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过了年,海子他大哥就出徒成二级工了,每月工资三十二元。学徒三年,第一年月工资十八元,第二年月工资二十元,第三年月工资二十二元。一出徒月工资涨了十元,交给家里过日子的钱,自己还有点零花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学徒时大哥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出徒了马副厂长就把自己骑的自行车给大儿子,自己要去中街寄卖商店买辆旧自行车。
马副厂长不做公交车,他要用自行车后座从丝印厂带回家一大捆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用针线,把一叠叠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钉成几十个日记本。做好的活交上去,然后再拿来新活,同样半人高的一捆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白天为一家人操劳吃穿,还要隔三岔五地搞家庭卫生。三道弯胡同居委会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家家户户都把媒炉子熏黑的锅底用炉灰擦得铮亮,屋里屋外家俱摆得整整齐齐。白天事情多又忙,只有晚上家人都睡了马大娘才有时间缝日记本,有时要缝到午夜。马大娘缝日记本时,针锥子先扎个眼,针线穿过本子时的那“吱啦”声就是马家人的催眠曲。马大娘的额外辛劳,为马家换来黑市的苞米面还有年节时猪或牛的红白下水,可以弥补马家口粮的不足。
中街寄卖商店就在胡同口,紧挨着新开的那家副食店,不全像旧社会的典当行。旧时的典当行店大欺客名声不好,给个三瓜俩枣的现钱把顾客的物品收了,靠借贷和商品销售谋取暴利。公私合营后典当行由国家控制,为那些需要变换现金的个人代为销售物品。中街寄卖商店并没有物品的所有权,和物品所有者商定好价钱,中街寄卖商店行使物品买卖的管理权。寄卖的物品售出后,旧商品有了新主人,中街寄卖商店按规定收取服务费。中街寄卖商店柜台多的是手表,挂钟,照相机,收音机,缝纫机,还有自行车,偶尔还有山东济南生产的旧轻骑车。中街寄卖商店也有一些不常见的古董物,老怀表,手风琴,甚至旧的脚踏风琴和钢琴等一些古朴却还有用的东西。中街寄卖商店是国营,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给物品估价,价格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让买卖双方都满意。
中街寄卖商店收手续费,自行车是抢手货,上班人的刚需,买和卖自行车的人多。旧自行车周转快,很多人想省下那笔手续费,星期天的时候买卖自行车的人聚在中街寄卖商店前的正阳大街上交易二手自行车。政府禁止个人在公共场所做私人买卖,个人交易自行车不符合市场管理规定,也打扰公共秩序并妨碍交通。在中街寄卖商店门前马路上交易自行车却很难管理,没谁能分清人们是看热闹的还是买卖自行车的,不能见人有自行车就处罚。中街一个姓谷的治安员,看人聚得太多时,嘴对着铁皮传声筒大喊着把人们轰走,他离开人们又聚在一起买卖自行车或者看热闹。人们利用中街寄卖商店的名气,星期天聚在寄卖商店门前做买卖,寄卖商店的领导和师父们都见惯不怪。更有投机取巧的人,托熟人请寄卖商店的师傅估了价,心里有底再去大街上自己做自行车交易。买自行车的要试车,卖自行车的不怕试车的骑着自行车跑了,每辆自行车都有执照和牌照。
不是所有人都懂车,自行车是大件贵重物品,真出了毛病要去国营自行车修理店找师傅检查。院里聂家二哥在中街自行车修理厂工作,三道湾胡同出去到正阳大街右转,在中街十字路口再右转,走几十步有大玻璃窗天暖时开门营业的就是他单位。聂家二哥有时给大家讲:“最有技术的是给自行车调圈,车圈辐条松紧不当,骑着时就会摇摇晃晃不稳当影响速度。一般人不会调圈,必须是有经验的师傅在调圈台上校正车圈的跳动和偏摆,要用专门的辐条张力计和正心弓。”不是聂家二哥说行话唬大家,根据骑车经验大家也明白:轴承有了毛病骑着费力还有噪音,那可是个精密零件;自行车把连着前叉和转向管,出了毛病真危险;链条挡泥瓦脚蹬子大梁后座和支架,一辆自行车要注意的太多了。
不懂的人还是去寄卖商店买,省了时间也放心,马副厂长星期天吃过早饭就直奔中街寄卖商店。挤过大街上拥堵着买卖自行车的人群,走进商店就看到院里摆了十几辆新旧不等的自行车。什么牌子的都有:天津出的“飞鸽”、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还有沈阳本地的“白山牌”自行车。每个车子都挂个价格签,一辆辆看过去,自行车挺好价钱可不便宜。转着看着来到屋里摆放旧收音机的柜台,家里没有收音机,是好东西可是买不起。看着各种样式的收音机,又看了看价钱,和买一辆旧自行车的钱差不多;有上海的“红灯牌”、南京的“熊猫牌”、还有不知啥牌子的老式收音机,买自行车还是买收音机,马副厂长心里想了想。有台收音机,晚上和周末全家人坐炕头,听戏曲相声和时事新闻,会增加很多乐趣。旁边有个人正在试听一台收音机,马副厂长凑上前,听寄卖师傅给顾客介绍如何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寄卖师傅仔细转着调台按钮,“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寄卖师傅和顾客说:“听听,噪音小质量好。”随着广播声音,背景有些“兹拉兹拉”的不谐和音。马副厂长和顾客一起听了一会儿,顾客说:“还行,我再想想,再看看别的。”寄卖师傅把收音机放回货架,又去招呼别的顾客。沿着柜台转了一圈看了别的寄卖物品,马副厂长又走出屋到院里去看旧自行车,挑来看去打不定主意。自行车是个大件儿,能正常骑着上下班的旧车,价格能对应上不同级别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寄卖商店的旧自行车都挺新,还没看到一辆大儿子月工资价格的旧车。
没有看到想买的车,马副厂长又转出寄卖商店回街上,街上自行车真多,买卖车的人更多。除了卖车的还有卖和自行车有关的东西,人们有三五一堆儿的,还有几个人围一圈儿的。突然有刺耳的警报器响起,所有人都吃惊的四外寻看,却不见有警车或市场管理员。警报器声音停了,在人群西北角传来笑声,原来是个年轻工人自己做了个自行车轮子摩擦转动发声的警报器。东西挺好玩,可没人敢买或者说买回去没人敢用,民警听见了不抓你抓谁?
