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布鲁格于1722年诞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在格拉兹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客栈,为旅客提供住宿和用餐。据说欧文布鲁格从孩单时代就常在父亲的客栈里玩耍,里面有个酒窖,那些一排排储存酒水的橡木桶是他叩诊法的启蒙。是他逐渐留意到的,如果用手去拍打一个个酒桶(也有人传说是啤酒桶),根据发出的声音不同,就可以知道桶里盛装着多少酒。具体说来,酒桶里盛装的酒越满,发出的声音就越是沉闷,相反,桶里所盛装的酒越少,发出的回音就越是响亮。
(医生欧文布鲁格,发明叩诊法时才三十几岁,出版后无人问津,直到八十六岁去世之前的几年,他的叩诊法才渐渐被大众熟知。)
他后来进入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医学界已经开始注重对疾病的准确定位。也许是受到了儿时在父亲的客栈里的经历,欧文布鲁格便尝试着用手叩击病人的体表,希望能根据不同部位发出的回声来推测胸腔内的脏器是坚实还是空虚,是含有液体还是气体。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最终找出体内病变的所在。他不仅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医生,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对音频,音色都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为了探索各种回声和胸腔脏器变化的关系,他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在大量尸体上反复叩击胸部不同部位,倾听种种回声,再进一步观察胸内相应脏器的质地,终于肯定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于1761年在维也纳以“Lnventum Novum”为题,用拉丁文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在前言中宣布,这本书将向各位读者介绍本人所发现的一类探测胸腔疾病的征象。这就是:通过叩击人体的胸部,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进而推测胸腔内部的状况。他的著作奠定了医学叩诊的基础,开启了用客观方法去发现疾病,研究疾病和理解疾病的新时代。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意大利帕杜瓦大学病理解剖学家莫甘尼的巨著《疾病之定位与起因》正好也于1761年在威尼斯出版,并立即在欧洲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奠定了器官病理学的科学基础。相比之下,欧文布鲁格关于临床叩诊的著作却无人问津。也许因为莫甘尼是文艺复兴后期帕杜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他900多页的皇皇巨著出版时已经年近八旬,誉满欧洲,而欧文布鲁格不过是一位才30多岁的无名医生,毫不引人瞩目。他和那本只有九十来页的小书一起被莫甘尼的巨著所激起的时代浪潮淹没了。
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似乎没有人知道这位奥地利医生,也没有人听说过临床叩诊。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他长达90多页的小书《Inventum Novum》才被一位法国人“重新发现”,并译成法文,首先在法国受到重视。这位法国人正是拿破化的好友和私人医生科维萨。可以肯定,当莱奈克来到巴黎成为科维萨的学生之后,他也把这本由自己翻译的重要著作赠给了莱奈克。这位刻苦勤奋的学生在望诊,触诊之外第一次知道了用叩诊的手段,通过病人身体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疾病的位置。
没过多久,科维萨就发现,这位新来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他虽然身材矮小,清瘦得几乎皮包骨头,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却勤奋异常,几乎废寝忘食。在这所医疗,教学条件优越的著名医院里,在名师的指导之下,莱奈克真是如鱼得水。据同代人回忆,他对各门课程的刻苦用功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他绝不错过任何一次教授的查房,不错过一次重要的演讲,不错过一次尸检。他继续学习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植物学,甚至是医学史。就像从前一样,他热爱学习希腊文,以便翻译希波克拉底的原著。更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莱奈克虽然总是气喘吁吁,却依然坚持着吹奏长笛。他果然不负众望,仅仅一年就在所有学生中崭露头角。
