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怀念母亲
母亲忌日将至。这几天我常回想起小时候全家在一起的情景,过程中想通了几件重要事。那是五十多年前,文革后期,我家刚从农村返城。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普遍懒散,生活节奏远没有现在快。父母都在大学里任教,工作时间自由。父亲还没有后来的职位与责任,经常在家里备课。姐姐上小学,每天去一会儿就回来。我和妹妹还没上学,所以全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现在回头看,那是我们家家庭气氛最浓的几年。那个时期家里有个内部笑话。父亲与奶奶感情很深。他是奶奶最小的孩子。抗战时期,爷爷与外室住在福建,姑姑和伯父在赣南等地工作或求学,只有年幼的父亲与奶奶在浙江老家相依为命。但父亲在11岁时不得不去重庆读中学,从此离开奶奶,再没机会长期相处,所以父亲一生怀念奶奶。好几次,父亲当着全家面一本正经地说,他还记得自己出生前在奶奶肚子里的感觉。我妈听到就哈哈大笑,说怎么可能?我们三个小孩儿也跟着我妈大声参合,坚决表示不信。这时父亲就觉得自己的话确实很难服人,于是撇撇嘴也跟着我们一起笑。但我们笑话他并不改变他记忆,过段时间他还会拿出来再讲一遍。
我不记得我在我妈肚子里的感觉,但依稀记得幼儿时期我在她怀里吃奶时的感觉。不过也只剩下几个片段,没有周围环境要素,所以我不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推算起来,应该在妹妹出生前,我不到3岁。我记得自己横卧在妈妈膝上,然后她躬身抱我,她巨大的身躯将我完全包围,我周边一下子安静下来,感觉无限温暖、绝对安全。那才是幸福,幸福到我内心和平,再无他求。我觉得自己与妈妈融为一体,我能感到她每个微小挪动,体会她所有心情。无声中我觉得她也了解我所有心思,给予我所有我需要的东西。她爱我,我也爱她。
妹妹出生,在我记忆里是个大喜事,发生在我家下放农村的末期。那几天妈妈住在县城一所军队医院里,爸爸陪妈妈,姐姐和我被留在村里房东家。我还记得一个傍晚、天蒙蒙黑,一辆大卡车停在家门口,房东让我们坐进驾驶室,他爬到车斗上。下个镜头转到县城医院里,我看到一排单人床挨着墙边,我妈半坐在其中一个之上,下身盖单色被单,上身穿条纹病号服,额头上扎一条布带,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妹妹,懂得我妈必须时刻抱她,所以不能抱我。我甘心情愿把妈妈让给她,但鲜明地认为那是暂时的。等她长大了、不需要我妈时刻抱,我妈就会回来抱我。
这个想法在我大约4岁时被一次性粉碎。那时我们已经回城,刚搬进一幢宿舍楼房。那个单元共三层,每层五户,我家在第三层。楼下邻居家有个女孩,是我姐的朋友,比我大6、7岁。一次她在我家玩儿,我妈正好给妹妹喂奶,她就当我妈面逗我,说你妈最喜欢你妹,再不会抱你了。我坚决不信,就在妹妹吃完奶后要求我妈抱我吃她奶。我妈笑嘻嘻地把我推开,说我已经长大了,再不能吃奶了。我开始耍无赖,死磨硬泡地央求。她变得坚定,说什么都不肯。那是我凭生第一次意识到我妈会真拒绝我,心里拔凉拔凉的。从此以后我心里就藏了一个矛盾。在感情上我总想回到妈妈怀抱、重享那份极致的安全与幸福,但理智又告诉我那再不可能。这个矛盾从来没解决,但可以被淡忘。比如我拼命玩儿,玩得开心了就会忘记一切。
二 爱、真、悟、与信
回忆在头脑里闪过,像放电影一样。次数多了,我又联想起父母的一生、我的人生、以及那些我与朋友们讨论过的信仰和哲学问题。我们曾谈及一些抽象观念,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发现它们体现在我与母亲关系中,因而显得直观简单,所以决定与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我妈真的爱我吗?当然真。几乎所有孩子都与母亲心连心,长大后都还牢记母亲的爱,所以都能理解这点。这条真理对我人生非常关键,是我接受他人、融入社会的心理起点。如果它是假,我将是个非常不同的人。(exp. 1) 我妈爱我是真。
第二个问题,我如何得知这条真理?虽然很多人知道母亲爱自己,但很少人讨论过自己如何得知。我来分析一下。我很早就知道我爱我妈、我妈爱我,并非以语言形式,而是一整套内心感受,“爱”字是这套感受的极简概括。就像一幅夕阳西下的景象,看似简单,但几千年来全世界的文学家都写不完它的美、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能穷尽它涉及的科学理论。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也类似,乍看简单,实则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没人可能完全理解。我只想以成年人眼光,列出其中几条最基本的方面:
1. 首先,我知道我爱妈妈。这点容易理解,因为这份爱在我心里。我感知到它,天经地义。但人的感情从来复杂,我对母亲的爱里也有好有坏。比如有时我为达某些目的,故意耍赖或捣乱,让她生气。我当时就自知,事后会下决心改进。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一些小心态、小计划。可见,虽然我爱母亲,但我的爱不完美。我感到了努力方向。那个方向就是完美的爱,或称“纯爱”。
2. 我得知妈妈爱我,因为我用各种方式与她接近。比如我拼命往她怀里钻,身体上与她连在一体,听她心跳,在情感上与她心连心。由此我本能地感到她与我实质一样、她对我的感情与我对她的感情也实质一样。强调“本能”,因为幼儿还没有语言或逻辑推理能力。强调“实质一样”,因为她与我、或我们彼此感情,明显存在不同。比如她比我大,她抱我、管教我、照顾我等,我们的关系不可能倒过来。但在这些差异背后隐藏共同点,儿时的我凭直觉就感受到。现在总结,我们都有内心、内心里都爱对方。“内心”就是灵魂,有灵魂的就是人。