在人群里转着,看着一辆辆有新有旧的自行车,听着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马副厂长学到点门道。外地产的自行车都挺好,可价钱比沈阳的“白山”牌贵。“白山”自行车也不错,什么零件坏了,修配起来更容易。一辆新的“白山”牌自行车大概要一百四十多元,马副厂长就找买卖“白山牌”自行车的人堆儿。有一辆三成新的“白山牌”自行车,没有链盘没挡泥板,支架也晃晃悠悠。旁边正有一个人讨价还价,“你这车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三十五元太贵了,你得便宜点才行。”“咋说话呢,你看看这大梁结实着呢,还有脚蹬子车前把都好着呐,我出来的急,车链条没上油。”“你没上油就对了,连个链盘都没有,骑起来蹭一裤腿油。”“没链盘怕啥,你找个东西把裤腿夹上,骑起来照样嗖嗖的。””三十块你卖不卖?”“三十块不行,你诚心要,三十三块你骑走。”“我就有三十块,再多一毛也没有。”“那你等着吧,下午没人了,我还没卖出去,也许便宜你。”两个人说了半天买卖没成。那个讨价还价的去别处转悠了,马副厂长上前问道:“我试着骑一下,看看有啥大毛病没。”那人把车把手转过来,马副厂长双手握把推车走几步,右腿后抬跨过后车轮身体落在坐上,双脚踩着脚蹬子骑出人群转了一圈回来。“车子铃铛还真的不响,轮胎有点老了,闸皮也薄了,该修的地方不少,三十二块钱吧,同意我就买了回家修修凑合着骑。”那人想了想,一早上问的人多,有人出过三十二元,大概也就是这个价了。“行,就是三十二块,这车是你的了。”马副厂长交了钱,那人把自行车牌照递过来,钱物两清。
马副厂长骑着刚到手的自行车去了中街派出所,中街派出所就斜对着三道湾胡同口。在派出所门口,马副厂长把车停住放下支架,抬头看见管片民警小桑。看着一身警服的小桑,马副厂长问道:“小桑,星期天没休息?”小桑赶紧回答:“马叔啊,今天我值班,有什么事吗?”“刚买了辆旧自行车,来这儿上牌照。”“办牌照的老于在呢,进去左拐第二间办公室,我去你们居委会一趟。”“谢谢你,忙去吧,有空再聊。”小桑穿过大街进了三道弯胡同,马副厂长进派出所上自行车牌照。
小桑是管片民警,管区居民有个大事小情报告给派出所,都是小桑来处理。平时负责这一片居民家生孩子上户口老人去世销户或调和邻里斗殴的琐事,逢年过节要做防火防盗宣传,三道弯胡同的大人孩子都认识他。小桑年轻记性好,和三道湾胡同的谁打过交道就记住了,去年马副厂长给五儿子办回城户口有他帮忙成了熟人。“三年大饥荒”前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城乡老百姓还没啥户口二元化的经历。在公社食堂吃饭要户口,马副厂长就把两个儿子的户口落在了奶奶那儿。“三年大饥荒”过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农转非”变得非常困难。海子五弟的户口办回城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出台,从农村迁往城镇,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受到严加限制。院里聂家大哥娶的山东老家媳妇,正赶上新户口迁移政策,就没上成沈阳户口。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上户口要家庭户口本,聂家户口本上没有大儿媳妇的名。新生儿随母亲,聂家大哥一家四口,媳妇和两儿子户口都落在农村老家,三口人住城里要从老家背回口粮过日子。聂家大哥没少跑派出所,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最后都没给媳妇和儿子落上户。“农转非”太难了,政策在那明摆着,没谁敢不遵守公家户口制度。
三道弯的居民都免不了和小桑打交道,很多事情办不成不能怪小桑,小桑就是个基层管片民警。他负责所管居民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制止、调查管片的非法活动,还有管区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三道湾胡同多是老住户,有些人家伪“满洲国”时就住在这儿,居民们都知根知底儿。两家孩子打架或有啥冲突,找到家里大人,竟是长时间没见面的老熟人。居民们和小桑熟,心里还是怕民警,找民警都是万不得已。胡同里那些流氓小偷,更是躲着小桑走,不怕小桑还怕那些身上藏枪的便衣刑警呢。中街和正阳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个交通指挥岗亭,一米多高的水泥圈基础,上有可看四面八方的木制岗亭,那岗亭是中街一景。中街哪个地方抓住了小偷,都送到这个岗亭临时收押,交通太繁忙时民警顾不过来,小偷从岗亭里被关入水泥圈。水泥圈关小偷是传说,不过有时看到有人被民警铐在岗亭边,是民警就管着老百姓。民警在公众场合对人挺和气,出点啥事有那不服管的,和民警吵闹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你只要不违法,和民警争执几句,民警也拿你没啥法儿。
马副厂长登记完新买的旧自行车,骑着回家了,把车停放在家门口拿块油抹布仔细擦拭。宝昌从哪儿干活回来,看到马副厂长在擦车就问:“马叔,这是刚买的?” “宝昌啊,看看我刚买的旧自行车,猜猜多钱?”“马叔买的不会太贵,看着车的新旧程度,超不过四十块钱。”“你还真有眼光,我花三十二块买下来的,你看还行吧?”宝昌上前手转着脚蹬子摇几圈,听听声音再正面看车圈是否有偏摆。他按几下铃铛没听见响:“我把车铃给你修一下,别的没啥大问题,车链条上点油,骑车时把裤脚夹住别蹭上。”说着话,宝昌把自行车铃卸下来,拿回家去鼓捣一会儿,就听见有自行车铃声传过来。马副厂长谢了宝昌,装上修好的自行车铃,第二天骑着新买的旧自行车上班去。一辆旧自行车,花掉了三十二元钱,都靠从过日子的花销里俭省出来。心里还惦记着买台旧收音机,今年不行了,要等些时候,再省吃俭用两年攒点钱吧。一切都会有的,人口多负担重,能不冻着饿着就不错了。再说了,市场商品多丰富啊,家家的日子都比前几年好过了,不是吗?
