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梧桐之丘 名博

《源氏物语》连环画 33-54 章回 完成篇

梧桐之丘 (2025-08-19 04:39:03) 评论 (8)

第三十三回 “藤花末叶”:冷泉帝日渐长成,源氏与明石之君所生的女儿终于被选入宫,成为东宫太子的入内女御。在明石流放时,师父卜卦,源氏家将会出“一帝、一凤、一重臣”,后来分别是冷泉帝、明石皇后、夕雾大臣。早先的头中将,现在的内大臣为着自己的傲慢以及对女儿云居雁的疼爱,终于低下高贵的头,暗中促使女儿与源氏的长子夕雾,结为连理。天上掉下大馅饼,云居雁和夕雾本来就暗结情愫,借此契机,两人终得合卺之欢。

第三十四回“新菜上”:每年正月中第一个子日,内膳司用七种新菜作羹供奉,谓食之可去百病。源氏三十九岁至四十一岁间发生的几件大事。朱雀帝一直有出家志向,急于嫁出十四岁的三公主,在夕雾和柏木之间思量,但终于嫁给源氏。朱雀院出家之前把三公主嫁于源氏;12岁的明石女御与皇太子婚后生下一个皇子;源氏四十大寿八方贺喜;柏木踢球无意窥见源氏内殿三公主面影而陷入相思。

第三十四回“新菜下”七年前,柏木得窥帘内三公主身影,不能释怀。七年后得到一个机会,通过三公主的侍女,柏木偷偷地见了三公主,并和她有了夫妻之实。三公主怀孕,被源氏发现,明面不说,暗地使狠,并强迫三公主当他的面回信给柏木,这让三公主羞愧难当。十二月,三公主给朱雀帝贺寿,这么热闹的盛会,柏木没有来,源氏派人去请柏木。柏木见到源氏,脸色发青,形容消瘦,战战兢兢。回家之后,心事重重的柏木便得了心病,卧床不起。

第三十五回“柏木”:源氏已年近五十,地位崇高,察觉女三宫之变,对柏木态度渐趋冷淡。而柏木中将陷入深深自责,身心日益崩溃,最终死于抑郁心病。女三宫柔弱无力,面对怀孕愈加不安,产子后感精神压力与日俱增,进而削发为尼。薰君的诞生即将揭示血缘与父权的模糊问题。柏木的悔恨、病弱以及最终命运成为紫式部笔下罕见的罪与罚描写范例。标志着源氏理想化的“六条院之家”体系逐渐瓦解,家庭秩序崩溃为后半部“宇治十帖”的悲剧世界做铺垫。

第三十六回“横笛”:柏木死后一周年,源氏给他大办法事,看着年幼的熏君,柏木的死,他一直觉得很可惜。年纪越长,便觉得世间万事都看淡了,那件事,好像也无关紧要,貌似可以被原谅。然而,三公主对源氏的态度极为的冷淡。老夫人赠给夕雾一只横笛,这是柏木生前遗物。睡梦中梦见了柏木,柏木对他说:“我指望留传笛子的人是子孙儿而不是你。”然而,夕雾不知道笛子应该何去何从,想从父亲那儿得到真情,但源氏不把话说明,这支横笛是柏木和熏君之间的纽带。

第三十七回“铃虫”:铃虫是秋虫。朱雀院想让三公主去三条院的官宅居住,源氏不许,便在六条院三公主居所前打造了一片原野,又修筑了供佛的净水棚,适合尼僧居住。秋天,源氏令人抓了很多的铃虫放在这片原野中,一到黄昏夜晚之时,这里秋虫的叫声十分的繁密。源氏常常借听赏秋虫之声来看望三公主。中秋夜,源氏来到三公主住处,听着院内的秋虫,天上一轮圆月升起,源氏无限感慨。三公主对世事不再留恋,只觉得这是一个凄凉的秋夜。

第三十八回“夕雾”:夕雾是源氏与正妻葵姬所生的长子。柏木逝世三年,痴情的夕雾大将愈发爱慕他的遗孀落叶公主。以至于闯入内帘,欲要强行。然而,公主坚贞不屈,未能成事,可是公主的清白名声却被男人糟践。孤立无援的公主被夕雾强行接到一条她的旧宅,造成两人成婚事实,这让落叶公主更加愤恨夕雾。男人在外没有得逞,家里的正妻云居雁一直不能容忍夕雾在外再找其他女人,所以索性跑回娘家躲避。夕雾内心的软弱与欲望展露无遗。