简单讲,我得知妈妈爱我,依靠与她心连心、在情感上融为一体,这就是“领悟”。很明显,这种领悟并没有通过科学验证、或严格的实践检验。我妈的言行,比如她抱我、爱抚我等,可能影响我的感受,但都是间接因素,不起决定作用。只此一点,就否定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我真正在乎的是我妈对我的感情。她对我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反映感情。比如她也曾推开我、拒绝我、训斥我,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她不爱我。一些幼儿和我一样,领悟到妈妈爱自己;另一些运气没那么好,领悟到妈妈不那么爱自己。无论哪种情况,所有幼儿都只能通过领悟获知妈妈对自己的感情。这个领悟经常是每个人在世上获知的第一条真理,对人一生都至关重要。
(exp. 2) 人可以通过内心领悟获得真理。
因为重要,我们再深一步讨论。爱,核心是人的感情,存于内心;人的言行、或任何现实信号,最多只部分反映内心。所以为获知关于爱的真理,人不能完全依赖现实。比如作过父母的人都懂,自己对孩子的言行几乎从来不能精准、完整地表达内心对孩子的爱。我家孩子小时候,我本意为他们好,但有时事后才发现自己疾声厉色,让孩子害怕,我后悔不已。所以,如果孩子机械地依赖父母外在表现猜测父母内心,将不可能真正理解父母。孩子本能地在心里过滤、筛选父母言行,这种过滤和筛选是天生的、不来自现实。小时候我在妈妈怀里,心里直接感受到她爱我。每个人审视自己如何得知妈妈对自己的感情,都会发现:
(exp. 3) 内心领悟可以超越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就是意识正确反映物质,这个定义阉割了真理概念。比如人的情感不属于物质范畴,但对于每个人,“妈妈爱我”或“妈妈不爱我”都是非常重要的真理。阿奎那认为,真理就是“头脑与事务相符”。其中“事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头脑与事务之间需要相符、但二者不分主次。回到我妈爱我,我发现这点,代表我与她心连心、我的头脑正确反映她的情感。按阿奎那的定义,我获得了一条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不承认这是真理,因为我头脑反映的对象不是物质。马克思主义漏洞百出。
从科学角度分析,我领悟到“我妈爱我”,过程中隐藏多个未被证明的假设。比如我没有、也无法基于客观证据否定,自己生活在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描述的那种计算机虚拟世界里;或我妈是个高仿真机器人,根本没有灵魂,没能力爱人;或她抱我、爱抚我等都是精心策划的表演,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里描述的那样,等等。所以我领悟到我妈爱我,代表我相信周围世界真实,我妈是人、不是高仿真机器人、有灵魂、有能力爱人,她对我的爱抚出自真诚、不是演戏,等等。可见,如果我认为我妈爱我是真,就必须在没有完整证据的情况下,选择相信以上这些假设都为真。
(exp. 4) 人必须相信某些真理,它们没有完整客观证明。
“悟”与“信”互为表里。从我的角度看,我悟到我妈爱我;从旁观者角度看,我相信我妈爱我。旁人这样说,我当然同意,于是我也说我“相信”我妈爱我。所以,领悟与相信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有其一必有其二。“我领悟到我妈爱我”等效于“我相信我妈爱我”。
(exp. 5) “悟”与“信” 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有其一必有其二。
六四后我陷入深度冥想,在心里遇到神。这个内心经验历时半年,对我实实在在。我很希望与身边人分享心得,但我的同学朋友们都号称相信科学,认为凡没有科学证据的事都是假、尤其鬼神,而我拿不出科学或现实证据。其实“神爱我”与“妈妈爱我”很相像。这世界上到处留有神的痕迹,每个人都可以在心中努力钻进神的怀抱、领悟神的爱,就像婴儿都可以努力钻进妈妈怀里、领悟妈妈的爱。这两种爱都是真,对人都至关重要,但都没有完整科学证据。在“妈妈爱我”中,“领悟”与“信”不可或缺。同理,神也需要人内心领悟,然后坚决相信。这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严重局限了国人思想境界,大多数人不自知【1】【3】【6】【8】。
三 为什么国人忽视内心感悟
1. 什么是“悟”
前文中多次讲到核心概念“悟”,指人在内心直接获得知识或真理的认知方式。它不依赖、或不完全依赖现实证据,对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很多同学朋友完全不熟悉。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大盲区,也是大多数国人头脑里的空白点,所以急需认真讨论。“悟”也称感悟、领悟、觉悟、开悟、悟道、顿悟、获得灵感等。其中“顿悟”源于悟经常发生在一瞬间,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元明清儒家称之为“忽然有省”,意指“突然觉醒”。我曾多次谈及开悟或顿悟的例子,比如巴门尼德在一次白日梦中悟到关于“存在”的理性主义哲学、海森堡在赫尔戈兰岛上突然悟出量子矩阵力学基本原理等。普通人也一样。我就曾经历过几次对一生非常重要、让我记忆深刻的开悟时刻,比如少年时顿悟到牛顿物理的意义、六四后在心里遇见神等【1】【7】【9】。现代国人不熟悉“悟”,因为它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不兼容。