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中国旅游回来,一路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趁着还能记清楚细节,想要一个个的写下来,分享給大家一些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个体和他们真实的生活。
尽管国内的高铁票并不算贵,但是很少有卧铺,而我的这一趟回国旅游,还是特别想要体验一下从来没有坐过的软卧,当然要坐软卧,不如说是躺软卧,也完全契合我的旅游行程,傍晚六点坐出发,早上8点多就可以到达洛阳,然后元气满满地开始洛阳古都的一日游。当然那个是有关旅游的故事,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有关人的故事。
夜行的绿皮火车像一条沉重的铁龙,在深夜里慢慢爬行。车厢里有一股旧式的气味,夹着铁锈、零食和泡面的味道。灯光昏黄,隔着走廊能听见不远处孩子的哭声和啤酒瓶的碰撞声。
我在软卧车厢的下铺,靠着枕头,听着火车节奏均匀的“哐当哐当”声。对面下铺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结实,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里透出一种锐利的目光。他穿着简单的深色T恤和牛仔裤,脚边放着一个沉甸甸的旅行包。
开车不久,他就主动搭话,说自己来自湖南郴州永兴。我一愣,郴州我听说过,但是对于那个著名的永兴似乎没有任何的印象?他笑着说:“你没听过?那可是‘中国银都’,全国好多金子,银子都从我们那儿提炼出来。”
从那一刻开始,我发现这趟十四小时的火车,不只是南北之间的旅程,更像是一趟通往另一个中国的窗口。
一、从废料里“淘金”的行当
他姓邹,没上过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在家族的冶炼厂里干活。二十岁时第一次独自出门跑货,从郴州到云南昭通,一个人扛着二十多公斤的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跑山路、睡车站。
“我们做的是贵金属回收。”他解释说,“全国各地有很多废弃的矿、老厂、尾矿堆,那里面还有金、银、钯、铂这些金属。别人当垃圾丢,我们去收回来,再提炼。”
这门生意看似简单,其实门道极深。“看矿渣,看火色,看沉渣颗粒,一眼就得分得出含量高不高。”他说,“这些都是经验换来的。”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他们在广西柳州接手一个废弃的金属加工厂。厂房破旧,尘土厚得能埋脚,但老机器旁堆满金属粉末。那是厂里打磨模具时留下的废料。“我们买下厂,不是看设备,是看那堆灰。” 他说。“但是那个是几百万的大生意,如果看走眼,可能半年的生意就白做了”
要把粉末运回郴州提炼,是个技术活。粉末太细,容易洒漏,也不好报关运输。“得先加点特殊的粘合剂,把它压成块,这样才能运得走。别人不懂配方,我们懂。” 他笑着说这句话时,语气像一个厨师在谈自家秘制酱料。
二、“灰色”与“银色”的边界
小邹说,他们也做过矿山投资,比如收尾矿,那个比收购废弃的工厂更难。“得先和地方打交道“,他伸出三根手指,“十五到二十个点的成本是常规。”
“打点官员?” 我问。他笑而不语,神情有点无奈:“你想挖矿,总要有人批。哪怕是废矿,也得有手续。最大的风险是人 —— 一旦县官一换,关系就全白搭。”
他说这几年环保政策严了,很多小厂都关了。他们的回收厂也被查过几次,只能“集中处理”,也就是在运回郴州,再集中提炼。“现在郴州人工贵了,以前一天两百,现在三百多,年轻人也不愿干脏活。机器又贵,电又贵。我们就得靠技术省一点。”
在他看来,真正的风险不是政策,而是运输。“你想啊,我们提炼出来的可是真金白银,一车下来几百万。你得有关系、有安全、有办法。”
他笑说:“我们那儿银行多,不奇怪吧?一条街五六家。现金走量大,地方经济活,但也危险”
三、矿与人
绿皮火车穿越中部的丘陵地带,外面是一片模糊的山影。车厢安静下来,只剩下铁轨与风的声响。
小邹靠在窗边,一边喝着饮料。他说自己这几年跑得最多的是郴州与洛阳两地。洛阳那边有些小冶炼厂,合作稳定;郴州则是根基所在。
“郴州人啊,聪明,精明,吃得苦。” 他说,“我们那边很多人没读多少书,但手上都有点本事。会炼、会收、会看行情。”
他说有时跑外地,看着那些上了大学却进不了好公司的同龄人,心里也会感慨。“我没文化,但我敢闯”,他抿了一口饮料,“一单做成,赚的比他们一年工资多;一单做砸,亏得也快。”
我注意到他的双手 —— 指关节粗糙、指甲缝黝黑。可以想见,他用这双手拿过矿样、搬过炉料,也签过几百万的合同。
“我们这行啊,就是在废物中里找钱” 他笑着说。那句话,像是无意间吐出的行业格言。
四、现实的反光
很快就到了十点,火车到达中途站,车厢里进来一名旅客。有人打哈欠,有人翻身。我们仍在聊。
小邹讲起郴州的变化。“以前满街都是收银子的,现在正规企业多了,国家也建了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园。不少厂子转型做环保提炼,用活性炭、离子交换的新技术。以前一吨废料能炼几百克银,现在能出得更干净,但是成本也更高,如果要压低成本,都要去西北小县城,就地加工。” 他说得带劲儿,眼神发亮。
