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政府”与数字“乌合之众”——从秦晖先生的新见谈起(1)
老 茶
秦晖先生在其新著《拯救德先生》对美国近期政治一改悲观基调,发表了两点新见:
近年来,对民主的危机已有许多议论。但不少说法我以为是远远没有说到位的。
其一就是完全怪罪于某个“坏人”。尤其是在民主国家的“党争”传统中这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我认为,正如把当年苏联的解体都归之于戈尔巴乔夫“背叛”的浅薄之论那样,今天的民主国家危机如果只归咎于某个“反向的戈尔巴乔夫”,同样是没有解释力的……
(其二)有人认为选出“坏人”说明选民糊涂,而选民糊涂,又被归咎于互联网自媒体的“快餐”信息泛滥导致了受众的弱智化。确实,“网络时代的民主”给民主机制的运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但机制的问题不等于选民“弱智化”。我们只要回顾中国,当十多年前互联网兴起、而严苛的网络管制尚未出现时,那时中国的网络舆论是个什么场景?是“网络启蒙”,还是“网络弱智化”?经过那个时代的国人都不难判断。显然,正是由于那时的“网络启蒙”促进了“宪政梦”令专制者害怕,才导致了后来越来越严苛的网络管制与封锁【1】
其实,鲜有人会把美国民主的危机完全归罪于某个“坏人”或者完全归咎于“网络弱智化”。而从实然层面说,这两者都是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川普的支持者,即使视之为伟人者,恐怕也不会把他当做传统的“好人”;网络、社交媒体对当今美国的政治生态的强烈影响也显而易见。
所不同的是,对这两者之作用力方向、作用力大小的判断,人们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而秦晖先生在这两个问题上,都似乎过于乐观。本篇短文先从第一个问题谈起。
秦先生前面一段话让笔者不由想起,百余年前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蔡元培、胡适、丁文江等所提倡的“好人政府”。一
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二期发表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宣言——《我们的政治主张》,由胡适起草,蔡元培领衔,丁文江、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行知、梁漱溟等共16人签署。
这篇宣言,提出“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共同目标。又提出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并认为政治改革的惟一下手工夫,“在于好人须要有奋斗的精神”,“向国中的恶势力作战”。
这干自由知识分子,不止于坐而论道,而且起而行之。丁文江早就考虑组织一个“好政府党”。在《答关于的讨论》一文中,他主张:第一,是要保存我们做“好人”的资格;第二,是要做有职业的人,并且增加我们职业上的能力;第三,是设法使得我们的生活程度,不要增高;第四,就我们认识的朋友,结合四五个人,八九个人的小团体,试做政治生活的具体预备,倡办《努力周报》,就成为“干”政治的第一步。
让今人匪夷所思的是,宣言发表仅仅四个月后,在吴佩孚等的支持下,王宠惠竟然署理国务总理,出面组织内阁,挑选罗文干任财政总长,汤尔和任教育总长。这届内阁史称“好人政府”。书生未老,实践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就来了。
可惜的是,这届内阁仅仅维持了两个月零六天,便倒阁了……从此,好人政治主义似乎成了笑柄。
有人作过这样有趣的对比:
就在“好人们”的主张发表后两个月,与“努力会”几乎同时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如果说中共“一大”是组织建党,“二大”时,中共便也有了自己的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个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对比同时期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前者非常谨慎,甚至有点缺乏自信,后者则是坚定不移。【2】
在过去的百余年间,一直存在着“精英与痞子的赛跑”(王军涛语),而且精英一直输掉了比赛。回顾这百年史,最令人寒心的是,现在的绝大多数的所谓精英,连赛跑的愿望也没有。
“好人内阁”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赛道。在《努力周报》上联署《我们的政治主张》的16人中,李大钊和徐宝璜英年早逝、高一涵改变自由主义立场外,其余人等一直在努力,真正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努力派”:
1923年,张慰慈出版《英国选举制度史,后先后出版《英国政府纲要》、《市政制度》、与徐志摩合办《晨报副刊》,发表了大量关于妇女、婚姻、家庭及批判苏联的文章;1925年,陶行知创刊中国第一份专为农民发行的报纸《农民旬刊》,以后先后创办晓庄师范、 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1925年,朱经农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后先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常务次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1926年,丁文江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为谋划大上海的布局殚精竭虑;同年起,陶孟和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负责人,致力于社会调查事业;1927年,王徵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司长,后先后出任铁道部常任次长、铁道部理财司司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中东铁路董事长; 1927年,王伯秋担任杭州市政府参事,以后先后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军法官、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长乐县县长等……
“努力派”中最值得提及的当然是胡适。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共同创办《现代评论》周刊;次年,参加北京善后会议,并参与起草部分会议文件;再次年与其师郭秉文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1927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次年在《新月》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成为中国“人权运动”的开端和标识……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他高举自由主义的大纛,迄今还在台湾猎猎作响,护佑着那一方水土。
二
百年后回眸,正是让人唏嘘。不只是精英输掉了赛跑,而是今天的精英远远输掉了先贤。百年星移斗转之后,时贤们甚至都没有找到赛道,他们常常面目不清。
何以如此?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恶政!
