孙柔嘉的敏感、自卑,以及由此滋生的精明与控制。他们的对话,再没有了恋爱时的柔情,变成了互相试探、互相指责的冷战和内战。方鸿渐一句无心的玩笑,孙柔嘉一句绵里藏针的反击,将婚姻的堡垒一步步炸开。

在我看来,相信相当一部分会认为他们的悲剧,是不成熟人格的悲剧。方鸿渐不敢对自己的人生和情感负责;孙柔嘉用“心机”和“控制权”来弥补自己对原生家庭的自卑。他们谁也没有在婚姻中学会真正的沟通,而是试图用权力压制和情感勒索来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时光倒流,如何才能打破这座“围城”的宿命?答案或许不在于换一个围城,而在于改变城中人的心境与行动。

如果我是方鸿渐, 我应该做的,首先是直面自己的怯懦与不负责任。就该放弃用“假文凭”和“讽刺挖苦”来伪装自己的焦虑,真正地站起来,直面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不爱孙柔嘉,就应该在发现真相后及时止损,而不是在旅途的推力下,优柔寡断地被动进入婚姻。一旦进入,更不该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唐晓芙的失落,转嫁对妻子的轻视和冷暴力。这时候作为男人应挺身而出,有担当与努力,而不是说几句俏皮话来逃避现实。

如果我是孙柔嘉, 我觉得我会放下那种由自卑感及控制欲,不会将自己的安全感全部寄托于对丈夫的全面监管和猜忌,绝不会傻到去设计和绑架方鸿渐。我会信任和放权,用全部精力提升自已及人格的独立上,而不会沉溺于与方家的斗气,与赵辛楣较劲。当我感到不安全时,我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脆弱和需求,而不是装弱用“心机”和“专横”来作为防御的武器。

(上面的假设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想当然。不在那个境遇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选择。)

就我来看,男女主角需要的解药,与财富无关,与环境无关,只与成熟的自我有关。方鸿渐需要承担;孙柔嘉需要信任。婚姻的围城之所以难破,正是因为里面住着两个人不敢直视自己内心缺陷、拒绝为自己负责。

所以当谈论婚姻,不是谈论选择谁;而《围城》却提醒我们,最重要的是成为谁。如果我们带着方鸿渐的优柔寡断,带着孙柔嘉的控制欲进入婚姻,那么无论我们选择苏文纨还是唐晓芙,无论是嫁给一个富有的还是一个贫穷的人,想必这座城终究会因为人心的坍塌而瓦解。

婚姻的解药,从来不在于换一个围城,而在于在城内完成人格的独立与成熟。这是我们继续探讨下一步——当这座围城被搬到美国,被嫁接在“身份”和“文化”之上时,所必须带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