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協議:凸顯美國人考慮問題實事求是

Billzhou (2025-10-08 21:50:03) 评论 (2)

我看前一陣子,圍繞巴勒斯坦建國和加沙停火人道危機解決,歐美國家意見不一:其中以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施偉賢,以及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等,都極力主持兩國論;只有美國提出了一個解決加沙停火及人質釋放的“20條”意見,以及徹底否定聯合國大會關於兩國論的表決。



昨天,看到香港電視報導,說哈瑪斯與以色列的代表,已就加沙停火及人質釋放達成共同協議。估計也就這幾天的事情,雙方活的人質以及死者,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和親人身邊。

怎麼說這都是一件好事。加沙從此不再轟炸,人質可以回家。也算美國這個和事佬(當然主要是特朗普的面子),在以色列和哈瑪斯都給面子的情況下,在美國人的“20條”基礎上,總算實現了一個比較容易解決,實事求是的方案。

我看,這個停火及釋放人質協議,多少滿足到以色列人對釋放全部人質的要求,以及大幅緩解人質親屬的壓力,內塔尼亞胡應該松了一口氣;雖然不算最好的方案,但也算靠譜的策略,“一口可能真的吃不下熱胖子”。

而哈瑪斯,忙活了半天,死了這麼多人,未來加沙的治理,卻完全沒有自己的份兒,這可能嗎?

我相信,美國人考慮問題,與歐洲人道德和人權至上的決策理念,還是比較靈活而實事求是的。

特朗普很清楚哈瑪斯這幫人是怎麼回事,如同以暴力趕走巴沙爾政權的敘利亞新政府領導人沙拉一樣,“凡事沒有最好,只有相對靠譜”。



在我眼裡:美國人就是美國人;歐洲人就是歐洲人,二者看問題和決策事物的著眼點,可謂完全不同。

前者沒有歷史包袱,做事講“贏”的結果。從二戰美國人的表現,已經說明一切;

後者歷史悠久,凡事文明至上,道德至上,看待事物自然是正義壓倒邪惡的理念。

但我想說得是:

治理經濟與發動戰爭,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治理經濟靠得是共同的理念和綜合能力;而軍事戰爭靠得是軍工能力和儲備,尤其是不講規則的隨時發動戰爭的野心。

就說歐盟27國,其實來自不易。從貨幣到市場,經過無數整合,討價還價,平衡資源,才有了高品質的代表人類最高生活標準。這都是歐盟國家自覺維護規則和標準,才有這樣的優質生活環境。

所謂“眾口難調”。這年頭,管理好一個國家都不容易,不要說整合27國資源,求大同存小異,並長期維持高生活水準,這是很要治理水平的。

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非法難民寧可死在路上,只為偷渡歐盟國家,已經說明了一切。老實說,歐盟國家並沒有美國人的先天優勢。

再說說美國。自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人作為最大的勝利者,制定了全球的遊戲規則,涵蓋軍事,科技,貿易,貨幣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實事求是說,當年也只有美國這個“帶頭大哥”,其他人應該勝任不了這個角色 。

我們從歐洲的馬歇爾計畫;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聯合國裁判機制;以及亞洲和非洲以及全球島國的經濟運行,其實,都能看到美國的世界警察的影子。你說這個遊戲規則好不好,也玩了80年,運行到了今天。



所以,美國人的“帶頭大哥”的角色,應該從二戰結束後,這個帽子已經戴在了頭上。這一戴就是80年,不可謂不長。不管你認可還是不認可。事實上,各國都高看美國的領導力。

我們不要說太遠的,就特朗普發動的關稅大戰,各國雖然搞到手忙腳亂,但對美國還是畢恭畢敬,已經說明一切問題。

所以,美國總統選舉一直成為世界新聞;美國的一點小事,也是全球的大事;美聯儲的加息或減息政策,永遠牽動全球投資人的心。這都是明擺的事。

只不過特朗普是個商人出身的總統,作派比較商業氣而已。但他也是代表國家。美國總統永遠是“流水的兵”,不是“鐵打的營盤”。



美國人的做事風格,以及凡事必須“贏”的戰略,包括這次加沙停火及人質釋放協議的背後運作,可能才是美國人決策世界大事的最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