头脑或内心是悟的主角,物质非必要。比如巴门尼德悟到逻辑学里的“无矛盾律”,就是“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交集,全靠他与女神的心灵交流,完全没涉及现实证据。“无矛盾律”是逻辑公理,永远正确,任何人凭直觉就能懂,无需现实证据。它在现实中经常成立,但即使现实违反这个公理,它依然成立。类似1 + 1 = 2永远正确,虽然经常适用于现实,但无需现实证据。比如在现实中,一升油加一升水结果可能不是2升,但这个实验结果无力否定1 + 1 = 2【10】。再比如我悟到我妈爱我,是我的心感知她的心。我们两颗心是主角。所有物质因素,包括她抱我、爱抚我等,虽起到辅助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这些例子都违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人心,或现实是知识与真理的唯一来源。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内心领悟属无中生有,违反科学,逻辑链断裂,不应该存在。
在西方,基督教强调“悟”,所以它被思想界和老百姓广泛接受。以英文为例,“悟”有多种表达,包括epiphany,来自希腊文,字源意思是“(神)显现”;revelation,来自拉丁文,字源意思也是“(神)显现”;inspiration,字源意思是“(神对人)呼入灵气”。这些词汇最常出现在宗教场合,再扩散到其他领域,并融进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代表人领悟到神意、获得灵感。它们都是常用词汇,反映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基督教神学大师们,如圣奥古斯都和阿奎那,直接把悟称作divine illumination,字源意思是“神圣的光照”或“神的启示”,简称“神启”。
西方主流思想认为,人悟到知识与真理,根本原因是神。人是按神的样子造的,灵魂像神,所以可以直接与神交流。唯心主义哲学与之相呼应,认为人脑直通彼岸世界。知识与真理存于彼岸世界或神界,物质世界可能体现、反映知识与真理,但经常不完美。人心领悟神界或彼岸世界里的知识与真理,可能借道、也可能不借道物质世界。承认神或彼岸世界存在,悟就不再是无中生有,逻辑链也就补齐了。在孩子领悟到妈妈爱自己的例子里,妈妈的爱映射神之爱、或称彼岸世界里的纯爱。孩子通过妈妈感知这种爱。
悟很奇妙。人不但在心里看到答案,而且立刻觉得它是对的。这就是心证。当然人不是神。人觉得对的,不一定绝对正确,经常只是近似正确、或在大方向上正确。比如牛顿在苹果落地中悟到万有引力定律,在大方向上正确。但后来爱因斯坦在冥想中悟到广义相对论,取代前者。爱因斯坦的理论比牛顿的更接近真理,但可能也不是绝对真理,未来还会被更接近真理的理论取代。总之在领悟中,人看到部分真相、或某个角度的真相,可能不是完全的真相。
人记录领悟内容、或传授给他人时,几乎总引入误差。因为记录和传授必须借助特定表达方式,比如当时当地流行的语言、文字、绘画、或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其中绘画在人类发展史上很重要,远古人留下大量岩洞壁画,成为现代学者研究古人类的关键证据。但人的内心感悟、尤其对神和彼岸世界的感悟,经常多维、多层次、非影像、超越五感、超越时空。所有记录和传授手段都不可能完全表达。比如语言、文字、绘画、多媒体等都受到时代、地域、文化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必然造成意义偏差与流失。我感悟到神之后,就找不到贴切方式表达给周围人。《圣经》里讲到很多神迹,朋友们不理解。其实神迹多是神启和顿悟。比如保罗在大马士革城外遇见耶稣,《圣经》用几千年前的中东语言表达,让很多现代国人不适应,无法理解。换位思考,中国人脸上长个痘,就会说自己“上火了”。假如几千年以后,非洲人挖掘出中国文献,翻译成那时的话,然后声称2020年代的中国人还以为自己皮肤下面藏着一团火,中国人太原始愚昧了!这就是表达手段造成的意义误差与人的误解。个人或社会要修正这种误差,必须借助新领悟或新表达,才可能推动个人思想或公共文化不断进步,接近绝对正确,也就是接近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按照这个教条,连数学和逻辑学也是科学,也需要科学或现实证据证明。很多同学朋友不明就里地相信这点,在思想和直觉上都跳不出来,所以他们不理解根植于心灵的悟,更不相信它能为人带来真理。其实现代科学、数学、和逻辑学都是理性体系,都基于一些无法被科学和理性证明的假设、或称公理,而这些公理假设的源头都是领悟。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有5条公设,包括“平行线永不相交”(简略说法),牛顿力学假设时空是笛卡尔四维空间,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假设同一律 (A = A)等。读者可以尝试证明这些公理假设,你会发现它们不可证明,但它们不证自明。“不证自明”就是人心直接感知到它们正确、或近似正确。这就是人的领悟能力。领悟不在科学或理性范畴内,却是科学和理性的基础。科学和理性建立在领悟之上。唯物主义者们推崇科学和理性,却否认“领悟”,就像不懂事的小孩子崇拜孙悟空,却看不起如来佛,不知道孙悟空甚至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在远古时代,世界各地各民族都类似,非常敬神,注重内心与神交流,认为真理来自神。中国古人也一样,比如有可靠记录的最早中国人是商朝人,万事问鬼神。我曾介绍过《说文解字》如何根据汉字结构解释“真”字【2】。现代国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认为真理是思想反映物质世界。但源自先秦的“真”代表智者修炼成功,变得异于常人,内心与神界相通,看懂神界内容,总之就是人领悟到神界的真理。古文中 “真”是关于神界、关于内心的,“真人”就是“神人”、“仙人”。中国远古先民理所当然地认为,真或真理源于神界、经由人心。“真”原本没有“反映物质”或“反映现实”的意思。这与西方基督教/理性主义/唯心主义在大方向上完全一致。比如基督教认为真理只来自神,柏拉图认为现实只是理型世界不完美的投影,巴门尼德认为现实里没有真理、最多只有近似真理,等等【5】【10】。