第三十九回“法事”:一个家族始终在做法事,可见其岌岌可危了。所谓:“此生法事从今了,世世良缘信可期。”源氏已经进入强弩之末,时年五十一岁。高贵贤良,一辈子忍辱负重的紫夫人几年挣扎于反复发作的疾病,终于不敌,抱憾而逝。众人唏嘘感慨,大叹人生苦短。源氏饱含热泪,伏案疾书:“君在九重应俯瞰,我心厌世叹无常。”他虽功成名就,自觉心力不济,身边女人接二连三地去世,尤其最爱的紫夫人去世,令他出家的心愿愈加炽盛。



第四十回“魔法使”:紫之上去世之后,源氏陷入深深的哀痛与幻觉中,回忆往昔与紫之上相处的岁月,一切如幻如梦。他数度梦见她,心神恍惚,乃至隐居于偏殿,不再理政,甚至萌生出家之意。紫之上宛如幻影一般离去,源氏所见所思皆不真实,心神游离,宛若被迷术所惑。他甚至寻访高僧或隐士般人物,为自己与紫之上的灵魂安顿寻求解答。“魔法使”指修法僧人。《源氏物语》中最接近宗教玄幻的一章。充满灵异与精神恍惚的描写,出现类似“梦中神谕”与“魂魄交感”。

第四十一回“云隐”:原文是空页,无文字。犹如武则天无字碑。此种空白笔法灵感或许来自于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四十二回“匂xiōng皇子”:光源氏已经辞世。《源氏物语》主角转交至匂宫与薰宫,两位年轻贵公子的恋爱与命运成为新的主线。匂皇子十五岁,源氏的儿子薰君十四岁。匂宫才貌双全,性格风流倜傥,深受女性欢迎。薰宫则更为内敛沉稳,但带有神秘感。匂宫深受父皇与母后明石中宫的宠爱。匂宫虽然年轻,却已展现出源氏般的多情本性。与薰宫之间,开始出现对女子的兴趣与竞争的预兆。薰宫虽然表面上是源氏之子,却知道自己是柏木与女三宫的私生子,因此在心中背负秘密,性格日渐沉静、疏远权力。

第四十三回“红梅”:匂宫年少时,红梅大臣曾期望将女儿嫁给他。此女为贵族正嫡,出身高贵,婚事若成,将巩固政治关系。大纳言用低钝而驯熟的声音合着音乐吹口哨。忽见东边廊檐近旁一株红梅,正在盛开,便说道:“这庭前的花特别可爱。匂亲王今天在宫中,折取一枝去送给他吧。‘梅花香色好,惟汝是知音’呢。” 他已情不自禁立刻命人折取一枝红梅,交小公子给匂皇子送去。然而随着匂宫对中君的感情加深,这桩联姻逐渐被冷落。

第四十四回“竹河”:已故髭黑太政大臣的遗孀玉鬘尚侍对两个女儿的婚事烦透了心,在上皇冷泉院的死缠烂打招架不住之时,把大女公子嫁给了他,生了一个皇女,一个皇子。然而在得到上皇无限宠爱的同时,却受到弘女御的嫉妒,因此,新皇妃反而有气。二女公子本打算嫁给夕雾大臣的儿子藏人,可他偏偏暗恋大女公子。今上也对大女公子垂涎,结果只得接受二女公子作为尚侍。藏人大小女公子都未得到,甚为落寞。熏君表现暧昧,至于熏宫和匂宫的故事有待下回分解。

第四十五回“桥姬”:桥姬是宇治桥下的镇桥女神,以比喻八亲王的女公子。八亲王与冷泉帝都是桐壶帝的皇子,只因没有登基而明星陨落,躲入宇治山中。心中担忧两位女公子将来遭受颠沛流离之苦。恰逢熏君一心向佛,前来共修,得到皇叔的赞赏,暗示请托熏宫将来照料女儿。熏君无意之中在八亲王处从生父柏木的生前女侍弁君手里拿到父亲的遗物,彻底弄清楚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他去参见母亲,但见三公主抖擞精神,正在一心不乱地诵经。薰君想道:“我又何必向母亲表示我已知道这秘密呢!”

第四十六回“柯根”:“柯根”从熏君引用的古歌:“居士修行处,山中柯树根。棱棱难坐卧,安得似香衾?”而来。时年薰君二十四。匂亲王被熏君挑拨,弄得心神不安,碍于尊贵的身份迟迟不得机会前去宇治探访二位女公子。最终,借口赴奈良进香,实则途径宇治,可以泊宿。此时,八亲王终于撒手人寰,留下两个女公子寂寞度日。幸得熏君信誓旦旦的保证,常来宇治善举照看。匂皇子经常写来情书,却因其好色名声而被女公子拒绝回信。