在随后的一年之内,年仅21岁的莱奈克先后完成了关于心脏二尖瓣狭窄,花柳病(性病)和腹膜炎三篇论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留意到因长期酗酒而死亡的病人肝脏,几乎总是质地坚硬,变成一种特有的黄褐色。他根据希腊文的构词法,将这种类型的肝脏病变称为“cirrhosis ”,意为“黄色肝硬化”。直到今天,临床上依然把酒精性肝硬化称为Laennec’Cirrhosis,以此来纪念莱奈克在十九世纪初的这一发现。虽然他在医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得到了国家为此而特别颁授的荣誉奖学金。但在当时正遭受经济危机的莱奈克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据说他当时去领奖穿的衣服都是借来的,他没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衣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本就虚弱不堪的身体咳嗽加剧,开始出现气喘,他给自己的肺部疾病诊断为哮喘,而事实上,他自己所患的正是肺结核,正在身体里慢慢地恶化。
1804年,24岁的莱奈克博士毕业后,开设了诊所,正式行医生涯。他在学校的完美声誉,优良的医术,以及他对患者们的高度负责,使得来他诊所就医的病人们日益增多,他所开设的病理解剖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此同时,他在医学会还有着相当多的活动。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莱奈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难以谋求到一个理想的教学医院的主任医师位置。有人分析过,这可能是他全力以赴诊所的事和开设讲座太过繁忙,没有时间寻求机会;也有人说,也许是因为他书生气十足,不会人情世故,不懂得寻找得力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直到1816年,这位法兰西首屈一指的优秀医科毕业生,科维萨的高徒,依然是年复一年地在自己的私人诊所里收治着大量的病人。
与此同时,已经35岁的莱奈克因为肺结核疾病的持续恶化,加之过度劳累,原本已经很差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他的体重更加轻飘飘,人也显得羸弱不堪,气喘得越来越厉害,呼吸也是更加困难,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让他开始对巴黎的事业和生活丧失了信心。经过慎重考虑,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他打算离开生活15年之久的巴黎,回到自己的故乡去。
偏偏这个时候,命运之神向他开了一个认真的玩笑,将他留在了巴黎。
资料整理来源:《西方医学史》
英年早逝的听诊器之父——莱奈克(中)
吉明日 (2025-08-17 00:19:22) 评论 (0)欧文布鲁格于1722年诞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在格拉兹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客栈,为旅客提供住宿和用餐。据说欧文布鲁格从孩单时代就常在父亲的客栈里玩耍,里面有个酒窖,那些一排排储存酒水的橡木桶是他叩诊法的启蒙。是他逐渐留意到的,如果用手去拍打一个个酒桶(也有人传说是啤酒桶),根据发出的声音不同,就可以知道桶里盛装着多少酒。具体说来,酒桶里盛装的酒越满,发出的声音就越是沉闷,相反,桶里所盛装的酒越少,发出的回音就越是响亮。
(医生欧文布鲁格,发明叩诊法时才三十几岁,出版后无人问津,直到八十六岁去世之前的几年,他的叩诊法才渐渐被大众熟知。)
他后来进入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医学界已经开始注重对疾病的准确定位。也许是受到了儿时在父亲的客栈里的经历,欧文布鲁格便尝试着用手叩击病人的体表,希望能根据不同部位发出的回声来推测胸腔内的脏器是坚实还是空虚,是含有液体还是气体。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最终找出体内病变的所在。他不仅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医生,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对音频,音色都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为了探索各种回声和胸腔脏器变化的关系,他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在大量尸体上反复叩击胸部不同部位,倾听种种回声,再进一步观察胸内相应脏器的质地,终于肯定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于1761年在维也纳以“Lnventum Novum”为题,用拉丁文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在前言中宣布,这本书将向各位读者介绍本人所发现的一类探测胸腔疾病的征象。这就是:通过叩击人体的胸部,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进而推测胸腔内部的状况。他的著作奠定了医学叩诊的基础,开启了用客观方法去发现疾病,研究疾病和理解疾病的新时代。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意大利帕杜瓦大学病理解剖学家莫甘尼的巨著《疾病之定位与起因》正好也于1761年在威尼斯出版,并立即在欧洲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奠定了器官病理学的科学基础。相比之下,欧文布鲁格关于临床叩诊的著作却无人问津。也许因为莫甘尼是文艺复兴后期帕杜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他900多页的皇皇巨著出版时已经年近八旬,誉满欧洲,而欧文布鲁格不过是一位才30多岁的无名医生,毫不引人瞩目。他和那本只有九十来页的小书一起被莫甘尼的巨著所激起的时代浪潮淹没了。
