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 名博

从吃麦当劳说起

帕格尼尼 (2025-08-30 07:37:14) 评论 (5)

大半辈子在美国,不敢说自己的英文咋地,可还是有信心说,英文的基本词汇还是知道的,基本语法还是了解的。

退休以后,去麦当劳的次数多了,都是游泳后去吃个早餐或午餐。有一次注意到一个广告,“Your happy is on its way”,让我疑惑了半天。意思似乎明白,是给送餐服务打广告,你的快乐,马上就到,可是语法怎么琢磨都不通。开始觉得可能是笔误,应该是Your Happiness或Your Happy Meal才对。没过多久,麦当劳又贴出一个新的广告,“Spring into sweet”,好像犯了同样的错误。这回觉得这里面有文章,怀疑自己的英文,决定查个究竟,给自己一个说法。



上网查询的结果是,这两个广告的语法都不规范,但是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广告里常会有意犯语法错误,把形容词当成名词,或省略名词。看来自己还是半瓶子醋,只是纳闷,这么多年怎么刚察觉英文的这种用法。

所以开始留意,看到不少类似的广告,都是以前在眼前一晃而过,没过脑子。比如赛百味的“Subway,Eat Fresh”,Dairy Queen的“Happy Tastes Good”等。过父亲节的时候,看到Hallmark店门口的广告“Happy Dad Day”。在电视上看到两个有意思的广告,Jiffy Lube的“Car More”和德州的“Let’s Texas”。看来为了吸引眼球,广告是可以打破语法规则的。



有一个纪录片叫“Why Is We Americans?”,不是打破语法规则,而是故意引用黑人英文,因为纪录片的内容就是讲美国黑人的历史。还有一个纪录片,是关于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叫“Building China Modern”。这个片名的意思也明白,可怎么看怎么别扭。

中文诗词里常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语句,不能从语法上分析,禅味却十足。“Building China Modern”和“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隐约也能品出个禅味。

联想到中文,有一个综艺节目叫“挑战不可能”,一个媒体节目叫“这很中国”,都不符合传统中文语法。还有老百姓平常说话“电脑不工作了”是受英文影响,“差点没淹死”到底是淹死了还是没淹死,“越夜越热闹”就是把“夜”当形容词。“来到北京”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去到北京”却是南方方言。方言是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说法,如广东话和台湾国语,“买我一本书”“多一点吃”“肉非常大块”“太超过了”…

就这样,从吃麦当劳开始,脑子开了一点窍,不但对英文,对语言本身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语言是活的,能达到交流目的、留下深刻印象,打破语法规则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