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长刘劲松在送客时穿了一件我们通常称为“中山装”的衣服,但实际上并不像我们在国内常见的那种中山装。国内常见的中山装,一般是有典型衣领的,而他穿的那件并不是那样。他穿的是一种较短的领子,那件“中山装”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山装。
众所周知,孙中山曾经在日本留学,而人们发现这种中山装是从日本的一种校服发展过来的,这点挺有意思。所以根据悉尼奶爸的说法,这相当于日本早期的一种校服。
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里的许多词汇也是通过日本把一些概念转化成汉字再传到中国的。
但是无论穿什么服装,总要讲究一些基本的外交礼仪。这刘劲松司长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从人大本科毕业后到美国Tulfs大学外交学院留学并且获得硕士学位,Tulfs以国际关系著名。
在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刘劲松给人的感觉像是“小人得志”,掌握了一点权力就表现得十分嚣张;而日本方面恰恰保留了中国古代那种温文尔雅和彬彬有礼的文化传统。
我时常说台湾人比我们大陆人更像中国人,这次在台湾旅行更深刻地体会出这点,中国文化在大陆被中共糟蹋掉了,这次又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们可以先看日本的翻译,他在翻译时声音放低,外交官需要认真倾听,所以身体有所倾斜,然后再慢慢地回答,整个过程都非常守日本的规矩。日本人这种内敛的文化并不是表示的软弱,其实内在他们拥有相当的力量。
日本这个国家本身也受到德国文化的一些影响,所以他们的服装搞不好也和德国军服有某些渊源。中国的战狼在送客时替中国人“长了志气”,却没想到自己穿的衣服可能还是日本改良出来的服装,这里的讽刺意味非常强烈。
这也体现了我常说的:中国与西方的深入交流时间非常短,现在又几乎要被割断,由此造成了很多误解。在外交层面,总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礼仪,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学习,中国以前也不是像金三胖这般地无礼。
我长期关注时事,在没有手机和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国际动态的。当时美国小布什总统威胁入侵伊拉克时,局势非常紧张,但是伊拉克驻华盛顿的使馆仍然照常开放。大概在入侵的前一天或前几天,伊拉克驻美大使和许多外交高官在美国三大电视台接受采访。
他们当然会为本国政府辩护和批评美国可能进行的侵略行为,但是他们全部是西装革履和讲话沉稳,表现得非常镇定。我当时记得很清楚,伊拉克外交官们根本不像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他在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后出席ABC News的周末新闻访谈节目,李大使几乎将飞沫都贱到嘉宾George Will的脸上了。
这反映了什么?这反映了波斯和阿拉伯世界与西方有着上千年的恩怨与交流,因此非常熟悉欧洲的文明传统。
中国没有这样的背景。中国如今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但与西方的交流非常有限,尤其是民间层面十分薄弱。所以,一旦政府鼓动民粹,就可能出现过去那种在街头砸日本车的情况,尽管这一次已经禁止街头抗议。
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生活多年,我不知道他的英语如何,但未见他把西装引回中国。当然,他也曾旅居日本,所以他把日本的服装形式带回了中国,中国后来开始穿西装则是到了民国时期。再后来,就是胡耀邦和赵紫阳带头开始穿西装。如今民族文化复兴,又开始兴起穿汉服了。
至于有人争辩说日本的服装源自中国传统服饰,这个我是相信的。当然这方面还有不少争议,应该需要像沈从文这样的中国古典服饰专家来回答。

更严重的言论涉及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Xue Jian) 的“砍头或者斩首” 的报道,这是他在X上的原话翻译,他使用的是日文:“那个脏脖子必须被毫不犹豫地砍掉。你们做好觉悟了吗?”。薛剑当时在X上转发了日本著名的《朝日新闻》关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台湾问题”的表态,也就是说薛剑是配文写的推特。这已经不是猜测,已经很清楚他的语言对像直指日本新任首相。
这难道是一个大国的外交官说的话吗?在出使外国时扬言杀死外国公民都是严重违规的言论,薛剑还涉及斩首他国的元首,而该国元首仅是在自己的国会回答了反对党议员的质询。
我以为只有美国的B2可以实施斩首行动,薛剑是否有本事从大阪坐日本高铁去东京执行斩首计划?
虽然薛剑之后删除了该贴文,但是这则贴文很快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国内舆论认为这是对日本首相的死亡威胁。
日本自民党在党内外联席会议中通过决议,要求如果中方不对此事做出“适当处理”,应考虑将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即驱逐出境,日本外交部长茂木敏充公开要求中方作出解释和回应。
我不觉得中国外交官敢这样在美国剑指美国总统,我们需要看日本是否能让中国战狼在国际舞台上踢到了铁板。
这次美国终于无法再沉默了,可以见纽约时报的文章:“美国驻东京大使乔治·格拉斯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面具再次掉下去了,”大使写道。“北京是时候践行它反复宣称却屡屡背弃的‘友好邻邦’承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