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百度上看到一个视频,说地瓜最好的采摘时间是霜降前后,不能拖到太冷的时候。我一查日历,发现霜降是10月23日。嗯,刚好过了几天。今天气温还算温和,我头脑一热:时机正好,那就收地瓜去吧!
今年四月我从佛罗里达过冬回来时,朋友送我一个已经发了芽的紫薯地瓜。他交代:这东西很容易种。把地瓜放水里养养,会长出很多芽和根,等根须一冒,就能下地种了。我嘴上答应说好,但心里想,你在佛州,当然种什么都容易,沙土地,没有冰冻。是的,朋友的地瓜种上后就没有再种过,每年到处冒芽,完全是春风吹又生的节奏。我们北方,每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可以操作地里的活。
带回的那一个紫薯地瓜果然很争气,冒了满满的芽。只是我四月底回国,五月底才从中国回来,时间上比往年种菜的节奏整整晚了三个星期。于是我马不停蹄地把那些地瓜苗一股脑儿全种下了,地里、盆里,哪里有空就往哪儿插。
苗子很快就活了,我很高兴。可没想到,这场地瓜计划很快被一只兔子搅了局。那兔子大概把我的菜园当自助餐了,每天定时来巡视,一边啃地瓜叶,一边顺手尝几口豇豆苗。我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它似乎只有一个爱好,只吃叶子,不碰根。算它嘴下留情吧。好在那只兔子后来不见了,加上地瓜藤的生命力超强,被啃了几轮,又顽强地冒出新叶。但因为发芽晚、再加上兔子天天扫荡,苗期被一再拖延,地里那一片的收成也就不太理想。
反倒是种在大盆里的地瓜,让我惊喜连连。大概兔子对盆子的高度还有点忌惮,压根没敢造次。今天下午挖的时候,我发现盆里的地瓜又大又多,个头比地里的好得多。看来,有时候地大不一定收成大,小盆反倒是个宝地。
挖地瓜算是个体力活。按网上的教程,我先把藤剪掉,然后试图直接拽地瓜出来。结果发现藤一拽就掉,根本带不出地瓜。地瓜都深藏地下,一点也不靠近地表。我拿起铁锹往下一挖,没控制好力气,竟把几个地瓜直接劈成两半。只好换上小铲子,改成考古模式,像挖文物似的,小心翼翼地刮着土,慢慢往外掘。可耐心是有限的,尤其当铲子碰到硬块时,我的考古精神立刻破功,又弄伤了几只地瓜。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收地瓜比种地瓜难多了。要说最省力的办法,应该是把整盆土倒出来再筛地瓜,但那盆子实在太大,一个人整不动。于是我就半挖半刨地折腾了两个小时。
去年我种的是日本白芯红薯,收得不错,还特意留了几个做种薯。结果冬天极寒,全冻死了,只剩下一个小家伙侥幸活下来。今年它也给了我几个小白芯红薯,比颗粒无收强。看样子,明年得认真关注留种工程,争取来年地瓜满仓。
劳动过后,我看着地上那些紫薯、红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心里还真有点成就敢。毕竟,和兔子斗智斗勇、和土壤较劲的这几个月,也算没白费。这年头,自己挖出来的地瓜,比什么都甜。虽然也担心血糖会受影响,但见到烤熟的红薯,就有些忘乎所以了。我已经有了些打算:紫薯包、紫薯饼、紫薯粥、紫薯…… 哈!

这是后院两个盆的收获

这是后院地里的收获

这是后院四个盆+地里的收获

前院采收前的瓜藤状

这个前院盆挖出的地瓜,发现盆的饱和度很高!
2025.10.29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