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少明老伯复少麟书
引言
钱少明老伯,江苏无锡市人,系中国三十年代文史界名人,上世纪曾被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文革结束后,1980年筆者为多方面了解先父早年的文学创作经历,曾赴无锡原籍走访乡居归隐的钱少明老伯。现将次年10月7日钱老伯复信中对父亲的追忆,叙录如下,以充实点滴史料:
少麟贤侄如面:
节日后接来信及文稿,私衷万分欣喜。我既为令尊大人“有后”而欢庆,也为贤侄文彩惊人而欢呼!令尊,我的“子玉兄”(我虽齿长他一岁,而自幼一直以“子玉兄”相称)一生著述丰富,很久以来,一直为子玉兄晚年未能整理成集而苦闷。去年贤侄来乡欢叙,自后时时想与贤侄通讯,因为贤侄曾告知我你正在为令尊搜集文稿出版。但始终不敢动笔。原因很多:首先是年老,各种技能衰退,思虑麻木,虽有时成夜失眠,考虑如何动笔鼓励,为贤侄助长勇气。二是我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记忆力消失,许多已知事实,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不能为贤侄助长一臂之力,恨恨不已。第三是现在动笔迟钝,往往为一字之差,要想不少时间,苦痛之极。这些万请贤侄恕我。举例来说,贤侄一动身回青,我应立即动笔鼓兴。现在文稿初成,我真正万分欢呼:“子玉兄有后”,我可以为子玉兄长眠地下而祝贺!贤侄在“内容提要”“编者序言”“作者简介”以及“编后记”中所述,完全是事实,甚至我可以说“一定还有遗漏”,只恨我年老无能为力。仅举一例,子玉兄在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在京沪路上(南京至上海)一带文人中无不尊重为“玉庐诗人”。可以说只要是文人,只要是知识界,人人都尊为“诗人”。可惜我现在住在乡下不能为贤侄出把力,到无锡市图书馆,去翻阅旧日一切报章刊物,搜集子玉兄遗留作品。
因为他动笔快,思虑迅速,著述实在丰富,而且文中感情充沛,有独特的文人公正立场。我在乡间自幼即尊重他的一生为人。稍长也时时受他文笔影响而在当时当地报章发表作品,甚至上海各报副刊也有我的写作。这完全是受子玉兄的影响和鼓舞。在当时,子玉兄确实是“文名遍天下”,并和许多后来文名普著的人都有文学交往,真如贤侄在文稿中所举许多文人,时时相互交流。
关于“钱拓铨”,我已记忆不清,此人现在是否在世,我也不清楚,我准备不久即向尚在的友朋了解。我印象中恐怕已经去世。
总之,你爸完全是一个努力写作的文人,决无任何政治联系,这可以肯定,我可以说。他在青岛或其他一些地方从政,完全是他“文名”关系。他一身清白,品德高尚,对人对事完全以公正对待,丝毫无任何怀习气,这是旧社会文人普遍的个性。根本不会与任何政治界坏人打交道。那是一个文名出众的人所不屑的。
关于令尊的个性,还可向现代经济学专家秦柳芳、薛暮桥、孙冶方等三人直接了解,他们都是你爸一同在当时的“无锡教育学院”(即高践四老师主办的高等学府)毕业生。(我记得是同班),他们对他的个性为人,都很了解。秦早年就参加共产党,在周总理当国务院总理时他是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负责人。我相信他一定会为你父亲证明他的个性,因为他对你爸在那时任无锡民众教育馆长工作等情况都了解。他现在北京,通讯可请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转交,因为他可能已离休。
关于你来信所涉及光华读书会情况,我已没有印象,我只听他说起与郁达夫曾通讯来往。
至于第三点中的三人,我不了解。
关于钱浩其人,我只闻其名,一切不了解,宗秉新也不了解。
关于杨达时,杨达昌两人的通讯处,内人葆良已去询问杨达安两次,因他本人身边没有地址。二次去又未见其人,这事一定可以问到,容后再寄。
徐国英我不了解。我恐怕你指的是“许国英”。
上述几事,我一定给你了解后再告。
我最近了解:许国英近日北去青岛原工作单位访问,因为他是在青岛办好退休手续的。你所指的怕是“许国英”。
关于我的平反落实政策经过,许国英比较了解,想已和你说过。现在暂不评述。
我现在已落实政策,有了劳保。容后再细述。
先行草复,顺祝
近好!
愚世伯 钱少明 草复 10月7日
内子葆良嘱问好!