现存中国传统文化始于汉代,不再重视鬼神或信仰,斩断了远古华夏的精神脉络,但也绝非马克思主义那样的严格唯物论,所以还接受、并且重视人的领悟。比如私塾教育延续数千年,私塾老师传统上不为学生讲解课文,而强调“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就是让学生通过熟读文章来领悟其义。另外,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对国人思想、文化、语言等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佛教,尤其禅宗,强调悟。中文中关于“悟”的表达多来自佛教,再影响儒家思想。
总之,古今中外,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和文化都接受和重视“悟”,只有现代中国例外。
2. 现代教育的局限
我有个好朋友,把几乎所有社会不良现象都归结为“老百姓受教育太少”,从马路边卖菜小贩不讲卫生、到中国旅客在日本不守规矩、再到中国为什么还没有自由民主。类似国人很多。自清末以来,中国精英们一直认为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不同时代各界领袖曾以各种方式、从不同角度表达过同一内涵。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大批戊戌变法派认为,“欲强国必由学校”【12】。为检讨为什么辛亥革命夺权成功、但社会变革失败,鲁迅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人物、虚构出茶馆老板为儿子治病买人血馒头等故事,寓意国民教育程度太低,不能理解革命意义,造成革命理想未能实现。江泽民在任总书记时会见美国记者,被问到中国为什么没有民主,也回答说因为国民教育水平不够,等等。中国社会如此重视教育,同学朋友们那么博学,为什么都忽视“悟”、甚至完全不理解呢?因为国家有多少学校、个人取得什么学位、读多少本书等,并不那么重要,教育内容才最关键。国内各级学校,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几乎都只传授客观知识,比如
1. 1 + 1 = 2
2. 上海是中国最大金融中心
3.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些都是客观知识,因为其视角都是第三人称,由人身处局外观察而得。客观知识有个关键特点,因为观察者不参与,所以它独立于观察者。无论张三或李四,观察到的客观知识都一样。现代科学就是一种客观知识,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都采取旁观者视角。
我的同学朋友们经历长期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地以为所有知识都是客观知识、所有真理都必须通过客观证明。客观证明之所以可能,就因为无论张三还是李四都可以观察到同样的客观知识。张三说出一条客观知识后,李四可以独立验证。中国官方意识形态也类似。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真理都是科学真理,必须基于科学验证。马克思主义因此自认是科学。类似观念在国人中广泛流传,不限于共产党人。比如杨振宁为推介佛教,竟宣称“佛教是科学的”【13】,荒谬到可笑。宗教、哲学、逻辑,和科学,互不隶属;数学可算是逻辑学的一部分。
在客观知识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知识,而且非常重要,我称之为主观知识,比如
1. 我妈爱我
2. 我爱我妈
3. 我思故我在
4. 神存在(我在心里遇到神)
它们都是主观知识,因为“我”在其中不可或缺,或作为主体,或作为受体,或作为独特旁观者、他人无法取代。根据定义,主观知识不可能被客观验证,包括不可能被科学完全证实或证伪。因为张三观察到一条主观知识后告诉李四,李四无法独立验证。比如张三感到“我妈爱我”,告诉李四。李四不可能钻到张三心里、直接感受张三的感受。而如果不钻进张三心里,李四又感受不到张三的感受。
主观知识对人至关重要。没有主观知识、只有客观知识,人格无法完整。比如我渴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安宁、不断自我折磨?我的灵魂从哪里来?我的未来有希望吗?我有爱吗?我爱什么?我被爱吗?等等,这些问题关乎人生意义、左右人生道路,都需要主观知识回答。不懂主观知识的人,头脑里缺少一个维度,不能被称为完整的人。
学习客观知识,与学习主观知识,在方法上根本不同。客观知识在所有人看来都一样,所以人们追求明晰的概念与严谨的逻辑,为的是方便每个人在自己头脑里成功复制。在传授客观知识时,老师只要找到精准语言表达,学生只要牢记老师的话。客观知识特别适合作为考试题,因为每个问题都有统一标准答案,学生无需有独特见解,老师无需面对质疑。这种考试在中国非常重要。人们找工作、升迁等,都需要通过这种考试。为了应付它们,中国青少年把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积累客观知识上。只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后,整个民族似乎都忘记了世界上还有主观知识。
