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最忆是大连(上):星海/黑石礁

雲河 (2025-07-03 17:09:57) 评论 (4)
“日出樱花红胜火,春来海水绿如蓝,忆辽南,最忆是大连”…


 

去国之前(1984年之前),曾经走过中国的二十多个省和直辖市。当年中国还十分贫穷落后,但是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景色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不同,连公交车的售票方式都不同,在记忆中绝对不会被混淆。

其中最爱的,是海滨城市大连,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北京搭错车

如今中国每个城市的人,都说普通话,城市都高楼林立、似曾相识。对各个城市的场景记忆,常常是混杂的。

过去的城市,各有各的特色。我生长在北京,曾经住在西郊和东四十条一带。70-80年代中,我在北京几乎天天搭乘106路无轨电车;可十来年前回国,有一次搭上106路车,居然走反了方向,该往北却上了往南的车;坐了很多站,突然发现到了东单、过了长安街,此时才发觉方向坐反了。只因路两边有无数小商店,街景都差不多,令我这只凭靠路旁景物辨方向的人,完全迷失了方向。

江城水起落

又比如以前乘江轮到重庆,在朝天门码头要爬数百级台阶,看着肩负重担的挑夫艰难上行,是一生不灭的记忆; 2017年我再去重庆朝天门,长江水已经因修建三峡大坝而上涨百米,百级石阶沉入江底,“朝天门”的牌坊几乎淹没。而岸边的摩天大楼令我错以为是在上海或武汉。

说起武汉,原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后来很多水域被填平,建起了高楼;长江因三峡蓄水,到了武汉段的江面狭窄,已不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观,好似站在南方某条小河的岸边,长江大桥显得有些大而无当。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却也抹去了各地的特色,这一点倒是越来越像美国了。

最美星海尚在否

我在大连读书的第一年,生活很艰苦,每天对着粗糙、难以下咽的玉米饼子发愁。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活跃,生活迅速得到了改善。

先天优越性:无论如何,大连地处狭长半岛的顶端,东面是黄海,西面是渤海,先天自然条件优越,到处可见海天相连。不过这分界处的海水,蓝色的一边是黄海,黄色的一边是渤海。

在我心中,大连一直是中国最美的城市(厦门、青岛可以排第二)。大连在殖民时期已达到了现代化水平:有宽敞、安静、大气的城市设计,有许多不张扬却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也有舒服的私人生活空间。

老电车与滩涂:记得1978年3月,我从山西的山沟去大连读书。在大连某所大学教物理的五姨妈送我去学校:搭乘有轨电车,票价4分钱。在铁轨上电车铛铛响着摇着、缓慢前行。在晃悠悠的电车上,突然看见窗外有大海和盐田滩涂,我心中的“一切污泥浊水”立刻都被“荡涤”了(当年有句革命口号“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指“清除一切反革命势力”)。

海滩隐私公园:学校靠近星海公园,我每周至少要去公园的海滨漫步三、四次。海滩和树林中几乎没有人,但是并不显得荒僻,只觉得静谧中带着一点迷蒙和神秘;春天时,樱花在海边悬崖上怒放,带着一丝美到绝境之感。

面对着轰然的海潮声,丝毫感觉不到喧嚣,伴着潮声在岸边漫步,反倒会异常的安静和放松。星海公园的最迷人之处是:面对着最广阔的海面,却隐匿着最幽美隐私的花间月下。   

粗鄙/现代化:不过,1994年我回校时,看到星海公园已被改造,跨海大桥已修通,人们津津乐道“薄书记”对大连建设的功劳,我心却在隐隐作痛。就似在苏州园林里,看见了突兀的现代高楼和钢筋水泥桥,粗鄙而霸道,有种被人“横刀夺爱”的痛,却不敢批评,怕被人批驳反对现代化和创新。

当原来低调的完美私密空间,被许多僵硬的建筑物线条撕扯,好像在精美低调的真丝旗袍外面缝上了几条貂皮。那蓝天碧海小岛的丝滑景致,被粗暴地切割开,显得毫无情调、残缺不全。很多人会说我矫情,其实我并不反对现代化,只是大自然的天际线和蓝色海岸线是那么美,破坏它们就像是“暴殄天物”。如果选一处稍微荒僻和广阔的地方破土开天,岂不是更能增添现代化的景致和经济效益呢?

清除海底礁石:星海公园看着很美,但原来水下有许多礁石,礁石上有锋利的海蛎子壳。有一次我游泳时不小心踢到礁石,一阵尖锐的切割扫过脚部。我当时没有马上感觉到痛,但是回到岸边冲洗伤口,发现了无数细密而入骨的切割线,间隔不足一毫米。去卫生所包扎之后才感觉很痛,过了四十多年,一到阴天还会隐隐作痛。所以我非常支持用现代化手段,炸掉海水下的锋利礁石,保证海滨浴场的安全。

黑石礁

其实离学校更近的是黑石礁,也是4路有轨电车的最后一站。黑石礁和星海的海滩其实连成了一片, 只是黑石礁这边的海岸布满了黑色的礁石,据说是海上喀斯特地貌。记得还有一些水下岩洞(涨潮时隐入水下),黑石礁没有星海的秀美,略显狰狞,却更原生态。

现在的黑石礁成立了一个国家地址公园;当年那里是比较荒僻的,甚至在赶海的时候,海滩上也没有很多人。海潮带到岸上的海带等海物,也常常堆在岸边没人捡。我曾经在退潮的那片滩涂上捡到过海参。至于海蛎子,那更是举手之劳,随便就捡一大塑料袋,我们那时候会把海蛎子拿到教学楼清洗(教学楼地形低,不会断水,宿舍地形高,常常断水),然后拿回宿舍用煤油炉煮熟,非常新鲜美味。

那时候的生活品质很粗放,但是充满了朴实的情趣和快乐……。

下一次再说另外几个“景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