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戈斯托利(Argostoli)是凯法利尼亚岛的首府和行政中心,也是凯岛重要繁忙的港口之一。开车经过Drapano小镇时,就可以隔海眺望对岸阿尔戈斯托利。

城市位于岛屿西南部的一个宁静狭长的海湾里, 由于水深,大型邮轮可以直接驶入港口。因此阿尔戈斯托利成为游轮一日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1953年,一场大地震席卷了爱奥尼亚海, 凯法利尼亚岛大部分城镇都被损毁,阿尔戈斯托利也不例外,原来威尼斯风格的建筑几乎都已经被毁坏殆尽。 重建后的城市是特有的爱奥尼亚风格,红色顶的房屋层层叠叠散落在艾诺斯Aenos山脉上,是座美丽又优雅的海滨城市。

作为岛上最大的城市,说是最大,其实也就那么两条街,一条滨海大道,另一条是与之平行的商业步行街,长住居民不到1.5万。不过,这里聚集着大量游客和居民,导致城市的道路比较拥挤,停车困难。

抵达后,找到入住的酒店稍事休息,我们沿着海岸线散步,第一站是瓦利亚诺广场(Vallianos Square)。广场中央矗立着希腊航运之父的雕像,仿佛在注视着来往的人群。

广场旁是一座圣斯皮里东教堂(Agios Spyridon Church),明亮的橘粉色外墙和高耸的钟楼在蓝天映衬下显得安静而庄严。

继续沿着海滨路往石桥方向走,桥边那栋外墙明黄色的 Ekklisia Panagia 东正教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入口处有拱形门窗和装饰性柱子。钟楼不高但很优雅,顶部十字架在蓝天下格外醒目。内部金碧辉煌, 装饰有圣母玛利亚的壁画和金色圣像,空间虽小却庄严。


教堂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De Bosset Bridge 德波塞特石桥,1813年由英国人建造,连通了阿尔戈斯托利和对面海岸。全长689.9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石桥。

这是海面上的一座巨大石桥 。最初是为了解决阿尔戈斯托利南部港口到距离只有950米远的对岸小村Drapano所修建,受雇于英国军队的瑞士工程师Charles Philippe De Bosset于1813年用了两周时间完成设计。后来1842年由Baron Everton重建,用石材代替木板。

1953年地震时,在阿尔戈斯托利这边有三分之一的石桥受损,如今已经全部修葺完毕。

桥中央有一座四面对称的方尖碑——Kolona,是1813年凯法利尼亚送给大英帝国的礼物。在1953年地震中,方尖碑竟然完好无损。

方尖碑上有四种语言的铭牌:希腊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上面刻着“大英帝国的荣耀 ”字样,过去曾经有一个小小的人行道,将方尖碑连接到桥梁,但现在已经消失了。

石桥的东侧是著名的库塔沃斯泻湖(Koutavos Lagoon),它是凯法利尼亚岛的主要湿地,是海龟、天鹅、海鸥、野鸭等各种鸟类以及各种鱼类的栖息地。泻湖周围修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湖畔有很多餐厅,供游人休息就餐。


就在桥边,几只海龟浮出水面,慢慢呼吸,又优雅地潜回水中。周围的游客纷纷驻足拍照,孩子们兴奋地叫喊。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心里泛起意外的喜悦——能在城市里看到海龟,真是种特别的缘分。

傍晚时分,余晖洒在石桥和海面上,金光粼粼。


从桥面上回望整个阿尔戈斯托利,优雅的海滨小城令人神往。




从石桥慢慢走向卡巴纳斯广场(Kampala’s Square),广场中央那座钟楼在夜色里显得格外醒目。

卡巴纳斯广场一直是阿尔戈斯托利的中心,1770-1790年间当地贵族修建起一座塔楼,并安装了巨大的钟表,每小时响一次。因此当地人把它称作Kabana(希腊语的意思就是钟)。可惜钟塔在1953年地震中倒塌,当地人根据原样重新建造修复,只是把钟换成了现代式的钟表。如果在白天,还可以登上塔楼眺望整个小城的迷人风光,以及不远处卡塔沃特斯。

