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热衷回国做身体“套餐”检查的背后(一)
如山
(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近年听到越来越多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华人回中国做身体检查。在中国医院做检查都有“套餐检查”之说。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检查进行不同组合,让顾客选择打包检查。例如“基础套餐”、“标准套餐”、“高端套餐”、“男性套餐”、“女性套餐”、“老年套餐”、“职业人群套餐” 等等。
而美国华人为何很多在回国探亲、旅游都喜欢去搞一两个身体“套餐检查”呢?原因是与在美国做这些检查比,在中国做这些检查更便宜、方便、预约快甚至不用预约走进医院交钱就行。很多已经做过的美华都有很好的体验。美国所有身体检查受保险限制,医生也是根据一定的相关医疗规则与指引、并在保险条款的限制下开出检查项目。不是自己想检查什么就让你查。而自付费用的话,在美国大概是中国的10倍甚至更多,并且有些排期老长,可以达几个月。而从经济角度出发,性价比最高当属使用昂贵设备如MRI、CT、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CT)、PET-MRI等。例如在美国做一个MRI费用大概在$1,600 到 $8,400 美元,而在中国只需要 ¥700 到 ¥1000 人民币,两种相差16 倍 到 60 倍!
大家都明白美国人工贵、消费贵,但大家都是一样的贵设备如 核磁共振(MRI),说不定中国还得加上进口关税、经销商高额利润等等,使用成本不应该比美国的便宜呀?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说起。
中国公立医院在朱镕基为总理的90年代被逐步推向“产业化”、医院实行“自负盈亏”模式,即政府只投入少量基础经费,医院要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转。
顺便说,个人认为朱镕基对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令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获得飞速发展是有很大功劳的,但将医院也推向“产业化”却是一个败笔,是导致现在医疗系统问题的根源。
中国公立医院近年财政补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自负盈亏”为主线。美欧国家的公立医院 50% 以上经费来自政府或保险,私立医院都有大量慈善机构在背后支持,另外还有包括 商业保险、Medicare(联邦老年医保)、Medicaid(低收入人群医保)。而中国大部分三甲医院财政补助只占总收入的 10–20%,当然也有医疗保险,但目前的保险很多都不覆盖,尤其是进口的昂贵设备检查,剩下很大程度仍靠收费。所以,每个中国医院、医疗科室与医护人员都有” 创收 “、” 盈利 “的任务,这个已经变成医护个人的业务考核标准。怎么” 创收 “?必然是多开药、多检查、多推荐收费高治疗方法如关注手术等等。医院就变成一个普通买卖的商业机构。这个必然造成进入医院的病患产生二度创伤-病的本身加上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与过度治疗的伤害。
可能有读者说,美华只是回国做检查,不是治病,跟这个昂贵设备如MRI、CT等的检查费又有什么关联呢?