胡同里早就有十多岁的孩子掏裆骑车了,家里有两辆自行车,让海子有了学骑车的机会。星期天的早上,海子按昨晚的想法,悄悄地从炕上爬起来穿上衣裤。自行车就在小院里没上锁,海子把车推出来,没有费多大事。院里空间太小了,学骑自行车要到胡同里,星期天早上人少适合学车。海子左右手抓住车把手,二八大杠的车有点高,海子推着东摇西晃的车从巷子出来。学骑车要两个人配合才好,一个大人两手抓住车后座,保持自行车直立;学骑车的两手抓住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用右脚蹬地往前遛车;等习惯了控制车的方向后,再从自行车大梁下的三角空间伸出右腿,右脚放在脚蹬子上配合着左脚开始骑。海子一个人学骑车有点挑战性,他想了想别的孩子是咋掏裆的,他推着车往前跑几步;就着车的惯性,他左脚踩上脚蹬子,右腿要从自行车大杠下穿过去;没容海子伸过去右腿,自行车却先他向右倒了,“啪唧”一下海子摔在倒下的自行车上。海子爬起来,脚蹬子把腿擦破点皮,有点疼还忍得住。海子把自行车扶起来,他学大人样右手扶着车把转到自行车前,两腿夹住前轮检查车把摔歪了没有。还好车倒得慢,车把没歪不需要调整,他转过身来站住想了一会儿。先不急着学掏裆,海子双手扶着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右脚蹬地让自行车向前滑动。自行车有时会歪向左边或右边,海子右脚着地能马上撤下左脚,他就随着车的惯性跑几步。也摔倒了两次都很轻,海子甚至可以跳开,使自己不被自行车磕伤。就这样“遛”着自行车,海子找着了感觉,双手要随时调整车把向左或向右,可也不能把方向调过度。海子推着自行车遛了一小会儿,心里又痒痒起来,随着自行车的惯性,他突然地把右腿伸过大杠底下;右腿伸过去却没踩右边脚蹬子,万一自行车要倒时,他可以把右腿马上抽回来让双脚着地。
海子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等到想起该回家吃早饭时,他已经能偏着身体掏裆骑几下了。他还骑不远,身体的歪斜和自行车的方向还是平衡不好,蹬几下就要赶紧下来。摔过那么几次后,胆子反倒大了,车骑的半会不会时是最上瘾的。他已经摸到些门道,知道什么时候该斜身、什么时候该提腿,但身体和车还没“合拍”。海子从胡同口往家骑,他的注意力全在掏裆骑车上,不想前边来个老人;海子一下慌了,老人要躲他,他要避开老人,谁也躲不开就撞在一起。那老人伸出手抓住海子的自行车把,老人和自行车都站那儿了,海子赶紧抽回右腿双脚着地。他喉咙里干巴巴的,不知道说啥好,等着挨老人一顿骂。老人倒没有多少怒气,只是皱着眉抱怨说:“你这孩子怎么自己学骑车,这是撞着我了,你要是撞伤了别人咋办?”虽说没把老人撞倒,海子还是吓得说不出话来,把人撞伤了可要上医院的。老人看他吓得不说话,就拍打拍打自己说:“我没事儿,你再学车时,要有个人在后面抓着车后座,要撞着人时他在后面能拽住你。赶紧回家吧,别再撞了谁给家里找麻烦。”海子心里特别感谢老人,可一句“谢谢”的话也说不出来,看着老人走了,海子推着自行车回家了。
三道弯胡同 上 七
马振魁 (2025-08-30 10:38:26) 评论 (0)
七
过了年,海子他大哥就出徒成二级工了,每月工资三十二元。学徒三年,第一年月工资十八元,第二年月工资二十元,第三年月工资二十二元。一出徒月工资涨了十元,交给家里过日子的钱,自己还有点零花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学徒时大哥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出徒了马副厂长就把自己骑的自行车给大儿子,自己要去中街寄卖商店买辆旧自行车。
马副厂长不做公交车,他要用自行车后座从丝印厂带回家一大捆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用针线,把一叠叠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钉成几十个日记本。做好的活交上去,然后再拿来新活,同样半人高的一捆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白天为一家人操劳吃穿,还要隔三岔五地搞家庭卫生。三道弯胡同居委会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家家户户都把媒炉子熏黑的锅底用炉灰擦得铮亮,屋里屋外家俱摆得整整齐齐。白天事情多又忙,只有晚上家人都睡了马大娘才有时间缝日记本,有时要缝到午夜。马大娘缝日记本时,针锥子先扎个眼,针线穿过本子时的那“吱啦”声就是马家人的催眠曲。马大娘的额外辛劳,为马家换来黑市的苞米面还有年节时猪或牛的红白下水,可以弥补马家口粮的不足。
