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什么——味觉与智商同步下滑的闹剧

中国民间养生学的奇葩传说浩如烟海,但若选出最荒诞、最坚韧不拔、最具群众基础的一条,那非吃什么补什么莫属。吃核桃补脑,理由是它长得像大脑;吃猪肺润肺,因为它是肺;吃牛鞭壮阳,连吃猪脑都能补脑”——如此以形补形的逻辑,简直像是中医版本的人类图形联想测验。这种逻辑令人怀疑: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是不是因为常年吃猪脑,智力退化到以形补形的幼儿园水平。

核桃的确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Omega-3,对儿童的神经发育有一定益处。但请注意:这是营养学层面的分析,而不是因为核桃像大脑才补大脑。更荒谬的是吃猪脑补脑这一说法,猪脑虽也含有脂类与蛋白质,但同时胆固醇含量极高,常吃不仅不补脑,反而可能导致血脂紊乱,血管堵塞,最后真的出毛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状齐上阵。



吃猪肺润肺的逻辑,更是令人发指。猪肺是猪的呼吸器官,人吃下去却不能借此改善自己的肺功能,就像你吞下一只风扇,也不会因此降温。肺是用来呼吸空气的,不是吞猪肺的地方。中医里讲肺主皮毛润燥止咳,所以建议食用猪肺来入肺经,这套说辞听起来玄而又玄,仿佛一只猪死后还能舍身润肺,献出它最后的气功。但你细想,这猪临死前也吸过霉菌、粉尘和屎尿味。

国人爱做中国梦,更偏爱下半身的中国梦。吃什么补什么里最坚挺、最屹立不倒的信仰,那非吃鞭壮阳莫属。牛鞭、狗鞭、鹿鞭、驴鞭,万鞭齐发,价格奇高,人人争抢,仿佛这世界上阳痿之人,只是没吃对动物的棒棒糖

吃肾补肾也属此类,猪腰子被视为滋阴补阳的佳品,不少男人在婚前狂补肾、婚后也狂补肾,最终补出一身腥膻味和脂肪肝,却依旧一泄千里。你要问他们为何如此执迷,他们会拍着肚子告诉你:肾是男人的命根子!问题是,真有肾病的人医生,都不建议吃这些器官性的高嘌呤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

他们追求的是雄风再起,得到的却是尿酸飙升、肾结石、前列腺肥大。但吃了,心理安慰啊,和灵丹妙药的心理依赖本质一样。哪怕吃的是驴鞭,他们也愿意相信驴的持久力,能转移到他们身上——如此美好愿望,令人不忍打碎。

吃什么补什么不仅局限于器官,还延伸到动物特性和灵性层面。比如:吃猴脑补灵活;吃虎骨补威猛;吃蛇肉除风湿;吃海马增强性能力;吃甲鱼长寿;吃燕窝变美白;吃鱼眼明目,吃鸡爪美容。

这些食补逻辑看似形象生动,实则荒腔走板。一只猴子灵不灵活不是靠脑子,而是靠基因和肌肉结构,你吃它脑子只能感染病毒,成为人畜共患病的候选人;虎骨中其实并不含有猛男素,而且因其稀缺性与非法交易,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符号与高价泡酒的收藏虚荣;海马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孕者,吃它壮阳大概也只是基于稀奇的想象,完全没有现代药理支持。

最荒唐的是吃鱼眼明目,试问:你从鱼眼里摄入的维生素A含量,真能比得过胡萝卜吗?还是你只是喜欢咬破那一瞬的爆浆感?你若真想靠吃形获取超能力,那不如去吃雷达、摄像头和夜视仪,一口吞下,说不定能获得鹰眼般的视力,顺便送急诊科一份惊喜。

像什么补什么的逻辑无需思考,符合直觉审美,也便于传播。许多食补理念在没有现代生理学背景的古代,靠这种图像联想获得群众认同。而现代社会中,广告商、商贩和养生博主将这一逻辑包装得更玄乎,让人更容易上钩。

很多人希望通过吃东西缓解疾病、延年益寿、增强性能力,这些欲望催生出对食补奇迹的渴望,进而滋养了这一伪理论的土壤。在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类未经考证的说法蛊惑下,许多人把养生当玄学,对药物产生不信任,却愿意吃下一头猪的全身,只要有人说这个补

长辈说吃猪脑补脑,小孩要吃,叫孝顺;媳妇给婆婆煲猪肺汤,是好儿媳;老公吃狗鞭酒,是关爱夫妻生活。于是这些食补行为不仅是营养问题,更变成了情感与伦理绑架。质疑吃什么补什么不再是讲科学,而被视为不孝不懂事西化了

有人试图中西合璧,用英语那句“You are what you eat”来为吃什么补什么站台,实在是张冠李戴、强行碰瓷。“You are what you eat”本意是: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吃垃圾食品,身体就垃圾;吃营养均衡,人才精神。这句话强调的是营养成分、饮食习惯,与吃器官补器官毫无关系。它主张的是理性饮食,而不是形象类比,更不是猪脑玄学。硬要说这两者一样,无异于将节能灯理解为节省精力的人专用的灯,将自动挡误解为能自动控制人生方向的挡位”——荒唐得令人发笑。

吃什么补什么这一传统食补观念,说白了,是把人类对营养的需求降格为动物式的本能反应。它建立在以形补形的图像迷信上,却拒绝现代营养学、解剖学与医学的系统知识,最终成就的不是健康人生,而是一场场味觉与智商同步下滑的闹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