主观知识因人而异。比如张三爱妈妈、李四也爱妈妈,虽然都被称为爱,但分别发生在两个人头脑里,永远无法直接对比。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相似处,比如都反映抽象的纯爱,但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主观知识没有精准定义,也就不可能严格依循逻辑。由伪丢尼修首先系统化的基督教反向神学(Apophatic Theology)就强调这点,认为神在根本处不可言说【14】。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神与每个人直接、单独交流,每个人感知的神不可能完全一样。不是说人完全不能描述神,而是说神不可能有精准定义。传授主观知识时,老师无法把自己心得精准描述给学生听,只能大约形容,本质是类比表达。学生只能把老师的话当作启发或参考,然后在心里探索,重新发现属于自己的主观知识。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在自己心里重新领悟主观知识。所谓“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exp. 6) 悟,在获取主观知识中至关重要。
我感悟到神之后,非常想与朋友们交流,虽不怎么成功,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一些道理,包括意识到无论我如何表达,最终还需要朋友们在自己心里遇到神,否则他们不会真理解神,也不可能理解我的体会。这些朋友们到现在都还是唯物论者。他们觉得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奇怪,当然也一直觉得我奇怪。但神是每个人的真理与道路,对于每个人都必要。如果任何人真诚思考人生与社会,他必将感到需要精神上的指路明灯,也就会像我一样努力寻找,然后就会领悟到神。《圣经》说,“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我写这些文章,就是希望为朋友们提供一些启发与参考。
四 神秘主义并不神秘
很多人不知道,学校教育专注客观知识,总历史还不足250年,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开始。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覆灭,乱世中基督教会担起主办教育的责任,这种自然垄断延绵千余年。1791年,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德塔列朗(Talleyrand)首先提议,剥夺教会对教育的控制权,国民议会接受,独裁者罗伯斯庇尔后来变本加厉地推行。法国革命者视教会为关键反对力量,利用一切机会打击【15】。拿破仑复辟后,部分恢复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但出于中央集权需要,并不彻底。他长期对欧洲各国发动战争,逼得普鲁士王国也开始中央集权,包括学法国样,搞政府接管教育。普鲁士成功崛起,政府办教育之风于是刮向全世界,包括英美和中国。但在1950年代之前的西方,即使在政府主办的学校里,《圣经》经常还是课程里的重点,学生都要每日祈祷。自1950-70年代始,西方左派力量兴起,传统基督教内容被逐一排挤出公立学校。不过在很多私立学校里,各种基督教内容至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学校专注客观知识,历史更短,还不到100年。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各地最好、最现代化的学校几乎都由基督教会主办,以英美教会为主。后来出现一些中国人创办的新式学校,虽然不是教会主办,也经常接受教会资助,从教会学校请来老师,教学内容照抄教会学校。当今国人耳熟能详的名人们,比如孙中山、宋家三姐妹、杨振宁、张爱玲、林语堂等,都曾就读于教会学校。毛泽东曾在长沙参与平民教育运动,也由美英基督教青年会出资主办。但蒋介石北伐成功后,英美视他为军人独裁、葬送共和。蒋政权于是敌视英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将教育权收归国有,削弱英美教会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连带打压传统私塾教育。中共掌权后,政府完全控制教育,彻底剔除教会对教育的残留影响,同时也彻底消灭了私塾。不难理解,教会主导教育,自然强调神存在。私塾则强调儒家道德。平均讲,二者都远比公立学校更重视主观知识。与其他国家的公立学校相比,中国学校更极端,把哲学和道德也当作纯客观知识教给学生,而哲学和道德本应包括很多主观知识。
1. 人类智慧的起点
从教育内容角度看,现代学校传授客观知识,核心是科学与理性。它们都源于古希腊哲学,只有两千多年历史,而人类智慧至少已存在数万年。那么早期人类都在想什么呢?答案是他们专注主观问题与主观知识。原因很简单。第一,每个人都有头脑,都可以与神或彼岸世界交流,也都可以悟到他人内心,所以都有条件思考主观问题、获得主观知识。而获得系统性客观知识,如科学、数学等,需要人类抽象思维,比如逻辑推理能力,和物质水平,比如基本实验设施,都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能,远古人没那个条件。对于他们来说,主观知识比客观知识更容易获得。第二,主观知识经常更重要,比如神存在吗?我可以信任谁?关于神,如果人没有信仰,人与人的关系无法超越血缘,复杂社会无法维持,文明不能形成。远古不像现在,社会不能只依赖暴力维持。因为国家暴力机器还太原始,管不住人,比如个人很容易逃离团伙。关于人信任人,如果远古人错误地相信谁,或错误地怀疑谁,都可能导致严重恶果。比如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被他杀死;或怀疑应该信任的人,把他逼走,自己变得孤立、弱小可欺,然后在捕猎或政治中被杀等。
