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陪小儿西部旅行回来,看影视人生的热评,伴着倒时差,和先生终于追齐以法之名。
其实黑社会犯罪这类题材我是不爱看的,但因为有郑雅萍和洪亮这样的亮色人物存在,还有,作品质量和演绎也很不错,我和先生看得还挺带劲。虽然也有扯的地方,但戏剧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理解。
这两天我和先生就故事背景还有人物,有过几次交流。他说,如果对号入座,他更容易成为李人骏或是许言午,他或许也能成为洪亮,但一定成为不了郑雅萍。
我又问先生,作品中,你最欣赏谁?他说,那自然是郑雅萍或是洪亮。那是什么阻碍了你成为他们?是个性么?他说,应该也是性格,还有就是顺应环境/文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违背原则的事情,肯定不会干。明知道对方在犯罪,还同流合污,那是绝对不会。但在中国那样文化和环境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先生的话语令我反思。我会以为,性格只占很少部分,文化则占大头。那样的人情文化之下,和领导对着干没有好处的。如乔这样的人,不仅会吃不开,还会有生命危险,是个悲情人物。在这样的文化之下,期待更多的乔出现,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剧中的乔还算是幸运的,有同学如洪亮惦记着他,恰巧还碰到了如郑雅萍的理想至上。
我说过,我看剧不仅仅是为了看剧,我喜欢对号入座,喜欢反思,希望娱乐的同时,也有收获。那么这个剧,迄今为止,我收获了什么呢?
我呢,是很不喜欢人情文化的,在我看来,那就是没有边界。我为啥那么在意边界呢?在我看来,边界就是自我。没了边界,就是没了自我。我那么在意自我的人,在那个世界生活不会如鱼得水。
还有,我是很不喜欢优越感这个东西的,它不会令我觉得安全。中国文化骨子里是等级文化,优越感是无论如何避开不了的。剧中我最不喜欢的人物要数李检的妻子,那个开发区的官员,还有一个就是她的小姨,那个兰书记。若和她们坐在一起,估计她们会分分钟感受到我的不合群。那我反感她们的什么呢?除了说的话冠冕堂皇,还有就是定夺他人命运的威权感,既得利益者理所当然的优越感,等。包括洪亮老丈人的一家。
可以理解吗?也算是。人家父母辈打了江山麽,为人民鞠躬尽瘁了麽,既然心里想着是为自家人谋福利,那可否就不要那么冠冕堂皇?我自小览尽官场众生相,始终融不进去,且最终更是渐行渐远。
我也问过自己和先生,我会成为谁?我大概率会成为张文菁或是郑雅萍,但我不会成为乔振兴。我会在绝望之前先离开它,因为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有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虽然我不喜欢中国的文化,但毕竟生于斯长于斯,我希望她会越来越好,尽管我对此是悲观的。
具体到作品是好看的,非常感谢中国文艺工作者们的执着,我也看了本届的白玉兰,依旧的真诚,依旧的动人。文化或许悲情,但依旧要致敬作品的出品人,算是,黑夜哪怕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还是会用它去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