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记(二):捐赠,没肛门的孩子,台湾毕士大和毛毛妈的方子

娜佳85 (2025-10-14 07:36:26) 评论 (5)

上篇: “周末散记(一):湖景,冰淇淋,越南面包和梅干菜包子”

我的周末散记系列只写了一篇,就因游记的缘故搁置了。原想等12月从中国回来后再接着写,但前几个周末发生在同一天的两件事,搁在心里,不吐不快。今天就趁写游记的间歇,放在这第二篇散记里聊一聊!

话说我家隔壁的小镇就是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所在地,每年从世界各地招的留学生有好几千,这几年从中国来的小留人数也激增。那儿有个国际学生中心,专门帮助留学生在食宿和文化上习惯当地生活,帮助他们各方面所需。它的负责人是一个叫Nicole的美国人,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去年她找到我们教会,希望能借我们的人气,合办一个感恩节晚餐联谊会,让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过一个温暖的火鸡节。我记得那天,我们这些已扎根异乡的老华侨们做了许多的菜,也来了好多的留学生,有中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大家吃得开心,聊得欢。Nicole的见证,讲神如何在她14岁时医治了她的脑瘤,拯救了她的生命,也让她走上终身事奉神的不归路,我听了十分感动。

所以今年,当Nicole又联系我们教会,希望能在新学期开学伊始之际,能提供给留学生一些生活用品的资助,以帮助他们尽快安下家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积极参与。我回家找出了一些崭新的从未用过的澡巾和毛毯,特地打电话询问好地址和这些捐赠物是否需要。回答是肯定和感激的并约好星期六上午九点半将物品送到指定地点。

周六早晨9点左右,我吃完早饭收拾停当,正要出门,突然收到Nicole的电话(我们并不认识,我只是按照教会提供的电话和她联系过一次,询问地址),让我去的时候能不能顺便买一些Notebook和Coffee Creamer带过去,并补了一句,我会付你钱的。我说好的。于是我顺道去了一趟ShopRite,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和一大瓶的Coffee Creamer。

我到的时候,那儿已经有好几个义工在帮忙了,摊位也都摆设停当。艾玛,我这一看,心里不免有点失望,太寒掺了,那叫什么呀。说它是旧货摊吧,flee market(跳蚤市场)的东西比它好上百倍,都是些家里要扔的破烂货和一些过时的旧电器。那些澡巾什么的就更别提了,都是用过的。说老实话,这些东西去商店买也不贵,谁会来捡这些用过的破烂呀。不是我要吹捧自己,但我的四大包崭新的没拆过封的捐赠是最亮眼的了!我不由想起我们孔老夫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也说过:要“爱人如己”,你自己都不用要扔的东西,怎好意思捐出来?前几年,我们教会每年都要办一个rummage sale(清仓甩卖),意在吸引社区居民,传播福音。办了一年以后,教会忍不住广而告之,请大家捐赠旧衣物时务必洗干净,有油渍污迹的衣物一概不收。因为许多家庭实在不像样,借这个甩卖之际,把那些脏的破的衣服都扔了出来,当来的都是捡垃圾的,实在是有损教会形象。所以,失望之余,我在想,我们基督徒口口声声要传福音,但如果自己没有好的行为给世人看,那真的是笑话了。

再说,我放完捐赠物,去找Nicole,拿出那一大包她要我买的东西,递给她,原来心里想好说,如果她要付我钱,我就不要了,也算是我对这些留学生和她的工作的一个支持吧!哪想,她收下了东西,说了一句:“That's Great,Thank You!”就走开了。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外卖员送外卖被打铁了一样(即没有小费)。我在原地站了大概三十秒,心想着她会回头,说声,啊呀,不好意思,我忘了。。。但是没有。我悻悻然,开车离开,一路上心里像吞了整个的白煮蛋一样噎得慌。后来的几天,我还在等她的电话,但是等了个寂寞。。。

我倒不是惦记那20块钱,但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品德,无关乎是否基督徒的身份。我和她素不相识,她让我代买东西,取货付钱,天经地义。顶着一个为神做事的高帽子,并不是有了一个堂而皇之去利用别人的理由。即使你的工作做得再好,但你的人品不够诚实,那么在神面前,你就是一个不及格的基督徒。我本来就没打算收她的钱,但她的只字不提,真的就让我怀疑她的人品。如果我只是一个慕道友呢?我会不会从此就转身离开,再不踏入教会一步?

这些年我在教会,见识过许多的争斗和不光彩,其程度不亚于外面的世俗社会。我也失望过,动摇过。但神总是在我迷惘之时提醒我,要我定睛看神,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血气,就有黑暗,唯独神是良善的,圣洁无罪的。

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则会彻底翻转你的看法,让你看到,如果一个基督徒,他/她的血液里真正流淌着耶稣的血,会活出怎样一个纯净、良善和牺牲的爱的人生。

同一个周末,我听了一个来自台湾花莲毕士大孤儿院董事长吴悯文的讲座,有关她在中国的宣教生涯。吴悯文,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站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高高大大,金头发的德国人。一袭素衣布裙,简单干练,眼镜后面的笑容温柔却刚强。她讲一口山东口音的国语,慢悠悠地一字一句清晰入耳。在这个“纯粹的中国人”面前,我看到的是一个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的宣教士,她的生命早就融入到对中国的爱里面去,没有了自己。她是吴悯文,至于她的真实的德国名字是什么,已经无关重要了。