远古人非常重视友情,友情的本质就是信任。《圣经旧约》中有大卫与约拿单,生死相托;中国春秋时代有管仲与鲍叔牙,共图霸业。这些朋友之间志同道合,结成莫逆之交,就是彼此绝对信任,然后组成强大联盟,共同成就伟业。这种信任必须基于心连心,就是你深刻领悟我的内心、我也深刻领悟你的内心。这都是主观知识,远比客观知识有用。
(exp. 7) 在长达数万年里,“悟”是人类获取知识与真理的唯一方式。

现代人类史学有两个简单、但惊人的发现。第一,从最早人类智慧出现,至少到新亚述帝国建立(Neo-Assyrian Empire, 911–609BC),期间几万年,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民族,只要建立起稍具规模的复杂社会,都以宗教信仰为社会核心,几乎没有例外。比如中国商朝,凡事都需要占卜、问鬼神。第二,远古宗教虽千奇百怪,但在多个关键处相像,并且都类似至今流行于中国东北、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萨满教(Shamanism)。远古宗教没有统一机构、没有成文教义,远古各民族之间也没有频繁联络,但经过数万年探索后,他们对神界认知趋同。萨满教与中国密切相关,是清朝皇室崇拜的宗教。它本身非常古老,基本元素成千上万年不变。满族入关之前原始落后,一直信奉祖先传下来的萨满教。建立清朝后,清皇室大力支持萨满教,为现代人保存下来一套完整的远古宗教活化石,同时也间接鼓励了从西伯利亚到外蒙古的大小民族坚持萨满教信仰、拒绝被基督教同化。
现代学界习惯性地把分布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所有原始宗教都通称为“萨满教”,把其中神职人员都通称为“萨满”。儒家传统认为君王和暴力政治是上古社会的核心,比如炎黄联盟与蚩尤之战、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明争暗斗等,千百年来一直是官方历史的主线。中国学界和民间都接受这个历史观,并且深入骨髓。但西方学者发现,萨满教和萨满才是远古社会的核心。权力政治虽从来存在,但相对次要,且经常依附于宗教信仰。比如所有人类早期政治领袖都以神的名义执政。中国历代君王,从夏商周到清朝,都讲究“受命于天”。西方也一样,从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开始,都是君权神授。即使在今天,美国总统就职时依然手按《圣经》、对神宣誓。其他很多国家也类似。朋友们早知这些,但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如同没看见。
萨满施行法术时通常借助某些外在形式,比如跳舞、念咒语、甚至嗑药等,让自己进入意识恍惚状态,类似佛教和道教中的入定,如上面中图,目的是让灵魂脱离身体束缚、与神明汇合,然后获取神意。上面左图中的人鹿合体,寓意萨满与鹿代表的神明合二为一,类似幼儿往妈妈怀里钻,让二人身体融为一体,实现心连心,然后领悟彼此内心。世界各民族的远古人普遍认为祖先和神明身形为动物,比如中国商朝人以玄鸟为祖先和神明,西戎则敬狼,秦人敬虎,羌人是白狼,楚族是熊,黄帝族是龙,炎帝族是牛,等等。即使在今天,外蒙古和中国东北的萨满还保留古老传统,把自己打扮成动物形象,如上面右图所示。简言之,所有目前已知远古社会都以萨满教为核心,萨满法术的意义都是追求内心领悟,包括领悟神明、祖先、动物、或其他人。
在人可称为人的最初数万年里,宗教信仰是人类智慧中唯一系统性成分,直到大约2600年前古希腊哲学出现,这种状况才终结。古希腊哲学家们为人类带来最早的理性思维,但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信神,基本观点都可以在当时信仰体系或神话中找到源头。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水。在他之前,希腊和中东神话通常认为宇宙起源于单一神明,且是水神、河神、海神等。泰勒斯只是用比较理性的语言,选择性重述和总结了神话里的要素:1.宇宙有单一本源;2.万物都是水的变种。我曾介绍过理性主义哲学之父、逻辑学之父巴门尼德,他明确讲自己的知识都来自神。在白日梦中他遇到女神,后者告诉他关于世界的真相。这其实就是一场感悟,是灵魂与神的交流。希腊哲学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信神。柏拉图提出工匠神理论,就是他从理性出发,发现神必然存在。他的理型世界就是神界。
(exp. 8) 人类最古老的系统性知识与真理都来自宗教信仰。
总之,远古人类完全通过内心感悟获得智慧,这些早期智慧几乎都围绕宗教信仰领域。感悟与信仰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华夏远祖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深知这点。但当今主流国人,包括每年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我的同学朋友们、国内学术界、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几乎对感悟与信仰一无所知,并傲慢地把它们统统贬斥为迷信、骗人的。这种囊括所有领域、所有阶层,全民族范围的愚昧,让人叹为观止,也让看懂的人扼腕叹息。他们真是祖先们的不肖子孙!
