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不认江苏

当你在外地问起一个人你是哪里人呀?对方若是江苏户口,大概率不会回答你我是江苏人,而是略显骄傲地说:我是南京人”“苏州人”“扬州人甚至徐州人,仿佛江苏这个大帽子戴上去,反倒显得模糊不清,索然无味。

江苏的地理构成,犹如一个被硬性拉拢到一起的联盟——苏南、苏中、苏北三足鼎立,各自为政。苏南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走的是精致路线,GDP爆表,人均收入不输欧美发达国家,民间流传着一个无锡人,抵三个南京人的经济自豪感。而苏中地区如扬州、泰州、南通等,在南北夹击之间保持着低调与温和,像中间派议员,既不能得罪苏南的经济权贵,也不能冷落苏北的劳工兄弟。至于苏北——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地,历史上曾是楚文化的外延地带,如今则是江苏的经济洼地,在省级资源分配中,长期处于边缘状态。

换言之,江苏虽然地理上是一个省,但文化上至少可以分成吴文化、金陵文化、楚汉文化三大块,每一块都自成体系,互不统属。与之对照的是——比如四川,无论你是成都人、绵阳人、南充人,大多数时候你愿意说我是四川人,因为四川人在文化、语言和饮食上的同质性极强,身份标签可以统一包装,外宣统一口径。而江苏则像一个强行拼接的豪门家庭,孩子们表面姓,骨子里却姓”“”“”“



这种不愿认江苏人的表现,更多来自于一种地方荣誉感的张扬。当你说我是苏州人,你其实是在说:我是那个人均GDP全省第一、昆曲发源地、吴侬软语、园林如画的苏州人。我是南京人,既代表六朝古都、中华文脉,也暗示着你可别以为我是那种没文化的暴发户。这种强调我不是泛泛的江苏人,我是某某市的表述方式,是一种文化精英主义式的地域划分,仿佛说得更具体一点,就能将自己从那些我们不是一类人的同省兄弟姐妹中剥离出去。

这在全国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社会现象。广东人会说自己是广州人深圳人,但说自己是广东人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浙江人无论是杭州、宁波还是金华,通常都愿意说浙江人,因为省级标签本身就已经够光鲜了。但江苏不同,它是全国经济排名第二的省份,却是全国内部认同感最弱的省份之一。

如果将江苏比作一栋三层楼的别墅,那么苏南就是高耸入云的楼顶别院,苏中是结构牢靠的主楼,而苏北,则像个被人遗忘的地库。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崛起迅猛,无锡、苏州GDP全国领先,不仅本地居民富得流油,大量外来人口也涌入谋生。而苏北地区则长期面临人往苏南走,财往南边流的窘境,虽然也有工业开发区、农业现代化等亮眼工程,但总体上仍难与苏南比肩。

在这种长期的结构性不平衡之下,苏南人产生了一种近似经济贵族的心理:我之所以强调我是苏州人而非江苏人,是因为江苏这个称呼,并不能真实反映我的经济地位与文化品位。反之,苏北人在面对外人时,往往选择具体到县级单位的表达,比如说我是宿迁泗阳人而非江苏人,既是身份的保护机制,也是对某种阶层化偏见的下意识规避。

文化的根,语言为本。江苏的语言地图,几乎可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苏南说的是吴语,带着柔婉音调和丰富变调,南京则属于江淮官话系统,口音偏北,到了苏北,更是几乎可以直接讲山东话。一个苏州人去徐州,如果不是有字幕辅助,大概率一句话也听不懂。在这样的语言差异下,文化认同自然难以形成统一共识。语言的陌生,意味着情感的隔阂,也让同一个省份内部的人际交流充满障碍。苏南人笑言:去苏北就像去东北。这种略带调侃的表述,背后折射的是一个省份内部缺乏文化同质性的尴尬。而在其他省份,比如湖南、江西、安徽,即便有语言差异,也不至于如此巨大。江苏之所以成为全国最不像一个省的省份,原因之一,是语言上的断裂导致文化共识难以建立。

江苏这块土地,直到清代才正式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省级单位。更早前,南京属于江南省的一部分,而苏州、无锡等地则归属于浙江。徐州、宿迁等地,在历史上甚至被划归山东、河南。在这种历史行政区划长期变动的背景下,江苏人这个身份,直到今天仍然带着一丝被组合出来的意味。也因此,江苏人这个称呼,没有足够的历史沉淀,来支撑它作为一种共同身份的文化力量。

对比之下,山东人、陕西人、四川人等称谓,早已与地域文化紧密绑定,一说我是四川人,自带火锅、辣椒、麻将和热情奔放的情感标签,而江苏人这个词汇,却像是一个不甚具体的地理名称,不足以承载情感认同。

江苏省外的人往往以为江苏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仿佛人人都住园林、吃早茶、乘高铁、听昆曲。可他们不知道,江苏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大、省内南北收入差异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外部对江苏人的认知常常是片面的,这种误解反过来加深了省内人的身份危机:你说我是江苏人?可是我家那边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不到苏州的一半;你以为我家在河边喝茶,其实我家在盐碱地种苞米。这是一种双重撕裂的结构:对外,不认江苏这个标签;对内,彼此形成隐性的等级链条。

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看似日常,实则尖锐。它考验着每个人对自身身份的归属认知。而江苏人这个称谓的尴尬,正是现代中国认同困境的一个缩影。这场谁是江苏人的认同游戏,也许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但当我们下一次再说我是某某人时,或许会多一丝理解,也少一点偏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