原因是医院在经营目的下需要奉行“薄利多销“的原则。你不是他们的病人,医院无法强行加入很多没必要的检查,只能推行”套餐“形式鼓励你多做检查。另一个原因是,”三甲医院“都了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而进口大量设备有两大动机:一是要评上等级如” 三甲“标准,要求一定的设备数量与床位这些硬指标;二是设备进口、大量基建(如增加床位)是医院相关决策层腐败人员的最大动力。例子是一个县级市的头头的贪腐居然能高达二亿人民币。这是中国政府公开的报导。中国医疗界反腐是得民心的,但不从制度源头去改变还是效果非常有限。打一下一个腐败分子还有大批排队等着上。大家都一样,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在制度这个根源上改变才能防止。
大量医疗设备已经在那里了,不使用就折旧、亏损更快。从商业经营的角度,就算医院单项亏损也是符合“薄利多销“的回收资金方法。
由此,美华回国探亲访友顺便做一两套身体检查的“套餐”也是赚了“便宜”的。然而,这个便宜是否真的“性价比”高呢?这个留代下文再聊。
谢谢诸位的阅读和捧场
(注:本文为如山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美华热衷回国做身体“套餐”检查的背后(一)
如山 (2025-09-04 14:00:03) 评论 (6)
美华热衷回国做身体“套餐”检查的背后(一)
如山
(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近年听到越来越多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华人回中国做身体检查。在中国医院做检查都有“套餐检查”之说。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检查进行不同组合,让顾客选择打包检查。例如“基础套餐”、“标准套餐”、“高端套餐”、“男性套餐”、“女性套餐”、“老年套餐”、“职业人群套餐” 等等。
而美国华人为何很多在回国探亲、旅游都喜欢去搞一两个身体“套餐检查”呢?原因是与在美国做这些检查比,在中国做这些检查更便宜、方便、预约快甚至不用预约走进医院交钱就行。很多已经做过的美华都有很好的体验。美国所有身体检查受保险限制,医生也是根据一定的相关医疗规则与指引、并在保险条款的限制下开出检查项目。不是自己想检查什么就让你查。而自付费用的话,在美国大概是中国的10倍甚至更多,并且有些排期老长,可以达几个月。而从经济角度出发,性价比最高当属使用昂贵设备如MRI、CT、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CT)、PET-MRI等。例如在美国做一个MRI费用大概在$1,600 到 $8,400 美元,而在中国只需要 ¥700 到 ¥1000 人民币,两种相差16 倍 到 60 倍!
大家都明白美国人工贵、消费贵,但大家都是一样的贵设备如 核磁共振(MRI),说不定中国还得加上进口关税、经销商高额利润等等,使用成本不应该比美国的便宜呀?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说起。
中国公立医院在朱镕基为总理的90年代被逐步推向“产业化”、医院实行“自负盈亏”模式,即政府只投入少量基础经费,医院要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转。
顺便说,个人认为朱镕基对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令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获得飞速发展是有很大功劳的,但将医院也推向“产业化”却是一个败笔,是导致现在医疗系统问题的根源。
中国公立医院近年财政补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自负盈亏”为主线。美欧国家的公立医院 50% 以上经费来自政府或保险,私立医院都有大量慈善机构在背后支持,另外还有包括 商业保险、Medicare(联邦老年医保)、Medicaid(低收入人群医保)。而中国大部分三甲医院财政补助只占总收入的 10–20%,当然也有医疗保险,但目前的保险很多都不覆盖,尤其是进口的昂贵设备检查,剩下很大程度仍靠收费。所以,每个中国医院、医疗科室与医护人员都有” 创收 “、” 盈利 “的任务,这个已经变成医护个人的业务考核标准。怎么” 创收 “?必然是多开药、多检查、多推荐收费高治疗方法如关注手术等等。医院就变成一个普通买卖的商业机构。这个必然造成进入医院的病患产生二度创伤-病的本身加上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与过度治疗的伤害。
可能有读者说,美华只是回国做检查,不是治病,跟这个昂贵设备如MRI、CT等的检查费又有什么关联呢?