2. 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就是相信人可以通过内心感悟,而不通过理性,获取知识与真理的主义。每个婴儿都通过感悟获知“妈妈爱我”,所以每个人都曾践行神秘主义。这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认知方式,一点都不神秘。但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它神秘。他们不理解、不接受,认为它是迷信。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理都是科学,而科学只能通过理性获得。在远古时代,悟是人获取知识与真理的唯一方式,所以没必要为它冠名。类似《尚书》在上古时没有书名,因为它是唯一的书,不需要名字。即使在希腊哲学诞生后,也只有一小批知识分子懂得理性,而且即使这些人也还主要依赖感悟获取知识与真理。理性影响范围这么小,不足为虑。但再后,理性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基督教义大量采用哲学观念、变得越来越理性后,大众才发现内心感悟不再是思考问题、理解神的唯一方式,于是觉得需要给它一个名称。
(exp. 9) 内心感悟是人类最简单、最古老的获取知识与真理的方式。
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南北朝时期,基督教神学家伪丢尼修发布著作《神秘神学》(Mystical Theology),“神秘”一词首次被用来描述通过纯感悟理解神。又过了一千多年,在17世纪初,中国明末清初,法国天主教内部大争论时,“神秘主义”(Mysticism)名称才首次出现。在过去一千多年里,西方神秘主义主要存于基督教内部。在基督教里,理性与神秘主义并重,前者多表现于教义,后者则集中在灵修。理性大量进入基督教,始于公元4世纪,圣奥古斯都将新柏拉图学派(Neo-platonism)哲学引入神学。
新柏拉图学派诞生于公元3世纪,创始人是出生于埃及的希腊哲学家普罗提诺(Plotinus 205-270AD)。当时埃及和希腊都是罗马行省;基督教被罗马视为非法,影响力甚小;原始多神论还主导罗马社会,但权威松动;哲学变得非常时髦。普罗提诺扩展了柏拉图思想,创立新柏拉图学派,备受追捧。他认为世界的终极是“元一”(the One)。因为是终极,没有比它更基本的概念定义它,所以元一没有严谨定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既像抽象哲学概念,又像个新的神明。后世新柏拉图学派领袖们,如杨布里科斯(Iamblichus,245–325AD)和普罗克洛(Proclus,412–485AD),建立起完整宗教仪式崇拜“元一”,就像崇拜一个新神。多数国人没听说过新柏拉图学派,但它在西方一直很有影响力,延续到今天。比如在电影《黑客帝国》中,男主角名字是Neo,就是Neo-platonism的缩写。电影中他被称为the One,也来自新柏拉图学派。电影主创群体深受新柏拉图学派思想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聪明,看不起后者崇拜的传统神明。在这点上他们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相像。但当他们利用理性,追踪世界本源时,又都重新发现了神。现代人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如此。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类似的执着与勇敢。关于世界本源,他们浅尝辄止,所以绝大多数对神无知。普罗提诺与追随者们冒巨大政治风险,不再崇拜传统神明,通过研究哲学追求元一,但发现元一本质就是神明,只是比传统神明多一些抽象化、少一些人格化而已。
新柏拉图学派领袖们都是哲学家、强于理性思维,但他们要理解元一,也必须通过内心感悟、依赖神秘主义方式。比如普罗提诺既是大哲学家,也是著名神秘主义者。他终生践行冥想,追求与元一在精神上合二为一。据他的学生波菲利(Porphyry,234-305AD)记载,二人曾朝夕相处6年,期间普罗提诺4次达到与元一合体的境界,波菲利自己一生中达到一次。可见,理性与神秘主义并不矛盾,同一个人可以兼用两种方式获取知识、追求真理与神。
(exp. 10) 新柏拉图学派属哲学,总体理性,但也包含神秘主义成分。
3. 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们
在基督教历史上,一代代神学家不断将最新哲学理念引入教义,让其中理性成分不断增加,神秘主义不断减少,最后成为世界上最推崇理性的宗教,程度远超过伊斯兰教、佛教、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和近现代马克思主义。笛卡尔开创的现代哲学、伽利略开创的现代科学【2】等,都是理性的典范,都源自基督教义。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巴门尼德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学。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逻辑学在千余年里的延续与发展,几乎都依靠基督教支持、依附于基督教义的发展。所有宗教,甚至一些哲学流派,都包含神秘主义,都要求信徒在内心与神或彼岸世界直接交流,包括中国传统里的佛、道、儒。基督教也不例外。严格讲,每个基督徒都是神秘主义者,因为都要灵修。灵修时人祷告、冥想等,都为灵魂接近神,类似婴儿接近母亲,追求合二为一。虽然主流基督教越来越理性,但在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基督徒践行神秘主义理想,致力于内心直接感悟神,超越理性和语言。他们就是基督教神秘主义者。这个群体在基督徒里比例不高,但人数不少,一直对基督教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国人很少听说他们,所以我用以下表格作个极简版介绍。