“不过啊,体量大的都被大公司拿去了,小厂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他叹了口气,“我们这样的,得靠跑腿、靠关系、靠一点老手艺吃饭。”
我问他未来打算。“还是干这个” 他说,“行情好的时候多收一点,行情差就休息。金属不会没市场,钱会越来越难赚。” 他顿了顿,“但这就是我的路,我喜欢这行”。
小邹靠着车壁,翻着手机上关于金价和银价的走势图,嘴角微微上扬——
“现在金银涨得快,我们这行利润还不错,就是人工贵了,环保也严。以后可能要多跑外地,我们有老乡现在去了东南亚,还有去非洲的,不过都是以技术入股,感觉还是风险太大”
他的话像是既对我说,也对自己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个年轻人虽然没上过大学,却有着一种深沉的“现实智性” —— 在矿石的灰尘与金属的光泽之间,他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五,生活的多彩
小邹的话题慢慢转向生活。
他家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老婆在县城里开水果店。“日子不算富,但也稳当。” 他说,“周末有空就带他们出去玩,最近去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人多,我们去过几次,空气真是好。”
谈到父亲时,他的语气低了下去:“老人还在老家山里,但地没人种了,村子空得很。大家都搬到县城,图个方便,可县城空气差、楼挤,大家都变得急躁。”
六、黎明
早晨8点多,火车终于驶入行程的目的地 --- 洛阳。站台上有雾,像薄薄的银粉漂浮。小邹提起那只沉重的帆布包,朝我笑着说。
“老哥,有空来郴州看看。我们那里银子炼得亮,你一看就知道。”
这一夜,我认识了一个没上过大学,却懂行情、懂技术、懂人情的中国青年;一个在矿渣与现金流之间摸索出自己路径的“民间企业家”。
在绿皮火车的节奏里,我忽然明白,这就是当下的另一种中国:那些不在新闻里出现,却真实运转着整个产业链的普通人。
他们不谈理想,也不讲故事,只在废料中淘金,在现实里提炼自己的富足。在早晨的阳光下,我看着他走出站台的人群,那背影坚实、干净,像银一样,有温度,也有锋芒。
后记:
“中国银都”指的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其稀贵金属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无中生有”、“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传奇。
一、 发展历史(“无矿开采”的起源与发展)
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拥有3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 起源与早期发展(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前)
独特技艺: 永兴县境内并没有银矿,但当地人很早就掌握了从含有金银的**“工业三废”(废料、废渣、废水)中提炼稀贵金属的特殊民间传统工艺,通过父传子承、师授徒继**的方式流传下来。
初期形态: 稀贵金属冶炼最初以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规模小、工艺简陋。
2. 粗放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产业壮大: 改革开放后,稀贵金属产业迅速发展。掌握传统冶炼技术的永兴人从全国各地将含有金银的“三废”原料买回本地进行提炼。
初期问题: 这一时期,产业虽然红火,但基本上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存在技术落后、规模小、管理差等问题。从业人员一度达到4万多人。
3. 规范整合与确立地位(21世纪初至今)
“中国银都”确立: 永兴县的白银产量持续上升。早在2002年,永兴县就因年产白银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被业界誉为**“中国银都”,并在2004年**得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正式确认。
循环经济转型: 面对环境污染和行业下行压力,永兴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洗牌”和整合升级**。
关停并转: 对一批耗能高、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散、小企业进行强制关停和淘汰,将原来的100多家企业逐步整合成30多家集团式、股份制的现代化企业,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入园发展: 引导稀贵金属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治污,走上了循环经济、绿色转型的道路。
国家级基地: 永兴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标志着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认可。