广场四周是热闹的步行商业街,商店灯火通明,人流熙熙攘攘。与阿索斯的宁静相比,这里热烈而喧嚣。

广场旁的圣尼古拉斯教堂(Agios Nikolaos Church)则在夜晚灯光下散发着另一种安宁。

次日清晨,我们前往著名的地质奇观——吞没洞Katavothres。Katavothres位于首府阿尔戈斯托利以北大约3公里处,因其美丽的风光和神秘的海水吞噬而成为凯岛必到景点。

阿尔戈斯托利的吞没洞(Katavothres),是一个极为罕见神秘与奇特的地质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海水拍打着这片小海岸,潜入岩石中,而水从地下消失不见。当年岛上传的可邪乎了,说这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每天能吞噬3万吨海水,就把这里取名“卡塔沃斯 (Katavothres)”,意为“落水洞”、“吞没洞”。

这个奇特的过程在过去曾让科学家们困惑了数百年,直到奥地利地质学家在1963年通过在吞没孔中注入染料,并在梅利萨尼洞中发现了相同颜色的水,才最终解开了这个谜团。

结果发现:海水在阿尔戈斯托利通过海床上巨大的裂缝流入地下,在地下流动的过程中,海水与来自岛屿内陆的淡水混合,穿过复杂的地下水系又从岛屿的东侧的萨米湾附近的梅利萨尼洞流出。

在Katavothres,其海床下有一些洞穴导致海水可以流下去,当海水流向内陆时进入沉降洞然后流入更低处的海水层,这样流入的海水快速被导入人工水渠,于是水车就可以靠其流动冲击而运转。水流一直持续,所以水车可以不停工作。这些设施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

海水去向之谜早已解开,海边还有个象征性的水车,是为了纪念当地村民曾利用这个逆流的动力,用水车磨米磨面。

离开吞没洞后继续向西,就是Lighthouse of Saint Theodoroi 灯塔 ,这是挺立在半岛犄角上的建于19世纪早期的灯塔 。

灯塔旁的小海湾水色绝美。

Lighthouse Agion Theodoron 灯塔 ,以其独特的圆亭造型为主,四周环绕24根多利克柱式,大气壮观。虽然原来的灯塔早在1953年的地震中毁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按照原样重建的,依然可见当时设计之精美。

Lighthouse Agion Theodoron圣西奥多灯塔已经成为凯法利尼亚岛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白色的圆柱建筑立在海岸上,灯塔在蓝天与碧海之间,显得格外孤傲。

从灯塔再往西走几分钟,就是Fanari Beach , 这是一片小巧且相对宁静的沙滩,沙质金黄,海水清澈且非常浅。此时的阳光刚好,海水一片绿蓝,几位当地人已早早下海畅游,岸边的气氛轻松自在。




午后驱车进入岛中腹地,一路翻山越岭,来到圣格拉西莫斯修道院。修道院静静地坐落在茂密的树林中,它是一处建于16世纪的教堂建筑群Sacred Monastery of Agios Gerasimos of Kefalonia,内有庭院、花园、修道院等,供奉的是 凯法利尼亚岛 的守护神圣格拉西莫斯(Saint Gerasimos),他的陵墓也在这里。


古老的小教堂里,圣格拉西莫斯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的一个玻璃棺材里。修道院庄严肃穆,院落里弥漫着淡淡的安静氛围。


最后,我们驱车前往岛南部的Pessada 港口。站在港口,望着即将登上的渡船,心里有一丝兴奋,也有淡淡的不舍——即将启程,去往新的岛屿扎金索斯,而凯法利尼亚岛的旅程,也会在心中留下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