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

雾里一农夫 (2025-09-03 12:14:00) 评论 (0)

周末的晚上没有什么能比和太太一起出门看歌剧更惬意的事情了。尽管最喜欢普契尼的歌剧,但莫扎特的喜剧《费加罗的婚礼》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在初秋的时节,夜幕很早就悄悄降临,外面下着绵绵的细雨,去看歌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歌剧。尽管没有男高音的唱段(一个小遗憾),但是其两个女高音和一个女中音把整个剧情演绎得相当完美,两个男中音则把喜剧气氛充分地烘托出来。费加罗的婚礼以它的四个咏叹调和一个女高音二重唱为主要唱段,这些唱段也充分反映出莫扎特的音乐风格。除去费加罗的“从军咏叹调”谐趣活泼调侃以外,其他四个女声唱段都是非常抒情优美的歌剧杰作。这回是看大都会歌剧院的HD影院直播,自然是一个很愉快的音乐享受。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把他困惑躁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稍快的节奏给表演带来很大的空间。尽管次女高音Isabel Leonard没有展现很多表演,但她的演唱无可挑剔。这段咏叹调虽然短,且为配角,但却常让众多明星们争先志愿屈尊来演绎这个小角色,可见这首咏叹调的魅力。

公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好时光哪里去了”是全剧最著名的咏叹调。我最喜欢的咏叹调之一。它表现了罗西娜忧伤、无助、愤怒和奋争的决心。莫扎特将忧伤和无助的情绪用温柔的曲调体现出来,把愤怒和决心用轻重有致和高昂的花腔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女高音Amanda Majeski唱得极好,不亚于当年超级老明星们。

 “温柔的西风”是罗西娜和女仆苏珊娜的二重唱。把一个为了与人约会的字条写成一首不朽的二重唱,这只有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才能做得到。曲调之优美,和声之和谐,令人沉醉。如果你不熟悉原文,这段二重唱能让你随意联想,但你无法想到这是竟是为勾引公爵约会的字条。歌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音乐和歌词给人们双重美的享受。

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在剧终前纷乱的喜剧场景中以宁静抒情的曲调表现期盼的心情。身着公爵夫人的衣服,给这曲咏叹调带来双关寓意,也抒发所有人们对美满爱情的期盼和向往。女高音Marlis Petersen能在剧终之际完美的唱完这首咏叹调,水平相当高。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指挥James Levine是第七十五次指挥本歌剧的演出,一个可爱的老头。两个男中音Peter Mattei(公爵)和Ildar Abdrazakov(费加罗)也都有上乘表演。

令人惊喜的是扮演巴巴丽娜是毕业于上海的女高音方颖。中国人歌剧演员在国外奋斗近年成名不多:北京的迪里拜尔和西安的和慧是最好的了。和慧近年来的巨大成功非常的了不起,上个月看了她在奥斯陆歌剧院成功主演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真是令人感动震撼。(她的意大利语也很棒)。歌剧和芭蕾一样属于经典传统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尽管它在大众生活中的市场很小,而社会对它持一种保护主义的态度,如同中国的传统京剧。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词是以诗的格式写成,这点和京剧相同。

说到意大利语歌剧,想起当年出国时曾经同时得到两封邀请信,其中一封是来自罗马大学。意大利是浪漫之国,它的人民历史文化绘画音乐语言都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若是当年去了意大利,那就可以天天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也该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了。(现在读意大利语还得连蒙带猜)。

后记

一个有趣的观察:扮演公爵的Peter Mattei模样看起来很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中的男主角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影片中的安迪(罗宾斯)冒险在狱内播放罗西娜的“温柔的西风”,当他陶醉在那迷人的歌声中时,他却不知道歌中所述的却是与人幽会的故事。而他正是因为太太在和别人幽会时被一盗贼杀死后被误判有罪而入狱,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