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将从传统中药黄芪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与广泛使用的西药甲氨蝶呤(MTX)相结合,可有效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炎症。
他们的研究为解决耐药性和长期用药副作用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药理学报》和《白细胞生物学杂志》,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难以长期控制。当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细胞时,就会引发此类疾病,导致各种组织和器官受损。
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用药来控制症状。尽管MTX常被用作一线治疗药物,且能有效缓解炎症,但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耐药性,而高剂量使用则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肝毒性。
由港大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林翔教授和沈建刚教授领导的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对过去40年来用于治疗五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1,640种传统中药配方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
该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小鼠模型和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证明黄芪可以抑制“T滤泡辅助细胞(Tfh细胞)”,这是一种已知在风湿病中攻击健康组织的免疫细胞。
有趣的是,虽然 MTX 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但研究发现它并不能有效抑制 Tfh 细胞,甚至可能导致其数量增加。
相比之下,黄芪表现出有效调节Tfh细胞活性的显着能力,凸显了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巨大治疗潜力。
此外,研究团队首次成功从黄芪中分离出一种名为毛蕊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该化合物可有效抑制人类和小鼠的Tfh细胞反应。
他们还发现,毛蕊异黄酮是第一个抑制BATF的抑制剂。 BATF是控制Tfh细胞分化的核心蛋白。由于BATF在人类和小鼠中几乎完全相同——结构相似度高达99%,这些发现为跨物种治疗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毛蕊异黄酮能够精准抑制BATF的功能,从而抑制Tfh细胞活化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毛蕊异黄酮能够突破MTX的治疗局限性。
毛蕊异黄酮与MTX联合使用时,表现出显着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即使在实验性干燥综合征小鼠的慢性炎症期,联合疗法也能对受影响的靶器官提供显着的保护。
港大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林翔教授表示:“将黄芪毛蕊异黄酮与MTX结合,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毒性,同时提升疗效。此方法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显着降低了MTX的用量,从而提高了整体治疗的安全性。”
研究团队近期已为毛蕊异黄酮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是中医药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这项研究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有望克服长期服用MTX引起的耐药性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该疗法有望推广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化提供循证支持。
此外,研究小组还开发了一种“干燥综合征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准确重现患者的免疫失调。
他们利用该模型验证了联合疗法在干燥综合征人源化小鼠中的疗效,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该研究结果在 2025 年欧洲风湿病学会联盟 (EULAR) 年会上公布,并发表在《风湿病年鉴》上。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7-combined-therapy-chinese-herb-astragalus.html?utm_source=nw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w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