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似乎没有人知道这位奥地利医生,也没有人听说过临床叩诊。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他长达90多页的小书《Inventum Novum》才被一位法国人“重新发现”,并译成法文,首先在法国受到重视。这位法国人正是拿破化的好友和私人医生科维萨。可以肯定,当莱奈克来到巴黎成为科维萨的学生之后,他也把这本由自己翻译的重要著作赠给了莱奈克。这位刻苦勤奋的学生在望诊,触诊之外第一次知道了用叩诊的手段,通过病人身体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疾病的位置。
没过多久,科维萨就发现,这位新来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他虽然身材矮小,清瘦得几乎皮包骨头,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却勤奋异常,几乎废寝忘食。在这所医疗,教学条件优越的著名医院里,在名师的指导之下,莱奈克真是如鱼得水。据同代人回忆,他对各门课程的刻苦用功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他绝不错过任何一次教授的查房,不错过一次重要的演讲,不错过一次尸检。他继续学习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植物学,甚至是医学史。就像从前一样,他热爱学习希腊文,以便翻译希波克拉底的原著。更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莱奈克虽然总是气喘吁吁,却依然坚持着吹奏长笛。他果然不负众望,仅仅一年就在所有学生中崭露头角。
在随后的一年之内,年仅21岁的莱奈克先后完成了关于心脏二尖瓣狭窄,花柳病(性病)和腹膜炎三篇论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留意到因长期酗酒而死亡的病人肝脏,几乎总是质地坚硬,变成一种特有的黄褐色。他根据希腊文的构词法,将这种类型的肝脏病变称为“cirrhosis ”,意为“黄色肝硬化”。直到今天,临床上依然把酒精性肝硬化称为Laennec’Cirrhosis,以此来纪念莱奈克在十九世纪初的这一发现。虽然他在医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得到了国家为此而特别颁授的荣誉奖学金。但在当时正遭受经济危机的莱奈克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据说他当时去领奖穿的衣服都是借来的,他没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衣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本就虚弱不堪的身体咳嗽加剧,开始出现气喘,他给自己的肺部疾病诊断为哮喘,而事实上,他自己所患的正是肺结核,正在身体里慢慢地恶化。
1804年,24岁的莱奈克博士毕业后,开设了诊所,正式行医生涯。他在学校的完美声誉,优良的医术,以及他对患者们的高度负责,使得来他诊所就医的病人们日益增多,他所开设的病理解剖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此同时,他在医学会还有着相当多的活动。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莱奈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难以谋求到一个理想的教学医院的主任医师位置。有人分析过,这可能是他全力以赴诊所的事和开设讲座太过繁忙,没有时间寻求机会;也有人说,也许是因为他书生气十足,不会人情世故,不懂得寻找得力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直到1816年,这位法兰西首屈一指的优秀医科毕业生,科维萨的高徒,依然是年复一年地在自己的私人诊所里收治着大量的病人。
与此同时,已经35岁的莱奈克因为肺结核疾病的持续恶化,加之过度劳累,原本已经很差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他的体重更加轻飘飘,人也显得羸弱不堪,气喘得越来越厉害,呼吸也是更加困难,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让他开始对巴黎的事业和生活丧失了信心。经过慎重考虑,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他打算离开生活15年之久的巴黎,回到自己的故乡去。
偏偏这个时候,命运之神向他开了一个认真的玩笑,将他留在了巴黎。
资料整理来源:《西方医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