中街寄卖商店就在胡同口,紧挨着新开的那家副食店,不全像旧社会的典当行。旧时的典当行店大欺客名声不好,给个三瓜俩枣的现钱把顾客的物品收了,靠借贷和商品销售谋取暴利。公私合营后典当行由国家控制,为那些需要变换现金的个人代为销售物品。中街寄卖商店并没有物品的所有权,和物品所有者商定好价钱,中街寄卖商店行使物品买卖的管理权。寄卖的物品售出后,旧商品有了新主人,中街寄卖商店按规定收取服务费。中街寄卖商店柜台多的是手表,挂钟,照相机,收音机,缝纫机,还有自行车,偶尔还有山东济南生产的旧轻骑车。中街寄卖商店也有一些不常见的古董物,老怀表,手风琴,甚至旧的脚踏风琴和钢琴等一些古朴却还有用的东西。中街寄卖商店是国营,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给物品估价,价格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让买卖双方都满意。
中街寄卖商店收手续费,自行车是抢手货,上班人的刚需,买和卖自行车的人多。旧自行车周转快,很多人想省下那笔手续费,星期天的时候买卖自行车的人聚在中街寄卖商店前的正阳大街上交易二手自行车。政府禁止个人在公共场所做私人买卖,个人交易自行车不符合市场管理规定,也打扰公共秩序并妨碍交通。在中街寄卖商店门前马路上交易自行车却很难管理,没谁能分清人们是看热闹的还是买卖自行车的,不能见人有自行车就处罚。中街一个姓谷的治安员,看人聚得太多时,嘴对着铁皮传声筒大喊着把人们轰走,他离开人们又聚在一起买卖自行车或者看热闹。人们利用中街寄卖商店的名气,星期天聚在寄卖商店门前做买卖,寄卖商店的领导和师父们都见惯不怪。更有投机取巧的人,托熟人请寄卖商店的师傅估了价,心里有底再去大街上自己做自行车交易。买自行车的要试车,卖自行车的不怕试车的骑着自行车跑了,每辆自行车都有执照和牌照。
不是所有人都懂车,自行车是大件贵重物品,真出了毛病要去国营自行车修理店找师傅检查。院里聂家二哥在中街自行车修理厂工作,三道湾胡同出去到正阳大街右转,在中街十字路口再右转,走几十步有大玻璃窗天暖时开门营业的就是他单位。聂家二哥有时给大家讲:“最有技术的是给自行车调圈,车圈辐条松紧不当,骑着时就会摇摇晃晃不稳当影响速度。一般人不会调圈,必须是有经验的师傅在调圈台上校正车圈的跳动和偏摆,要用专门的辐条张力计和正心弓。”不是聂家二哥说行话唬大家,根据骑车经验大家也明白:轴承有了毛病骑着费力还有噪音,那可是个精密零件;自行车把连着前叉和转向管,出了毛病真危险;链条挡泥瓦脚蹬子大梁后座和支架,一辆自行车要注意的太多了。
不懂的人还是去寄卖商店买,省了时间也放心,马副厂长星期天吃过早饭就直奔中街寄卖商店。挤过大街上拥堵着买卖自行车的人群,走进商店就看到院里摆了十几辆新旧不等的自行车。什么牌子的都有:天津出的“飞鸽”、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还有沈阳本地的“白山牌”自行车。每个车子都挂个价格签,一辆辆看过去,自行车挺好价钱可不便宜。转着看着来到屋里摆放旧收音机的柜台,家里没有收音机,是好东西可是买不起。看着各种样式的收音机,又看了看价钱,和买一辆旧自行车的钱差不多;有上海的“红灯牌”、南京的“熊猫牌”、还有不知啥牌子的老式收音机,买自行车还是买收音机,马副厂长心里想了想。有台收音机,晚上和周末全家人坐炕头,听戏曲相声和时事新闻,会增加很多乐趣。旁边有个人正在试听一台收音机,马副厂长凑上前,听寄卖师傅给顾客介绍如何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寄卖师傅仔细转着调台按钮,“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寄卖师傅和顾客说:“听听,噪音小质量好。”随着广播声音,背景有些“兹拉兹拉”的不谐和音。马副厂长和顾客一起听了一会儿,顾客说:“还行,我再想想,再看看别的。”寄卖师傅把收音机放回货架,又去招呼别的顾客。沿着柜台转了一圈看了别的寄卖物品,马副厂长又走出屋到院里去看旧自行车,挑来看去打不定主意。自行车是个大件儿,能正常骑着上下班的旧车,价格能对应上不同级别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寄卖商店的旧自行车都挺新,还没看到一辆大儿子月工资价格的旧车。
没有看到想买的车,马副厂长又转出寄卖商店回街上,街上自行车真多,买卖车的人更多。除了卖车的还有卖和自行车有关的东西,人们有三五一堆儿的,还有几个人围一圈儿的。突然有刺耳的警报器响起,所有人都吃惊的四外寻看,却不见有警车或市场管理员。警报器声音停了,在人群西北角传来笑声,原来是个年轻工人自己做了个自行车轮子摩擦转动发声的警报器。东西挺好玩,可没人敢买或者说买回去没人敢用,民警听见了不抓你抓谁?
