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津巴布韦的前夕,精确地讲,是在登机前数小时,我和小伙伴们又争分夺秒地疯狂了一把:我们和“大猫”散步了。对,你没听错,大猫,就是那威风凛凛的狮子或者那英姿勃勃的猎豹。风轻云淡,信步闲庭,我们要和它们在一起,近距离地在一起。
说真的,前一夜我做了几回噩梦。次日凌晨,当朋友问,“准备好了吗?”我半点没犹豫:“走,遛猫去。”不知是脑子太瘦?还是胆子太肥?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停车后,我们鱼贯地进入了一个私人动物保护区,开始聆听向导的“约法三章”:请勿走到狮子前面,请勿佩戴垂坠物或穿着飘逸,请勿弯腰捡拾地面的物品…向导还介绍道,参与漫步的狮子属动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交的150刀是在为保护野生动物做贡献。
一辆观光列车从保护区的地盘穿过。

“有、有、有过意外吗?”我询问道,有些结巴。
向导的回答是“政治正确”的:“这里的狮子三个月大就来到我们,已习惯了与人类相处,但它们的行为仍然是难以预测的。在过去的运营中,幼狮攻击人类的事件非常罕见,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他给每人发了根“拐杖”/自卫武器。
接着,惊心动魄的时刻到了。几位饲养员牵着三只雄赳赳的狮子来到面前,我本能地后撤了几步。狮子个头超大,还是白色的,帅s啦!向导风趣地介绍,“中间这位是雄狮,3岁了,另两位是它的‘老婆’,比我幸福呵!”,这“老婆”二字,他用的是中文。我的心理很快适应了,仿佛面对的不是万兽之王,而是家中的宠物。


我们怀着忐忑之心,轮流地抚摸着傲娇的狮子,并和它们遛弯儿,留下了数不清的同框图片,更有一位摄影师追随在我们前后,实况录下每个开心瞬间。友人准记录了独特而难忘的体验:“雪白的大狮子是个温柔可爱的‘男子汉’。它任由我们给它挠痒痒,甚至可以抓着它的尾巴一起散步。走着走着,它还会张开大嘴,仿佛在对着我们开怀大笑,露出一副特享受的萌态。”


在和“大猫”不可思议的美妙互动中,工作人员始终全神贯注地侦探着狮子的一举一动,随时纠正我们任何一点点的出格行为。一位驯兽员在狮子前方十来米外处,像孩子般地做出各种调皮的姿势。狮子们痴痴地注视着耍宝的他,随便我们心花怒放地在它们身旁做花式摆拍。

和草原大王亲近的欢乐而紧张的场面,为我们的津巴布韦之旅画下了完美的句号,我们依依不舍地与白狮子告别。我开玩笑地和向导聊天,“你家里不会养这样大号的宠物?”他笑答,“哪里养得起,它们太能吃,吃很多的牛肉。”
回途中,我脑中忽然冒出个问题,“年轻的狮子们好可爱,它们大了呢?”没有向导在身边,让我去请教万能的AI吧。
“幼狮两岁后,随着年龄、个头和气力的增长,不可测性愈加增多,这时,它们就不再适宜参与“狮子同行”的活动了,因为它们对人类,即便是日日相伴的饲养员,也是有危险的!”
那长大了的狮子去了何方?动物园的容量毕竟有限,放归野外啦?或者解甲归田,安享晚年?我有些困惑。
我看到了残酷的现实:任何被训练成信任人类、失去了捕猎天性、无需付出努力就能享用“大肉”的狮子,永远都无法回归到大自然了。
显然,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狮子的寿命有10-20多年,那么,在它们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工作能力”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谁会为它们需要的大量肉食、兽医费用和“家”埋单呢?
与游客闲步的狮子到底去了哪里?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大部分年纪尚轻的狮子要在狮场狭小肮脏的笼子里再待上几年,然后被卖给圈养狩猎场(canned hunting)。狮子被困在围栏里,成为无需任何经验的“狩猎者”的近距离标靶。狮头骨或狮皮作为战利品被“骄傲的猎人”带回家炫耀,狮骨则会被卖到亚洲市场去替代传统医药虎骨。听起来这更像是一场电游,而非传统意义的狩猎。(下为网图)


这是一条残酷的生产线,我们只是其中段的一个环节,它的上游是另一个天真美好的童话,有兴趣的你可以自己去挖掘;它的下游结束在让人触目惊心的圈养狩猎场。作为游客,我们是舞台的中心,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我们灿烂的笑脸上,所有的服务都因我们而有意义,并为我们精心打造。我们满足而归,把与大猫同框的相片处处pose,在朋友圈里获得了一长串的点赞。
确实也有一些机构,以lion walking作为筹款方式,来开展其为野生动物谋福利的课题,作为游客真是很难分辨真伪。我不得不发出灵魂拷问:我们到底是排在关爱野生动物的队伍,还是无意中加入了abuse它们的行列?
刚刚,我打开了维多利亚瀑布城的旅行指南,我惊讶地发现,“与狮同行”的项目被一些单位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远距离观赏幼狮的嬉戏。好吧,让我们为这个转折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