五 总结
写了这么多,初衷很简单。我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和熟人,他们非常聪明,又爱读各种书。他们也知道自己聪明,自认见多识广、思想深刻。他们自豪地宣称信仰科学,认为凡没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都是谬误。我告诉他们我信神,他们反驳说从来没人见过神,鬼神没经过科学检验,所以是鬼话、都是骗人的。我想反问他们,你小时候难道不觉得妈妈爱你吗?你曾用科学方法检验过妈妈的爱吗?你没有,难道就代表妈妈的爱是骗人的鬼话吗?当然不代表!“凡没有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都是谬误”是句谎言,而且很容易辨识,只要想想父母与自己的感情,任何人都可以发现它的荒唐。谎言止于智者。朋友们觉得自己智慧,却没发现这么直截了当的谎言,让我触目惊心。再想想当前中国大陆政府、学界权威、甚至百年以来几乎所有顶级知识分子,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陈独秀、鲁迅、华罗庚等,都持类似想法。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们自不必说,更是人人如此。这让我感到脊背发凉。他们如此不懂祖宗、不懂世界、缺乏自省、思维狭隘,震惊了我。我心里藏着巨大失望,但还要努力爱他们,因为耶稣要求人爱人。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把这些简单、但非常重要的道理掰开、磨碎,解释给读者听,让他们不用花大力气就能理解。
另外我思念母亲。在她忌日之际,又回忆起我幼年时看她抱妹妹,心里多么希望她再来抱我。从深层意义上讲,我重回母亲怀抱的愿望延续至今。父亲也一生思念奶奶。我在大学时期,同学们流行读弗洛伊德的书。他说人都有重回母亲子宫或怀抱的深层愿望。看来这是人之常情,我并不特殊,所以不再那么难为情。但一个新问题马上出现,我的愿望还可能实现吗?母亲已经不在了。即使她还活着,也必然老弱。我比她高大、强壮。她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抱我、保护我、给我绝对的安宁与喜乐。
为什么人会有永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呢?那样的话,人岂不是没了希望?人是神按自己样子造的,应该接近完美。神爱人,不应该让人绝望,所以不会在人心里安装一个永不可能实现的基本愿望。现在我大约想明白了。父母是人肉体的源头,而神是人灵魂的父母。婴儿就像一台计算机,父母给他身体、就是硬件,神给他灵魂、类似操作系统。我重回母亲怀抱的愿望只是表象,背后的实质是我的灵魂盼望重回神的怀抱。神还可以拥抱我、保护我、给我绝对的和平与喜乐。这样一想,人就有了希望,死亡就不那么可怕了。当我死去见到神时,应该会发现母亲早已在神的怀抱里了。
2025年9月初下笔,成稿于22日
电邮: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网址:https://lyz.com
注释
- 骆远志,2017,与大学同学谈心路历程:肖建华、六四、善与恶、和信仰,https://lyz.com/road2god/
- 骆远志,2018,为什么现代科学诞生在西欧、不在中国,https://lyz.com/modern-science/
- 骆远志,2019,六四30周年的回忆与思考,https://lyz.com/64-30years/
- 骆远志,202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错了,https://lyz.com/sci_marx_god/
- 骆远志,2024,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义哲学,https://lyz.com/ parmenides-kant/
- 骆远志,2024,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https://lyz.com/64-35years/
- 骆远志,2025,通俗解释彼岸世界与唯心主义,https://lyz.com/other-world/
- 骆远志,2025,六四36周年纪念:什么样的人民注定被奴役,https://lyz.com/64-36years/
- 骆远志,2025,量子力学的哲学根基,https://lyz.com/heisenberg-schrodinger/
- 骆远志,2025,通俗解释彼岸世界与唯心主义,https://lyz.com/other-world/
- 骆远志,2025,人死后灵魂还在吗?https://lyz.com/death-soul/
- 梁启超,1892,变法通议,https://zh.wikisource.org/wiki/變法通議
- 杨振宁,2012,科学与佛教,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mingren/10838.html
- 骆远志,2025,漫谈美与爱情的哲学意义,https://lyz.com/beauty-love/
- 骆远志,2022,乱世、治世、与现代民主,https://lyz.com/locke-rouss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