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晓阳

广陵晓阳 名博

写在公公去世三周年的忌日

广陵晓阳 (2025-09-03 15:57:47) 评论 (3)




音乐:《琵琶语》

2022年9月3日凌晨,我的公公(义乌爸爸)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9岁。由于当时正值国内严苛的疫情防控政策期间,老人家的长子(我先生)一家远在万里之遥,无法回国及时奔丧,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今天早晨,老人家的孙女送了他的重孙去托儿所回到家,发了一条纪念爷爷的短信“义乌爷爷在天堂照看着世上的亲人们,包括他没见过面的宝宝”;先生和我都被感动了,秉性良善的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忘记今天是她爷爷的忌日。

我的公公出生在浙江中部的一个小山村,自幼聪慧好学;由于家庭变故(他的父亲去世以及房屋遭遇火灾),正在民国时期刚上初级中学二年级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他的母亲抚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贫困的环境中,他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在当时民国小学教员招考时,他以全县考试总分第二名成绩被录取为正式教员,而得以用他微薄的薪水支撑起一个家。新中国成立后,他被继续留任教职;但却在10年后的反右运动中因耿直言论而被革除公职返乡务农;20多年后被平反重返教职,几年后退休。

我公公的平凡一生虽然有许多波折,然而,他却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他的良善、才华、勤劳、进取、以及活到老学到老成为我们这些子孙的楷模。老人家的淡泊和开明可以用苏轼的两句著名诗词形容“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义乌爸爸,在这个日子我们尤其想念你。如你所言,活着的人好好地活着就是对离世亲人最好的纪念;我们都会好好地活着,且行且珍惜。

照片1: 我的公公婆婆在公公去世前几年的合影,两位老人家在阴阳两隔之年(2022)已是相濡以沫结婚70周年。我的先生在3年前的悼文中回忆道:“由于父亲的耿直和说实话,他在国内1959年所谓的“反右“运动中被开除了教师公职而回乡务农。父亲不得不以瘦弱书生之躯从事繁重的体力农活,其中的苦难和以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的屈辱难以言表。幸运的是我母亲一直能坚强地站在父亲身边,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姐弟四人养活养大。即使在当初的艰难困苦环境下,父亲也保持慈父的心,记忆中父亲从未曾责打过我们姐弟四人。另外,父亲一直乐于助人,长期无偿地帮助有需要的乡邻们书写各种文字契约书信和春联等。”

照片2: 我的公公与他写的春联;右侧照片是他2021年1月在我婆婆的帮助下完成最后一次写春联。

照片3-6: 我的公公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分书法作品。







照片7-9: 家乡所在的乡镇烈士纪念碑也是我公公的书法墨宝,其中包括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故乡人(抗日纵队的游击队员)的墓文。我公公的文字和书法功底闻名于附近的乡邻中,家乡附近的许多亭宇楼阁都留下了他题写的对联或匾额。





照片10: 这是疫情爆发前先生和我最后一次回国探亲(2019年10月)时我抓拍的那时96岁公公在他的书桌上写字的照片。

外一篇《宝宝成长杂记:上托儿所的第一天》

照片1: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昨天(9月2日)是宝宝进入托儿所的第一天。

全家人都担心宝宝第一天到托儿所会哭闹,托儿所也给第一天去的宝宝们有适应时间:(1)第一天早晨送去时,允许家里有两位大人陪伴宝宝们玩一个小时;(2)第一天下午1点半接宝宝回家,不必等到下午5点半接。这个托儿所的2-3岁幼儿班总共17个宝贝们,有5个老师照看顾他们,宝宝很快就融入了环境。宝宝爸爸妈妈陪他在教室里不到半个小时(主要与他的老师们交流),宝宝就潇洒地与爸爸妈妈说再见。

下午一点半去托儿所接宝宝时,他正在睡午觉,被叫醒之后很不爽:-(。他的老师分享说:(1)宝宝适应得非常好,只是在午睡时哭闹了大约5分钟才入睡;(2)宝宝很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老师们正在教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识别都己经会了;(3)食欲很好,很能吃,并且吃得快(注:这个现象我们在家也观察到了,一直努力纠正他吃饭太快的缺点,但效果不佳);(4)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好,唯一被纠正的行为是吃早餐时宝宝吃完了自己的那份之后伸手去拿吃得慢的小朋友的面包饼;(5)宝宝倾向于用左手(注:这个现象我们在家也观察到了,没有刻意纠正他,让他顺其自然发展)。

照片2: 宝宝回到家在自己的房间向外婆展示他提前收到的两岁生日礼物,T阿姨/E叔叔夫妇送给宝宝的一套火车系统。喜欢车辆玩具的宝宝如今有十几辆不同型号的火车。

我们问宝宝是否喜欢学校,他说很喜欢,明天还要上学:-)。全家都非常惑恩宝宝的托儿所第一天平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