二、 发展现状(绿色、低碳、循环、高效)
永兴县通过持续的转型升级,其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已经跻身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正朝着**“世界级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的目标迈进。
1. 产业地位与规模
核心产品: 永兴县目前年产白银约4800吨(数据根据不同来源有所浮动),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稳居全国第一大白银生产县。
多金属综合回收: 不仅是白银,永兴还是我国重要的稀贵金属生产供应基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城市矿产”: 每年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和工业固废超过120多万吨,综合回收金、银、铂、铅、铋、碲等有价金属20余种。
2. 发展模式与技术
绿色循环: 坚持**“绿色循环、延链强链”,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如“三联炉富氧熔池熔炼”等,在提炼稀贵金属的同时,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渣被制成水泥、砖等建材,利用率达到100%。
联大靠强: 推动优势企业与央企名企合作(如与上市公司合作),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发展驱动力。
产业链延伸: 产业不再局限于初级的冶炼环节,开始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如建设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打造集白银生产、贸易、文化、投融资于一体的“四大基地”。
总的来说,永兴县的“中国银都”是在没有原矿资源的条件下,凭借其独特的再生利用技术和强力的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作坊式冶炼,发展成为一个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稀贵金属产业集群。
马克谈天下(536) 卧铺上的银都青年
markyang (2025-10-13 20:30:00) 评论 (4)刚刚从中国旅游回来,一路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趁着还能记清楚细节,想要一个个的写下来,分享給大家一些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个体和他们真实的生活。
尽管国内的高铁票并不算贵,但是很少有卧铺,而我的这一趟回国旅游,还是特别想要体验一下从来没有坐过的软卧,当然要坐软卧,不如说是躺软卧,也完全契合我的旅游行程,傍晚六点坐出发,早上8点多就可以到达洛阳,然后元气满满地开始洛阳古都的一日游。当然那个是有关旅游的故事,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有关人的故事。
夜行的绿皮火车像一条沉重的铁龙,在深夜里慢慢爬行。车厢里有一股旧式的气味,夹着铁锈、零食和泡面的味道。灯光昏黄,隔着走廊能听见不远处孩子的哭声和啤酒瓶的碰撞声。
我在软卧车厢的下铺,靠着枕头,听着火车节奏均匀的“哐当哐当”声。对面下铺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结实,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里透出一种锐利的目光。他穿着简单的深色T恤和牛仔裤,脚边放着一个沉甸甸的旅行包。
开车不久,他就主动搭话,说自己来自湖南郴州永兴。我一愣,郴州我听说过,但是对于那个著名的永兴似乎没有任何的印象?他笑着说:“你没听过?那可是‘中国银都’,全国好多金子,银子都从我们那儿提炼出来。”
从那一刻开始,我发现这趟十四小时的火车,不只是南北之间的旅程,更像是一趟通往另一个中国的窗口。
一、从废料里“淘金”的行当
他姓邹,没上过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在家族的冶炼厂里干活。二十岁时第一次独自出门跑货,从郴州到云南昭通,一个人扛着二十多公斤的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跑山路、睡车站。
“我们做的是贵金属回收。”他解释说,“全国各地有很多废弃的矿、老厂、尾矿堆,那里面还有金、银、钯、铂这些金属。别人当垃圾丢,我们去收回来,再提炼。”
这门生意看似简单,其实门道极深。“看矿渣,看火色,看沉渣颗粒,一眼就得分得出含量高不高。”他说,“这些都是经验换来的。”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他们在广西柳州接手一个废弃的金属加工厂。厂房破旧,尘土厚得能埋脚,但老机器旁堆满金属粉末。那是厂里打磨模具时留下的废料。“我们买下厂,不是看设备,是看那堆灰。” 他说。“但是那个是几百万的大生意,如果看走眼,可能半年的生意就白做了”