吴出生在一个宣教士家庭,在德国长大,4岁时便跟着当宣教士的父母搬到南非,非洲大草原的辽阔也培养了她宽广爱人的心胸。15岁她搬回德国,便立志为主奉献一生。她曾读到一篇戴德生牧师一生为主事奉,在中国内地这块古老封闭的土地上播撒福音种子,燃尽自己的生命的故事,心中也暗自決定,愿意为主作工,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跟随上帝的呼召,去帮助需要的人。为了预备自己,她在大学里主修的是社工专业,就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帮助自己今后的宣教生涯。大学毕业后,吴就加入了宣教士的队伍,来到了中国贵州一个偏僻落后的穷乡镇。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潮湿阴冷,交通闭塞,文革中上山下乡去过那里的知青,无不抱怨那个地方对年轻生命的摧残。吴,却主动踏上了那块土地,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孤儿院,在那里教英文,照顾孤儿。言语不通,生活习惯迥异,她毫不在乎,有一天,她听见隔壁房间里传来婴儿的哭声,走进去一看,见是一个未满月的婴孩,一边哭,一边嘴里还流淌出黑水。孤儿院里的护士告诉她,这是一个弃婴,生下来就没有肛门,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根本就没有办法救他。吴听着眼泪就流下来,说,我可不可以将他抱回家。他们说,随便你吧,反正他要死的,就让他在你怀里死去吧。就这样,吴把这个没有肛门的孩子抱回了家。面对这个濒死的婴儿,她束手无策,便给她的宣教士朋友们打电话。几个外国人,语言又不通,不知用了什么路道,居然搞来一辆车,连夜开车走山路将孩子送到省城的大医院。这本来就不是个复杂的手术,医生给孩子装了人造肛门,他就活下来了。这个孩子一直跟着吴生活,并管她叫“妈妈”。后来,吴又陆陆续续收养了16个残疾儿童,都是弃婴,和她一起生活。就这样,吴在这个小镇上生活了18年,成了一名地道的贵州妇人。同是宣教士的一对美国夫妇,孩子大了,便离开了;另一个单身女孩,找了男朋友,结了婚,也走了;只有吴,仍是一个人,但却成了16名残疾孤儿的妈妈,岁月在她脸上刻下风霜皱纹,吴从青春走到了中年,她用悲天悯人的牺牲之爱,换来了16个孩子的幸福人生。悯文这个名字,就是从基督而来的悲天悯人的大爱。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Covid来了,改变了一切。中国对外籍驻华人员的政策缩紧,吴无法让自己的签证续签,必须离开这块土地。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这16个孩子。吴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走关系,通渠道,也是神大能的手助她一臂之力,在她的签证到期之前,给这16个孩子全部找到了收养的家庭,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家庭,包括那位没有肛门的孩子,也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在美国开始上中学。吴,终于带着不舍,放心离开。

这次吴来美国,就是为了访问这些收养的家庭,看看这16个仍管她叫妈妈的孩子们,生活得怎样。吴,这个没有结过婚,更没有生过孩子的妈妈,却比亲妈吗都好,因为基督的爱流淌在她的血液里。大爱无疆,听完这个故事,我的眼泪早就湿了一面。

再往后,神又将吴带到了台湾花莲的毕士大残疾孤儿院, 一个秉持基督博爱之精神,以福音疗育身心障碍的天使残疾儿童院。早年在贵州贫困山区照顾抚养残疾孤儿的经历,使她当之无愧成为最合格的CEO候选人。条件好多了,有政府的支持和捐助,有一支有着专业素养的护工队伍,吴再也不用单挑独斗,孤军奋战。但正是这18个年头的艰苦锤炼,神把吴磨练成一位出色的指挥带兵的将领。在经历花莲大地震这样严峻考验时,她能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地安排好几百个残疾儿童的日常起居。座谈结束时,吴送了我们每人一个钥匙圈,挂着的是一个刻在圆圆的木头上的繁体的“愛”字,钥匙链是孩子们做的,他们中有盲人,有智障患者,但他们都会写“愛”字。



故事讲完了,两个女人,同是基督徒,同是毕生奉献给耶稣的志向,给我的观感领受却是如此不同。相信神必有祂的带领,只要你的心志不变,神也必会管教和矫枉过正吧。话说回来,我们有哪一个人可以自称自己做得很好呢?尤其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北美的平教徒,祷告中也是求神赐我们安逸平安的生活,不要让我们遇见试探。相比吴,我们都是该汗颜的。

周末过完了,来点轻松的。周末做了豆沙糖年糕和上海鲜肉月饼。大家还记得老早老早以前文学城有一位毛毛妈吗?那时候我最爱读她的博客了,她正经教会我做不少的点心和菜呢。她的方子,都是简单零失败的,而且带去party,必定好评连连。

毛毛妈的红豆沙年糕方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772/201402/5842.html

毛毛妈的鲜肉月饼方子

https://maomaomom.ca/zh/%E9%B2%9C%E8%82%89%E6%9C%88%E9%A5%BC/

我唯一的调整是红豆年糕上铺了一层核桃肉,月饼的酥皮用了猪油,猪油Walmart或Target都有卖,长这样。用猪油做出来的酥皮更香更酥。









我不禁要喊,毛毛妈,你在哪?快回城里吧,我们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