在人群里转着,看着一辆辆有新有旧的自行车,听着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马副厂长学到点门道。外地产的自行车都挺好,可价钱比沈阳的“白山”牌贵。“白山”自行车也不错,什么零件坏了,修配起来更容易。一辆新的“白山”牌自行车大概要一百四十多元,马副厂长就找买卖“白山牌”自行车的人堆儿。有一辆三成新的“白山牌”自行车,没有链盘没挡泥板,支架也晃晃悠悠。旁边正有一个人讨价还价,“你这车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三十五元太贵了,你得便宜点才行。”“咋说话呢,你看看这大梁结实着呢,还有脚蹬子车前把都好着呐,我出来的急,车链条没上油。”“你没上油就对了,连个链盘都没有,骑起来蹭一裤腿油。”“没链盘怕啥,你找个东西把裤腿夹上,骑起来照样嗖嗖的。””三十块你卖不卖?”“三十块不行,你诚心要,三十三块你骑走。”“我就有三十块,再多一毛也没有。”“那你等着吧,下午没人了,我还没卖出去,也许便宜你。”两个人说了半天买卖没成。那个讨价还价的去别处转悠了,马副厂长上前问道:“我试着骑一下,看看有啥大毛病没。”那人把车把手转过来,马副厂长双手握把推车走几步,右腿后抬跨过后车轮身体落在坐上,双脚踩着脚蹬子骑出人群转了一圈回来。“车子铃铛还真的不响,轮胎有点老了,闸皮也薄了,该修的地方不少,三十二块钱吧,同意我就买了回家修修凑合着骑。”那人想了想,一早上问的人多,有人出过三十二元,大概也就是这个价了。“行,就是三十二块,这车是你的了。”马副厂长交了钱,那人把自行车牌照递过来,钱物两清。
马副厂长骑着刚到手的自行车去了中街派出所,中街派出所就斜对着三道湾胡同口。在派出所门口,马副厂长把车停住放下支架,抬头看见管片民警小桑。看着一身警服的小桑,马副厂长问道:“小桑,星期天没休息?”小桑赶紧回答:“马叔啊,今天我值班,有什么事吗?”“刚买了辆旧自行车,来这儿上牌照。”“办牌照的老于在呢,进去左拐第二间办公室,我去你们居委会一趟。”“谢谢你,忙去吧,有空再聊。”小桑穿过大街进了三道弯胡同,马副厂长进派出所上自行车牌照。
小桑是管片民警,管区居民有个大事小情报告给派出所,都是小桑来处理。平时负责这一片居民家生孩子上户口老人去世销户或调和邻里斗殴的琐事,逢年过节要做防火防盗宣传,三道弯胡同的大人孩子都认识他。小桑年轻记性好,和三道湾胡同的谁打过交道就记住了,去年马副厂长给五儿子办回城户口有他帮忙成了熟人。“三年大饥荒”前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城乡老百姓还没啥户口二元化的经历。在公社食堂吃饭要户口,马副厂长就把两个儿子的户口落在了奶奶那儿。“三年大饥荒”过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农转非”变得非常困难。海子五弟的户口办回城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出台,从农村迁往城镇,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受到严加限制。院里聂家大哥娶的山东老家媳妇,正赶上新户口迁移政策,就没上成沈阳户口。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上户口要家庭户口本,聂家户口本上没有大儿媳妇的名。新生儿随母亲,聂家大哥一家四口,媳妇和两儿子户口都落在农村老家,三口人住城里要从老家背回口粮过日子。聂家大哥没少跑派出所,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最后都没给媳妇和儿子落上户。“农转非”太难了,政策在那明摆着,没谁敢不遵守公家户口制度。
三道弯的居民都免不了和小桑打交道,很多事情办不成不能怪小桑,小桑就是个基层管片民警。他负责所管居民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制止、调查管片的非法活动,还有管区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三道湾胡同多是老住户,有些人家伪“满洲国”时就住在这儿,居民们都知根知底儿。两家孩子打架或有啥冲突,找到家里大人,竟是长时间没见面的老熟人。居民们和小桑熟,心里还是怕民警,找民警都是万不得已。胡同里那些流氓小偷,更是躲着小桑走,不怕小桑还怕那些身上藏枪的便衣刑警呢。中街和正阳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个交通指挥岗亭,一米多高的水泥圈基础,上有可看四面八方的木制岗亭,那岗亭是中街一景。中街哪个地方抓住了小偷,都送到这个岗亭临时收押,交通太繁忙时民警顾不过来,小偷从岗亭里被关入水泥圈。水泥圈关小偷是传说,不过有时看到有人被民警铐在岗亭边,是民警就管着老百姓。民警在公众场合对人挺和气,出点啥事有那不服管的,和民警吵闹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你只要不违法,和民警争执几句,民警也拿你没啥法儿。
马副厂长登记完新买的旧自行车,骑着回家了,把车停放在家门口拿块油抹布仔细擦拭。宝昌从哪儿干活回来,看到马副厂长在擦车就问:“马叔,这是刚买的?” “宝昌啊,看看我刚买的旧自行车,猜猜多钱?”“马叔买的不会太贵,看着车的新旧程度,超不过四十块钱。”“你还真有眼光,我花三十二块买下来的,你看还行吧?”宝昌上前手转着脚蹬子摇几圈,听听声音再正面看车圈是否有偏摆。他按几下铃铛没听见响:“我把车铃给你修一下,别的没啥大问题,车链条上点油,骑车时把裤脚夹住别蹭上。”说着话,宝昌把自行车铃卸下来,拿回家去鼓捣一会儿,就听见有自行车铃声传过来。马副厂长谢了宝昌,装上修好的自行车铃,第二天骑着新买的旧自行车上班去。一辆旧自行车,花掉了三十二元钱,都靠从过日子的花销里俭省出来。心里还惦记着买台旧收音机,今年不行了,要等些时候,再省吃俭用两年攒点钱吧。一切都会有的,人口多负担重,能不冻着饿着就不错了。再说了,市场商品多丰富啊,家家的日子都比前几年好过了,不是吗?