原因是医院在经营目的下需要奉行“薄利多销“的原则。你不是他们的病人,医院无法强行加入很多没必要的检查,只能推行”套餐“形式鼓励你多做检查。另一个原因是,”三甲医院“都了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而进口大量设备有两大动机:一是要评上等级如” 三甲“标准,要求一定的设备数量与床位这些硬指标;二是设备进口、大量基建(如增加床位)是医院相关决策层腐败人员的最大动力。例子是一个县级市的头头的贪腐居然能高达二亿人民币。这是中国政府公开的报导。中国医疗界反腐是得民心的,但不从制度源头去改变还是效果非常有限。打一下一个腐败分子还有大批排队等着上。大家都一样,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在制度这个根源上改变才能防止。
大量医疗设备已经在那里了,不使用就折旧、亏损更快。从商业经营的角度,就算医院单项亏损也是符合“薄利多销“的回收资金方法。
由此,美华回国探亲访友顺便做一两套身体检查的“套餐”也是赚了“便宜”的。然而,这个便宜是否真的“性价比”高呢?这个留代下文再聊。
谢谢诸位的阅读和捧场
(注:本文为如山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如山
(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近年听到越来越多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华人回中国做身体检查。在中国医院做检查都有“套餐检查”之说。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检查进行不同组合,让顾客选择打包检查。例如“基础套餐”、“标准套餐”、“高端套餐”、“男性套餐”、“女性套餐”、“老年套餐”、“职业人群套餐” 等等。
而美国华人为何很多在回国探亲、旅游都喜欢去搞一两个身体“套餐检查”呢?原因是与在美国做这些检查比,在中国做这些检查更便宜、方便、预约快甚至不用预约走进医院交钱就行。很多已经做过的美华都有很好的体验。美国所有身体检查受保险限制,医生也是根据一定的相关医疗规则与指引、并在保险条款的限制下开出检查项目。不是自己想检查什么就让你查。而自付费用的话,在美国大概是中国的10倍甚至更多,并且有些排期老长,可以达几个月。而从经济角度出发,性价比最高当属使用昂贵设备如MRI、CT、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CT)、PET-MRI等。例如在美国做一个MRI费用大概在$1,600 到 $8,400 美元,而在中国只需要 ¥700 到 ¥1000 人民币,两种相差16 倍 到 60 倍!
大家都明白美国人工贵、消费贵,但大家都是一样的贵设备如 核磁共振(MRI),说不定中国还得加上进口关税、经销商高额利润等等,使用成本不应该比美国的便宜呀?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说起。
中国公立医院在朱镕基为总理的90年代被逐步推向“产业化”、医院实行“自负盈亏”模式,即政府只投入少量基础经费,医院要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转。
顺便说,个人认为朱镕基对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令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获得飞速发展是有很大功劳的,但将医院也推向“产业化”却是一个败笔,是导致现在医疗系统问题的根源。
中国公立医院近年财政补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自负盈亏”为主线。美欧国家的公立医院 50% 以上经费来自政府或保险,私立医院都有大量慈善机构在背后支持,另外还有包括 商业保险、Medicare(联邦老年医保)、Medicaid(低收入人群医保)。而中国大部分三甲医院财政补助只占总收入的 10–20%,当然也有医疗保险,但目前的保险很多都不覆盖,尤其是进口的昂贵设备检查,剩下很大程度仍靠收费。所以,每个中国医院、医疗科室与医护人员都有” 创收 “、” 盈利 “的任务,这个已经变成医护个人的业务考核标准。怎么” 创收 “?必然是多开药、多检查、多推荐收费高治疗方法如关注手术等等。医院就变成一个普通买卖的商业机构。这个必然造成进入医院的病患产生二度创伤-病的本身加上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与过度治疗的伤害。
可能有读者说,美华只是回国做检查,不是治病,跟这个昂贵设备如MRI、CT等的检查费又有什么关联呢?
原因是医院在经营目的下需要奉行“薄利多销“的原则。你不是他们的病人,医院无法强行加入很多没必要的检查,只能推行”套餐“形式鼓励你多做检查。另一个原因是,”三甲医院“都了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而进口大量设备有两大动机:一是要评上等级如” 三甲“标准,要求一定的设备数量与床位这些硬指标;二是设备进口、大量基建(如增加床位)是医院相关决策层腐败人员的最大动力。例子是一个县级市的头头的贪腐居然能高达二亿人民币。这是中国政府公开的报导。中国医疗界反腐是得民心的,但不从制度源头去改变还是效果非常有限。打一下一个腐败分子还有大批排队等着上。大家都一样,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在制度这个根源上改变才能防止。
大量医疗设备已经在那里了,不使用就折旧、亏损更快。从商业经营的角度,就算医院单项亏损也是符合“薄利多销“的回收资金方法。
由此,美华回国探亲访友顺便做一两套身体检查的“套餐”也是赚了“便宜”的。然而,这个便宜是否真的“性价比”高呢?这个留代下文再聊。
谢谢诸位的阅读和捧场
(注:本文为如山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