要把粉末运回郴州提炼,是个技术活。粉末太细,容易洒漏,也不好报关运输。“得先加点特殊的粘合剂,把它压成块,这样才能运得走。别人不懂配方,我们懂。” 他笑着说这句话时,语气像一个厨师在谈自家秘制酱料。
二、“灰色”与“银色”的边界
小邹说,他们也做过矿山投资,比如收尾矿,那个比收购废弃的工厂更难。“得先和地方打交道“,他伸出三根手指,“十五到二十个点的成本是常规。”
“打点官员?” 我问。他笑而不语,神情有点无奈:“你想挖矿,总要有人批。哪怕是废矿,也得有手续。最大的风险是人 —— 一旦县官一换,关系就全白搭。”
他说这几年环保政策严了,很多小厂都关了。他们的回收厂也被查过几次,只能“集中处理”,也就是在运回郴州,再集中提炼。“现在郴州人工贵了,以前一天两百,现在三百多,年轻人也不愿干脏活。机器又贵,电又贵。我们就得靠技术省一点。”
在他看来,真正的风险不是政策,而是运输。“你想啊,我们提炼出来的可是真金白银,一车下来几百万。你得有关系、有安全、有办法。”
他笑说:“我们那儿银行多,不奇怪吧?一条街五六家。现金走量大,地方经济活,但也危险”
三、矿与人
绿皮火车穿越中部的丘陵地带,外面是一片模糊的山影。车厢安静下来,只剩下铁轨与风的声响。
小邹靠在窗边,一边喝着饮料。他说自己这几年跑得最多的是郴州与洛阳两地。洛阳那边有些小冶炼厂,合作稳定;郴州则是根基所在。
“郴州人啊,聪明,精明,吃得苦。” 他说,“我们那边很多人没读多少书,但手上都有点本事。会炼、会收、会看行情。”
他说有时跑外地,看着那些上了大学却进不了好公司的同龄人,心里也会感慨。“我没文化,但我敢闯”,他抿了一口饮料,“一单做成,赚的比他们一年工资多;一单做砸,亏得也快。”
我注意到他的双手 —— 指关节粗糙、指甲缝黝黑。可以想见,他用这双手拿过矿样、搬过炉料,也签过几百万的合同。
“我们这行啊,就是在废物中里找钱” 他笑着说。那句话,像是无意间吐出的行业格言。
四、现实的反光
很快就到了十点,火车到达中途站,车厢里进来一名旅客。有人打哈欠,有人翻身。我们仍在聊。
小邹讲起郴州的变化。“以前满街都是收银子的,现在正规企业多了,国家也建了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园。不少厂子转型做环保提炼,用活性炭、离子交换的新技术。以前一吨废料能炼几百克银,现在能出得更干净,但是成本也更高,如果要压低成本,都要去西北小县城,就地加工。” 他说得带劲儿,眼神发亮。
“不过啊,体量大的都被大公司拿去了,小厂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他叹了口气,“我们这样的,得靠跑腿、靠关系、靠一点老手艺吃饭。”
我问他未来打算。“还是干这个” 他说,“行情好的时候多收一点,行情差就休息。金属不会没市场,钱会越来越难赚。” 他顿了顿,“但这就是我的路,我喜欢这行”。
小邹靠着车壁,翻着手机上关于金价和银价的走势图,嘴角微微上扬——
“现在金银涨得快,我们这行利润还不错,就是人工贵了,环保也严。以后可能要多跑外地,我们有老乡现在去了东南亚,还有去非洲的,不过都是以技术入股,感觉还是风险太大”
他的话像是既对我说,也对自己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个年轻人虽然没上过大学,却有着一种深沉的“现实智性” —— 在矿石的灰尘与金属的光泽之间,他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五,生活的多彩
小邹的话题慢慢转向生活。
他家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老婆在县城里开水果店。“日子不算富,但也稳当。” 他说,“周末有空就带他们出去玩,最近去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人多,我们去过几次,空气真是好。”
谈到父亲时,他的语气低了下去:“老人还在老家山里,但地没人种了,村子空得很。大家都搬到县城,图个方便,可县城空气差、楼挤,大家都变得急躁。”
六、黎明
早晨8点多,火车终于驶入行程的目的地 --- 洛阳。站台上有雾,像薄薄的银粉漂浮。小邹提起那只沉重的帆布包,朝我笑着说。
“老哥,有空来郴州看看。我们那里银子炼得亮,你一看就知道。”
这一夜,我认识了一个没上过大学,却懂行情、懂技术、懂人情的中国青年;一个在矿渣与现金流之间摸索出自己路径的“民间企业家”。
在绿皮火车的节奏里,我忽然明白,这就是当下的另一种中国:那些不在新闻里出现,却真实运转着整个产业链的普通人。
他们不谈理想,也不讲故事,只在废料中淘金,在现实里提炼自己的富足。在早晨的阳光下,我看着他走出站台的人群,那背影坚实、干净,像银一样,有温度,也有锋芒。
后记:
“中国银都”指的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其稀贵金属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无中生有”、“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传奇。