胡同里早就有十多岁的孩子掏裆骑车了,家里有两辆自行车,让海子有了学骑车的机会。星期天的早上,海子按昨晚的想法,悄悄地从炕上爬起来穿上衣裤。自行车就在小院里没上锁,海子把车推出来,没有费多大事。院里空间太小了,学骑自行车要到胡同里,星期天早上人少适合学车。海子左右手抓住车把手,二八大杠的车有点高,海子推着东摇西晃的车从巷子出来。学骑车要两个人配合才好,一个大人两手抓住车后座,保持自行车直立;学骑车的两手抓住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用右脚蹬地往前遛车;等习惯了控制车的方向后,再从自行车大梁下的三角空间伸出右腿,右脚放在脚蹬子上配合着左脚开始骑。海子一个人学骑车有点挑战性,他想了想别的孩子是咋掏裆的,他推着车往前跑几步;就着车的惯性,他左脚踩上脚蹬子,右腿要从自行车大杠下穿过去;没容海子伸过去右腿,自行车却先他向右倒了,“啪唧”一下海子摔在倒下的自行车上。海子爬起来,脚蹬子把腿擦破点皮,有点疼还忍得住。海子把自行车扶起来,他学大人样右手扶着车把转到自行车前,两腿夹住前轮检查车把摔歪了没有。还好车倒得慢,车把没歪不需要调整,他转过身来站住想了一会儿。先不急着学掏裆,海子双手扶着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右脚蹬地让自行车向前滑动。自行车有时会歪向左边或右边,海子右脚着地能马上撤下左脚,他就随着车的惯性跑几步。也摔倒了两次都很轻,海子甚至可以跳开,使自己不被自行车磕伤。就这样“遛”着自行车,海子找着了感觉,双手要随时调整车把向左或向右,可也不能把方向调过度。海子推着自行车遛了一小会儿,心里又痒痒起来,随着自行车的惯性,他突然地把右腿伸过大杠底下;右腿伸过去却没踩右边脚蹬子,万一自行车要倒时,他可以把右腿马上抽回来让双脚着地。
海子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等到想起该回家吃早饭时,他已经能偏着身体掏裆骑几下了。他还骑不远,身体的歪斜和自行车的方向还是平衡不好,蹬几下就要赶紧下来。摔过那么几次后,胆子反倒大了,车骑的半会不会时是最上瘾的。他已经摸到些门道,知道什么时候该斜身、什么时候该提腿,但身体和车还没“合拍”。海子从胡同口往家骑,他的注意力全在掏裆骑车上,不想前边来个老人;海子一下慌了,老人要躲他,他要避开老人,谁也躲不开就撞在一起。那老人伸出手抓住海子的自行车把,老人和自行车都站那儿了,海子赶紧抽回右腿双脚着地。他喉咙里干巴巴的,不知道说啥好,等着挨老人一顿骂。老人倒没有多少怒气,只是皱着眉抱怨说:“你这孩子怎么自己学骑车,这是撞着我了,你要是撞伤了别人咋办?”虽说没把老人撞倒,海子还是吓得说不出话来,把人撞伤了可要上医院的。老人看他吓得不说话,就拍打拍打自己说:“我没事儿,你再学车时,要有个人在后面抓着车后座,要撞着人时他在后面能拽住你。赶紧回家吧,别再撞了谁给家里找麻烦。”海子心里特别感谢老人,可一句“谢谢”的话也说不出来,看着老人走了,海子推着自行车回家了。
过了年,海子他大哥就出徒成二级工了,每月工资三十二元。学徒三年,第一年月工资十八元,第二年月工资二十元,第三年月工资二十二元。一出徒月工资涨了十元,交给家里过日子的钱,自己还有点零花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学徒时大哥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出徒了马副厂长就把自己骑的自行车给大儿子,自己要去中街寄卖商店买辆旧自行车。
马副厂长不做公交车,他要用自行车后座从丝印厂带回家一大捆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用针线,把一叠叠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钉成几十个日记本。做好的活交上去,然后再拿来新活,同样半人高的一捆折好了的日记本散页。马大娘白天为一家人操劳吃穿,还要隔三岔五地搞家庭卫生。三道弯胡同居委会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家家户户都把媒炉子熏黑的锅底用炉灰擦得铮亮,屋里屋外家俱摆得整整齐齐。白天事情多又忙,只有晚上家人都睡了马大娘才有时间缝日记本,有时要缝到午夜。马大娘缝日记本时,针锥子先扎个眼,针线穿过本子时的那“吱啦”声就是马家人的催眠曲。马大娘的额外辛劳,为马家换来黑市的苞米面还有年节时猪或牛的红白下水,可以弥补马家口粮的不足。
中街寄卖商店就在胡同口,紧挨着新开的那家副食店,不全像旧社会的典当行。旧时的典当行店大欺客名声不好,给个三瓜俩枣的现钱把顾客的物品收了,靠借贷和商品销售谋取暴利。公私合营后典当行由国家控制,为那些需要变换现金的个人代为销售物品。中街寄卖商店并没有物品的所有权,和物品所有者商定好价钱,中街寄卖商店行使物品买卖的管理权。寄卖的物品售出后,旧商品有了新主人,中街寄卖商店按规定收取服务费。中街寄卖商店柜台多的是手表,挂钟,照相机,收音机,缝纫机,还有自行车,偶尔还有山东济南生产的旧轻骑车。中街寄卖商店也有一些不常见的古董物,老怀表,手风琴,甚至旧的脚踏风琴和钢琴等一些古朴却还有用的东西。中街寄卖商店是国营,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给物品估价,价格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让买卖双方都满意。
中街寄卖商店收手续费,自行车是抢手货,上班人的刚需,买和卖自行车的人多。旧自行车周转快,很多人想省下那笔手续费,星期天的时候买卖自行车的人聚在中街寄卖商店前的正阳大街上交易二手自行车。政府禁止个人在公共场所做私人买卖,个人交易自行车不符合市场管理规定,也打扰公共秩序并妨碍交通。在中街寄卖商店门前马路上交易自行车却很难管理,没谁能分清人们是看热闹的还是买卖自行车的,不能见人有自行车就处罚。中街一个姓谷的治安员,看人聚得太多时,嘴对着铁皮传声筒大喊着把人们轰走,他离开人们又聚在一起买卖自行车或者看热闹。人们利用中街寄卖商店的名气,星期天聚在寄卖商店门前做买卖,寄卖商店的领导和师父们都见惯不怪。更有投机取巧的人,托熟人请寄卖商店的师傅估了价,心里有底再去大街上自己做自行车交易。买自行车的要试车,卖自行车的不怕试车的骑着自行车跑了,每辆自行车都有执照和牌照。
