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初夏,我例行去检查一位客户的独立屋。
那位白人租客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站在他租住的独立屋门前闲聊。
草坪修剪得像高尔夫球场一样平整。
他笑着说:
“Jerry,我和合伙人经营一家投资公司,我的客户多拥有房产,但我自己租房。
因为买房占用太多现金,灵活性太低。”
我好奇地问:“那你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他淡淡一笑:“年化大约十五个点。”
他租的是一栋近 3,500 平方英尺的双车位独立屋,月租七千五。
家里有菲佣,园艺、除雪都由专业公司打理。
“租房让我更自由,投资让我更从容。”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
在多伦多,并不是所有租客都是“买不起房”的人。
租房,正在成为发达城市的生活常态
据 2024 年数据统计:
• 柏林约 80% 的人租房
• 纽约约 67%
• 东京约 60%
• 伦敦约 52%
• 多伦多约 48%
城市越发达,选择租住的人就越多。
这也不全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是因为租房代表着一种灵活、理性与效率的生活方式。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1, 房价高 —— 经济越繁荣,地价越贵,年轻人首付门槛越高;
2, 流动性强 —— 城市越国际化,人口越频繁流动,租房反而更自由;
3, 政策导向 —— 许多政府刻意扶持租赁市场,以保持劳动力与住房的可负担性。如安省的(purpose-built rentals)政策。
租房,不只是权宜之计
我管理过的租客里,有医生、律师、政府官员,也有公司高管。
有人租了房子后,主动和房东商量——
“我自己出钱请人粉刷全屋,只因为想住得更舒心。”
在大都市里,哪怕一生不买房,也能活得体面、有选择、有品质。
租房,并不是生活的妥协,而是对人生方式的再选择。
买房与租房,其实并不对立
最近很多人问我:
“Jerry,现在多伦多的房产还值得投资吗?”
我的回答是:值得,但并非人人适合。
租房是一种生活方式,
买房是一种资产布局。
懂得区分两者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城市智慧。
投资房地产,需要的不仅是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还需要学习、耐心与同理心。
新手投资者常因不了解租赁法规或租客心理而头疼不已。
但相比股票、基金或虚拟资产,房产的魅力正在于此——
它摸得着、看得见,是“真资产”。
你能站在自家门口,看着它在阳光下闪光;
也能亲手调整经营策略,让它成为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