(钱伯信中所称文稿,系筆者2005年编纂出版的《神州游记(1925—1937)》之原始初稿简介的油印本)
钱少明老伯复少麟书
青岛苍龙岭 (2025-07-15 10:32:09) 评论 (0) 钱少明老伯复少麟书
引言
钱少明老伯,江苏无锡市人,系中国三十年代文史界名人,上世纪曾被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文革结束后,1980年筆者为多方面了解先父早年的文学创作经历,曾赴无锡原籍走访乡居归隐的钱少明老伯。现将次年10月7日钱老伯复信中对父亲的追忆,叙录如下,以充实点滴史料:
少麟贤侄如面:
节日后接来信及文稿,私衷万分欣喜。我既为令尊大人“有后”而欢庆,也为贤侄文彩惊人而欢呼!令尊,我的“子玉兄”(我虽齿长他一岁,而自幼一直以“子玉兄”相称)一生著述丰富,很久以来,一直为子玉兄晚年未能整理成集而苦闷。去年贤侄来乡欢叙,自后时时想与贤侄通讯,因为贤侄曾告知我你正在为令尊搜集文稿出版。但始终不敢动笔。原因很多:首先是年老,各种技能衰退,思虑麻木,虽有时成夜失眠,考虑如何动笔鼓励,为贤侄助长勇气。二是我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记忆力消失,许多已知事实,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不能为贤侄助长一臂之力,恨恨不已。第三是现在动笔迟钝,往往为一字之差,要想不少时间,苦痛之极。这些万请贤侄恕我。举例来说,贤侄一动身回青,我应立即动笔鼓兴。现在文稿初成,我真正万分欢呼:“子玉兄有后”,我可以为子玉兄长眠地下而祝贺!贤侄在“内容提要”“编者序言”“作者简介”以及“编后记”中所述,完全是事实,甚至我可以说“一定还有遗漏”,只恨我年老无能为力。仅举一例,子玉兄在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在京沪路上(南京至上海)一带文人中无不尊重为“玉庐诗人”。可以说只要是文人,只要是知识界,人人都尊为“诗人”。可惜我现在住在乡下不能为贤侄出把力,到无锡市图书馆,去翻阅旧日一切报章刊物,搜集子玉兄遗留作品。
因为他动笔快,思虑迅速,著述实在丰富,而且文中感情充沛,有独特的文人公正立场。我在乡间自幼即尊重他的一生为人。稍长也时时受他文笔影响而在当时当地报章发表作品,甚至上海各报副刊也有我的写作。这完全是受子玉兄的影响和鼓舞。在当时,子玉兄确实是“文名遍天下”,并和许多后来文名普著的人都有文学交往,真如贤侄在文稿中所举许多文人,时时相互交流。
关于“钱拓铨”,我已记忆不清,此人现在是否在世,我也不清楚,我准备不久即向尚在的友朋了解。我印象中恐怕已经去世。
总之,你爸完全是一个努力写作的文人,决无任何政治联系,这可以肯定,我可以说。他在青岛或其他一些地方从政,完全是他“文名”关系。他一身清白,品德高尚,对人对事完全以公正对待,丝毫无任何怀习气,这是旧社会文人普遍的个性。根本不会与任何政治界坏人打交道。那是一个文名出众的人所不屑的。
关于令尊的个性,还可向现代经济学专家秦柳芳、薛暮桥、孙冶方等三人直接了解,他们都是你爸一同在当时的“无锡教育学院”(即高践四老师主办的高等学府)毕业生。(我记得是同班),他们对他的个性为人,都很了解。秦早年就参加共产党,在周总理当国务院总理时他是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负责人。我相信他一定会为你父亲证明他的个性,因为他对你爸在那时任无锡民众教育馆长工作等情况都了解。他现在北京,通讯可请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转交,因为他可能已离休。
关于你来信所涉及光华读书会情况,我已没有印象,我只听他说起与郁达夫曾通讯来往。
至于第三点中的三人,我不了解。
关于钱浩其人,我只闻其名,一切不了解,宗秉新也不了解。
关于杨达时,杨达昌两人的通讯处,内人葆良已去询问杨达安两次,因他本人身边没有地址。二次去又未见其人,这事一定可以问到,容后再寄。
徐国英我不了解。我恐怕你指的是“许国英”。
上述几事,我一定给你了解后再告。
我最近了解:许国英近日北去青岛原工作单位访问,因为他是在青岛办好退休手续的。你所指的怕是“许国英”。
关于我的平反落实政策经过,许国英比较了解,想已和你说过。现在暂不评述。
我现在已落实政策,有了劳保。容后再细述。
先行草复,顺祝
近好!
愚世伯 钱少明 草复 10月7日
内子葆良嘱问好!
(钱伯信中所称文稿,系筆者2005年编纂出版的《神州游记(1925—1937)》之原始初稿简介的油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