不是所有人都懂车,自行车是大件贵重物品,真出了毛病要去国营自行车修理店找师傅检查。院里聂家二哥在中街自行车修理厂工作,三道湾胡同出去到正阳大街右转,在中街十字路口再右转,走几十步有大玻璃窗天暖时开门营业的就是他单位。聂家二哥有时给大家讲:“最有技术的是给自行车调圈,车圈辐条松紧不当,骑着时就会摇摇晃晃不稳当影响速度。一般人不会调圈,必须是有经验的师傅在调圈台上校正车圈的跳动和偏摆,要用专门的辐条张力计和正心弓。”不是聂家二哥说行话唬大家,根据骑车经验大家也明白:轴承有了毛病骑着费力还有噪音,那可是个精密零件;自行车把连着前叉和转向管,出了毛病真危险;链条挡泥瓦脚蹬子大梁后座和支架,一辆自行车要注意的太多了。
不懂的人还是去寄卖商店买,省了时间也放心,马副厂长星期天吃过早饭就直奔中街寄卖商店。挤过大街上拥堵着买卖自行车的人群,走进商店就看到院里摆了十几辆新旧不等的自行车。什么牌子的都有:天津出的“飞鸽”、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还有沈阳本地的“白山牌”自行车。每个车子都挂个价格签,一辆辆看过去,自行车挺好价钱可不便宜。转着看着来到屋里摆放旧收音机的柜台,家里没有收音机,是好东西可是买不起。看着各种样式的收音机,又看了看价钱,和买一辆旧自行车的钱差不多;有上海的“红灯牌”、南京的“熊猫牌”、还有不知啥牌子的老式收音机,买自行车还是买收音机,马副厂长心里想了想。有台收音机,晚上和周末全家人坐炕头,听戏曲相声和时事新闻,会增加很多乐趣。旁边有个人正在试听一台收音机,马副厂长凑上前,听寄卖师傅给顾客介绍如何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寄卖师傅仔细转着调台按钮,“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寄卖师傅和顾客说:“听听,噪音小质量好。”随着广播声音,背景有些“兹拉兹拉”的不谐和音。马副厂长和顾客一起听了一会儿,顾客说:“还行,我再想想,再看看别的。”寄卖师傅把收音机放回货架,又去招呼别的顾客。沿着柜台转了一圈看了别的寄卖物品,马副厂长又走出屋到院里去看旧自行车,挑来看去打不定主意。自行车是个大件儿,能正常骑着上下班的旧车,价格能对应上不同级别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寄卖商店的旧自行车都挺新,还没看到一辆大儿子月工资价格的旧车。
没有看到想买的车,马副厂长又转出寄卖商店回街上,街上自行车真多,买卖车的人更多。除了卖车的还有卖和自行车有关的东西,人们有三五一堆儿的,还有几个人围一圈儿的。突然有刺耳的警报器响起,所有人都吃惊的四外寻看,却不见有警车或市场管理员。警报器声音停了,在人群西北角传来笑声,原来是个年轻工人自己做了个自行车轮子摩擦转动发声的警报器。东西挺好玩,可没人敢买或者说买回去没人敢用,民警听见了不抓你抓谁?
在人群里转着,看着一辆辆有新有旧的自行车,听着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马副厂长学到点门道。外地产的自行车都挺好,可价钱比沈阳的“白山”牌贵。“白山”自行车也不错,什么零件坏了,修配起来更容易。一辆新的“白山”牌自行车大概要一百四十多元,马副厂长就找买卖“白山牌”自行车的人堆儿。有一辆三成新的“白山牌”自行车,没有链盘没挡泥板,支架也晃晃悠悠。旁边正有一个人讨价还价,“你这车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三十五元太贵了,你得便宜点才行。”“咋说话呢,你看看这大梁结实着呢,还有脚蹬子车前把都好着呐,我出来的急,车链条没上油。”“你没上油就对了,连个链盘都没有,骑起来蹭一裤腿油。”“没链盘怕啥,你找个东西把裤腿夹上,骑起来照样嗖嗖的。””三十块你卖不卖?”“三十块不行,你诚心要,三十三块你骑走。”“我就有三十块,再多一毛也没有。”“那你等着吧,下午没人了,我还没卖出去,也许便宜你。”两个人说了半天买卖没成。那个讨价还价的去别处转悠了,马副厂长上前问道:“我试着骑一下,看看有啥大毛病没。”那人把车把手转过来,马副厂长双手握把推车走几步,右腿后抬跨过后车轮身体落在坐上,双脚踩着脚蹬子骑出人群转了一圈回来。“车子铃铛还真的不响,轮胎有点老了,闸皮也薄了,该修的地方不少,三十二块钱吧,同意我就买了回家修修凑合着骑。”那人想了想,一早上问的人多,有人出过三十二元,大概也就是这个价了。“行,就是三十二块,这车是你的了。”马副厂长交了钱,那人把自行车牌照递过来,钱物两清。
马副厂长骑着刚到手的自行车去了中街派出所,中街派出所就斜对着三道湾胡同口。在派出所门口,马副厂长把车停住放下支架,抬头看见管片民警小桑。看着一身警服的小桑,马副厂长问道:“小桑,星期天没休息?”小桑赶紧回答:“马叔啊,今天我值班,有什么事吗?”“刚买了辆旧自行车,来这儿上牌照。”“办牌照的老于在呢,进去左拐第二间办公室,我去你们居委会一趟。”“谢谢你,忙去吧,有空再聊。”小桑穿过大街进了三道弯胡同,马副厂长进派出所上自行车牌照。
小桑是管片民警,管区居民有个大事小情报告给派出所,都是小桑来处理。平时负责这一片居民家生孩子上户口老人去世销户或调和邻里斗殴的琐事,逢年过节要做防火防盗宣传,三道弯胡同的大人孩子都认识他。小桑年轻记性好,和三道湾胡同的谁打过交道就记住了,去年马副厂长给五儿子办回城户口有他帮忙成了熟人。“三年大饥荒”前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城乡老百姓还没啥户口二元化的经历。在公社食堂吃饭要户口,马副厂长就把两个儿子的户口落在了奶奶那儿。“三年大饥荒”过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农转非”变得非常困难。海子五弟的户口办回城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出台,从农村迁往城镇,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受到严加限制。院里聂家大哥娶的山东老家媳妇,正赶上新户口迁移政策,就没上成沈阳户口。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上户口要家庭户口本,聂家户口本上没有大儿媳妇的名。新生儿随母亲,聂家大哥一家四口,媳妇和两儿子户口都落在农村老家,三口人住城里要从老家背回口粮过日子。聂家大哥没少跑派出所,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最后都没给媳妇和儿子落上户。“农转非”太难了,政策在那明摆着,没谁敢不遵守公家户口制度。