第四十七回“总角”:古时8-14岁少儿,男未冠,女未笄/jī/时头发结成髻的发型。熏君对大女公子的爱在犹豫彷徨中时隐时现,设法接近而屡屡被拒。匂皇子在熏君与大女公子的默许下,得以与二女公子发生深夜故事。然而,由于匂皇子不能随意出宫,让二女公子产生怨恨和羞耻。固执坚守先父遗嘱的大女公子终日惶恐不安,面对熏君的爱情,心甚矛盾,然终不肯松口。然而迫于内心压力,竟然精神抑郁,心病加重,在熏君面前奄奄一息地无声逝去。

第四十八回“早蕨”:匂皇子究竟不是负心汉,碍于宫中规矩,出行极不方便,再则由于父皇和母后的压力,也不敢擅自做主。然而,在熏君的撮合下,终于迈出大胆一步,将二女公子从宇治山庄接到京城二条。失落的熏君不仅失去了大女公子,如今连内心稍有懵动的二女公子也失去了。对于大女公子的逝世悲痛异常,压抑的情感随着嚎啕大哭向世人宣誓他对大女公子的真切爱情。二女公子虽然也很保守,可是被各种诱导,强迫,最终就范,嫁于三皇子。

第四十九回“寄生”:熏君依然不能从爱慕已亡宇治大女公子的悲情中自拔,看到被他推让给匂亲王的二女公子两人的亲热让他嫉恨懊悔,再后来看到二女公子被冷落,他又希望得到已婚二女公子的爱。他总是犹豫不决,不能独断,生活于痛苦之中。虽然成为了驸马,但终不能一心一意地去爱夫人。三个人物:宇治二女公子已经嫁于匂皇子,今上二公主嫁给熏君。此时那个酷似宇治大女公子的浮舟小姐出场,把熏君的心悄然领走。

第五十回“东亭”:常陆守把亲生幼女替代浮舟嫁给了左近少将,浮舟的母亲带着女儿奔赴京都二女公子处避险。八亲王在宇治的二位女公子是正出,而这位浮舟姑娘则是八亲王与侍女中将军私生,且被遗弃。亲母不甘心女儿堕落底层,希冀有个好夫家。然而,好色的匂亲王见到临时躲在二女公子处的浮舟,色心泛滥,欲求而得之。浮舟母亲常陆守夫人去她三条的私邸再次藏匿。熏君打探得知后,终于果断出手,把浮舟从三条带走至自己新进改造好的邸宅。

第五十一回“浮舟”:薰君时年二十七岁。浮舟是八亲王的遗弃私生女,其母曾是八亲王的侍女,被八亲王抛弃,生活无着改嫁乡下常陆守。后来,浮舟因婚事有变,逃来京都二女公子处,却被匂皇子纠缠。再逃避至三条私邸,却被熏君抱回宇治院邸。匂亲王和熏大将均深爱浮舟,都准备私邸藏娇,关键是浮舟年少无主见,不知如何取舍。宇治八亲王遗骨浮舟,貌似大女公子,被熏大将爱慕。然而,匂亲王横里插刀,捷足先登,准备三月底来抢浮舟。而熏大将的计划则是四月初。

第五十二回“蜉蝣”:日文“蜻蛉”,蜻蛉与蜉蝣发音相同。“眼见蜉蝣在,有手不能取。忽来忽消逝,去向不知处。”世事也都是像这蜉蝣一般‘似有亦如无’:“蜉蝣生即死,似有亦如无。世事皆如此,莫谈荣与枯。”物哀的世事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志薄弱的浮舟夹在霸道的匂亲王和优柔寡断的熏大将爱恋之中,迷失了自我,年轻无知加上没有强大的后援,以为一死百了,便投宇治川自尽。匂亲王和熏大将虽然很悲伤,然而很快恋情别移,开始新的一轮追逐。

第五十三回“习字”: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宇治院树根发现一个羸弱濒死的女子,却是人们认为已经投河自尽的浮舟。遇到僧都及妹尼僧倾力救助,她得以慢慢恢复,开始习字,诵经,学习赋诗作辞,然而悲痛厌世之心毫不稍减,如愿落发为尼。有个人来,送些嫩菜给妹尼僧。妹尼僧以此转赠浮舟,附一诗曰:“山乡新菜嫩,带雪摘来初。愿汝长安乐,青青似此蔬。”浮舟答诗曰:“山野深深雪,新蔬寂寂青。从今延岁月,只为慰君情。” 妹尼僧激动不已,竟然热泪盈眶。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梦浮桥”三字,想是将此长篇故事比作梦中浮桥之意。《源氏物语》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此回是第三部分宇治十章(第42-54回。故事讲述光源氏死后,主角变成光源氏儿子熏君和外孙匂亲王与居住在宇治的公主(大君、中君、浮舟)之间复杂而又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薰君虽然真诚,但心里有很多烦恼,而且他的感情得不到回应。匂亲王魅力十足,但又善变。浮舟深受两位男子的爱戴,在经历了许多痛苦之后,出家为尼。故事悄无声息地结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