恶政,有两个层面,一是制度之恶; 一是制度不恶,但有缺陷,恶人利用制度的缺陷上台来制造罪恶,希特勒、墨索里尼就是例子。
美国目前的危机当然有种种背后的社会、经济、历史、制度缺陷的根源。问题无论何时,知识分子无论在何种“实然”的条件下都不该放弃追求“应然”的努力。
民主该是个什么样子?美国该是个什么样子?美国今日之执政府是在增进民主价值还是相反?
这个还有疑问吗?
《拯救德先生》一书中说:
捷克斯洛伐克要到1918 年才独立,到 1938 年苏台德事件时才 20 年历史。而乌克兰属俄不仅晚了 600 多年,独立时间也更长。1991 年乌克兰独立,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时已经 23 年。如果普京“管教小兄弟”的霸道逻辑成立,那希特勒是不是更有理由管教捷克人呢?【3】
论及布恰惨案,秦晖先生这样说:
基瓦对布恰惨案如果能拿出什么过硬材料,还是不妨一听。但他能吗?他一个战前已宣布不回乌克兰的人,在远离现场的莫斯科发表了一段自拍的视频,称布恰事件是由乌克兰自导自演的,策划此事的,则是英国军情六处。呵呵,“自拍的视频”!这就是国内普粉说的“真相”?那当年汪精卫“自说的音频”如“中日亲善”等,可以用来作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吗?
……布恰惨案的残酷震惊世界,引起的谴责声浪和援乌压力终于使西方的绥靖主义者反思。默克尔、施泰因迈尔等都在为当年对普京的软弱而检讨。“挤牙膏”式的西方对乌武器援助,也在布恰惨案后被“挤”上了一个新高度。
秦先生种种的质问掷地有声。
与许多知识人相信“是非成败转头空”之时,秦先生却说:“如果普京吞并克里米亚是有道理的,那希特勒就有一百倍的道理把苏台德吞并一万次。如果连俄乌战争的是非都分不清,世界上就再没有任何是非可言了。在古往今来所有的侵略行为中,没有比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更蛮不讲理的;在这一点上,普京已经超过了希特勒……有一万个理由谴责俄罗斯,却没有一个为俄罗斯辩护的理由!”
是非有时就是如此简单。孔子云“逝者如斯夫”,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水的真理,常常是简单的,许多人却愿意把水搅浑。
但愿我们能向秦晖先生学习,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而如何面对川普冲击波,也盼望秦先生向自己学习,不要“面目不清”。
今年恰逢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缅怀先贤,当希特勒出现时,先别着急去讨论希特勒产生原因,而是要在人类的至暗时刻,奉献汗水、泪水乃至鲜血,去捍卫自由!
【1】秦晖《拯救德先生》自序第6-7页
【2】转引自网络: https://www.sohu.com/a/396961627_621014
【3】秦晖《拯救德先生》下卷第505-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