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主甲板上举行,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此一巨大的喜讯传到北碚,民众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艰辛抗战8年终于迎来了苦盼中的最后胜利!
北碚的机关和人员开始陆续返回战前驻地。但出川的交通运力有限,返乡队伍排得很长。
我们照常上课学习。不过班上同学在不断减少。昨天还在一起学习的伙伴,今天就来告知马上要走了,有的甚至没来得及告别就突然走了。我们依依惜别,互相在各人的小本册上留言纪念。1946年9月的一个秋日,终于轮到我随父母也离开北碚。在此以前,大姐静一随复旦大学返迁到了上海,二姐静言回到老家开封在一所中学就读。
父母带着我和妹妹静川离别北碚乘汽车到达重庆,然后从朝天门码头坐上江轮奔向下游。船过夔门后进入长江三峡。我手持中国地图站在船头甲板上仰望两岸雄伟的高山、平看前方远去的激流,心潮汹涌澎湃。
我想起了从幼儿到少年在北碚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父母在艰难困苦中尽心尽力养育我,姐妹和师友们用爱心和关怀温暖我,周围社会的发展变化启发和激励着我。我看到底层百姓在战争环境和穷困生活中艰辛度日,看到知识精英们凭着良知和坚毅在文化科学教育领域勤奋耕耘,还看到一些有识之士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在各自领域奋不顾身砥砺前行。特别是,一些和我父母有交集的名人们的事迹像星辰般闪耀在我年幼心灵的天空。他们是:河南大儒胡石清先生,中原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树声先生,在中国文化研究上卓有成就的郭豫才先生,天府矿业公司总经理孙越崎先生,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翁文灏先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北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卢作孚和卢子英兄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的林语堂先生,名扬海内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还有血战日寇以身殉国的张自忠将军。这些中华精英的名字已深深地铭记在我幼年的脑海中,成为我终身崇敬的楷模。
凝望着奔腾的江水,我在心中呼唤:别了,伴随我童年岁月的北碚!别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别了,曾是大后方的四川!
在这驶向远方的江轮之上,我默念着,无论迎接我的前途如何,少年的我将满怀憧憬迎接那未来的时光,就像这滚滚长江水,一往无前奔向东方。
2025年10月11日完稿于悉尼涛静轩
图1,抗战时期的北碚一瞥
图2,四十年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图3,长江三峡夔门
图4,长江三峡中的江轮
童年北碚杂忆-之三十告别北碚
涛静 (2025-10-10 23:04:49) 评论 (0)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主甲板上举行,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此一巨大的喜讯传到北碚,民众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艰辛抗战8年终于迎来了苦盼中的最后胜利!
北碚的机关和人员开始陆续返回战前驻地。但出川的交通运力有限,返乡队伍排得很长。
我们照常上课学习。不过班上同学在不断减少。昨天还在一起学习的伙伴,今天就来告知马上要走了,有的甚至没来得及告别就突然走了。我们依依惜别,互相在各人的小本册上留言纪念。1946年9月的一个秋日,终于轮到我随父母也离开北碚。在此以前,大姐静一随复旦大学返迁到了上海,二姐静言回到老家开封在一所中学就读。
父母带着我和妹妹静川离别北碚乘汽车到达重庆,然后从朝天门码头坐上江轮奔向下游。船过夔门后进入长江三峡。我手持中国地图站在船头甲板上仰望两岸雄伟的高山、平看前方远去的激流,心潮汹涌澎湃。
我想起了从幼儿到少年在北碚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父母在艰难困苦中尽心尽力养育我,姐妹和师友们用爱心和关怀温暖我,周围社会的发展变化启发和激励着我。我看到底层百姓在战争环境和穷困生活中艰辛度日,看到知识精英们凭着良知和坚毅在文化科学教育领域勤奋耕耘,还看到一些有识之士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在各自领域奋不顾身砥砺前行。特别是,一些和我父母有交集的名人们的事迹像星辰般闪耀在我年幼心灵的天空。他们是:河南大儒胡石清先生,中原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树声先生,在中国文化研究上卓有成就的郭豫才先生,天府矿业公司总经理孙越崎先生,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翁文灏先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北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卢作孚和卢子英兄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的林语堂先生,名扬海内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还有血战日寇以身殉国的张自忠将军。这些中华精英的名字已深深地铭记在我幼年的脑海中,成为我终身崇敬的楷模。
凝望着奔腾的江水,我在心中呼唤:别了,伴随我童年岁月的北碚!别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别了,曾是大后方的四川!
在这驶向远方的江轮之上,我默念着,无论迎接我的前途如何,少年的我将满怀憧憬迎接那未来的时光,就像这滚滚长江水,一往无前奔向东方。
2025年10月11日完稿于悉尼涛静轩
图1,抗战时期的北碚一瞥
图2,四十年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图3,长江三峡夔门
图4,长江三峡中的江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