一、 发展历史(“无矿开采”的起源与发展)
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拥有3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 起源与早期发展(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前)
独特技艺: 永兴县境内并没有银矿,但当地人很早就掌握了从含有金银的**“工业三废”(废料、废渣、废水)中提炼稀贵金属的特殊民间传统工艺,通过父传子承、师授徒继**的方式流传下来。
初期形态: 稀贵金属冶炼最初以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规模小、工艺简陋。
2. 粗放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产业壮大: 改革开放后,稀贵金属产业迅速发展。掌握传统冶炼技术的永兴人从全国各地将含有金银的“三废”原料买回本地进行提炼。
初期问题: 这一时期,产业虽然红火,但基本上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存在技术落后、规模小、管理差等问题。从业人员一度达到4万多人。
3. 规范整合与确立地位(21世纪初至今)
“中国银都”确立: 永兴县的白银产量持续上升。早在2002年,永兴县就因年产白银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被业界誉为**“中国银都”,并在2004年**得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正式确认。
循环经济转型: 面对环境污染和行业下行压力,永兴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洗牌”和整合升级**。
关停并转: 对一批耗能高、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散、小企业进行强制关停和淘汰,将原来的100多家企业逐步整合成30多家集团式、股份制的现代化企业,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入园发展: 引导稀贵金属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治污,走上了循环经济、绿色转型的道路。
国家级基地: 永兴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标志着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认可。
二、 发展现状(绿色、低碳、循环、高效)
永兴县通过持续的转型升级,其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已经跻身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正朝着**“世界级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的目标迈进。
1. 产业地位与规模
核心产品: 永兴县目前年产白银约4800吨(数据根据不同来源有所浮动),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稳居全国第一大白银生产县。
多金属综合回收: 不仅是白银,永兴还是我国重要的稀贵金属生产供应基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城市矿产”: 每年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和工业固废超过120多万吨,综合回收金、银、铂、铅、铋、碲等有价金属20余种。
2. 发展模式与技术
绿色循环: 坚持**“绿色循环、延链强链”,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如“三联炉富氧熔池熔炼”等,在提炼稀贵金属的同时,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渣被制成水泥、砖等建材,利用率达到100%。
联大靠强: 推动优势企业与央企名企合作(如与上市公司合作),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发展驱动力。
产业链延伸: 产业不再局限于初级的冶炼环节,开始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如建设中国银都文创产业园,打造集白银生产、贸易、文化、投融资于一体的“四大基地”。
总的来说,永兴县的“中国银都”是在没有原矿资源的条件下,凭借其独特的再生利用技术和强力的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作坊式冶炼,发展成为一个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稀贵金属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