三道弯的居民都免不了和小桑打交道,很多事情办不成不能怪小桑,小桑就是个基层管片民警。他负责所管居民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制止、调查管片的非法活动,还有管区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三道湾胡同多是老住户,有些人家伪“满洲国”时就住在这儿,居民们都知根知底儿。两家孩子打架或有啥冲突,找到家里大人,竟是长时间没见面的老熟人。居民们和小桑熟,心里还是怕民警,找民警都是万不得已。胡同里那些流氓小偷,更是躲着小桑走,不怕小桑还怕那些身上藏枪的便衣刑警呢。中街和正阳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个交通指挥岗亭,一米多高的水泥圈基础,上有可看四面八方的木制岗亭,那岗亭是中街一景。中街哪个地方抓住了小偷,都送到这个岗亭临时收押,交通太繁忙时民警顾不过来,小偷从岗亭里被关入水泥圈。水泥圈关小偷是传说,不过有时看到有人被民警铐在岗亭边,是民警就管着老百姓。民警在公众场合对人挺和气,出点啥事有那不服管的,和民警吵闹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你只要不违法,和民警争执几句,民警也拿你没啥法儿。
马副厂长登记完新买的旧自行车,骑着回家了,把车停放在家门口拿块油抹布仔细擦拭。宝昌从哪儿干活回来,看到马副厂长在擦车就问:“马叔,这是刚买的?” “宝昌啊,看看我刚买的旧自行车,猜猜多钱?”“马叔买的不会太贵,看着车的新旧程度,超不过四十块钱。”“你还真有眼光,我花三十二块买下来的,你看还行吧?”宝昌上前手转着脚蹬子摇几圈,听听声音再正面看车圈是否有偏摆。他按几下铃铛没听见响:“我把车铃给你修一下,别的没啥大问题,车链条上点油,骑车时把裤脚夹住别蹭上。”说着话,宝昌把自行车铃卸下来,拿回家去鼓捣一会儿,就听见有自行车铃声传过来。马副厂长谢了宝昌,装上修好的自行车铃,第二天骑着新买的旧自行车上班去。一辆旧自行车,花掉了三十二元钱,都靠从过日子的花销里俭省出来。心里还惦记着买台旧收音机,今年不行了,要等些时候,再省吃俭用两年攒点钱吧。一切都会有的,人口多负担重,能不冻着饿着就不错了。再说了,市场商品多丰富啊,家家的日子都比前几年好过了,不是吗?
胡同里早就有十多岁的孩子掏裆骑车了,家里有两辆自行车,让海子有了学骑车的机会。星期天的早上,海子按昨晚的想法,悄悄地从炕上爬起来穿上衣裤。自行车就在小院里没上锁,海子把车推出来,没有费多大事。院里空间太小了,学骑自行车要到胡同里,星期天早上人少适合学车。海子左右手抓住车把手,二八大杠的车有点高,海子推着东摇西晃的车从巷子出来。学骑车要两个人配合才好,一个大人两手抓住车后座,保持自行车直立;学骑车的两手抓住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用右脚蹬地往前遛车;等习惯了控制车的方向后,再从自行车大梁下的三角空间伸出右腿,右脚放在脚蹬子上配合着左脚开始骑。海子一个人学骑车有点挑战性,他想了想别的孩子是咋掏裆的,他推着车往前跑几步;就着车的惯性,他左脚踩上脚蹬子,右腿要从自行车大杠下穿过去;没容海子伸过去右腿,自行车却先他向右倒了,“啪唧”一下海子摔在倒下的自行车上。海子爬起来,脚蹬子把腿擦破点皮,有点疼还忍得住。海子把自行车扶起来,他学大人样右手扶着车把转到自行车前,两腿夹住前轮检查车把摔歪了没有。还好车倒得慢,车把没歪不需要调整,他转过身来站住想了一会儿。先不急着学掏裆,海子双手扶着车把,左脚踩在脚蹬子上右脚蹬地让自行车向前滑动。自行车有时会歪向左边或右边,海子右脚着地能马上撤下左脚,他就随着车的惯性跑几步。也摔倒了两次都很轻,海子甚至可以跳开,使自己不被自行车磕伤。就这样“遛”着自行车,海子找着了感觉,双手要随时调整车把向左或向右,可也不能把方向调过度。海子推着自行车遛了一小会儿,心里又痒痒起来,随着自行车的惯性,他突然地把右腿伸过大杠底下;右腿伸过去却没踩右边脚蹬子,万一自行车要倒时,他可以把右腿马上抽回来让双脚着地。
海子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等到想起该回家吃早饭时,他已经能偏着身体掏裆骑几下了。他还骑不远,身体的歪斜和自行车的方向还是平衡不好,蹬几下就要赶紧下来。摔过那么几次后,胆子反倒大了,车骑的半会不会时是最上瘾的。他已经摸到些门道,知道什么时候该斜身、什么时候该提腿,但身体和车还没“合拍”。海子从胡同口往家骑,他的注意力全在掏裆骑车上,不想前边来个老人;海子一下慌了,老人要躲他,他要避开老人,谁也躲不开就撞在一起。那老人伸出手抓住海子的自行车把,老人和自行车都站那儿了,海子赶紧抽回右腿双脚着地。他喉咙里干巴巴的,不知道说啥好,等着挨老人一顿骂。老人倒没有多少怒气,只是皱着眉抱怨说:“你这孩子怎么自己学骑车,这是撞着我了,你要是撞伤了别人咋办?”虽说没把老人撞倒,海子还是吓得说不出话来,把人撞伤了可要上医院的。老人看他吓得不说话,就拍打拍打自己说:“我没事儿,你再学车时,要有个人在后面抓着车后座,要撞着人时他在后面能拽住你。赶紧回家吧,别再撞了谁给家里找麻烦。”海子心里特别感谢老人,可一句“谢谢”的话也说不出来,看着老人走了,海子推着自行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