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格·阿贝尔:巴菲特接班人的低调光芒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格雷格·阿贝尔:巴菲特接班人的低调光芒

奥马哈的股东大会散场后,我站在会场外,雨后的空气带着点凉意。人群还在议论纷纷,话题绕不开一个人——格雷格·阿贝尔,那个被巴菲特等了20年、终于推到台前的接班人。

“他凭什么?”有人问。

我笑了。巴菲特这老头,连买瓶可乐都要算计性价比,挑接班人这种大事,他能不掂量到骨头里去?格雷格·阿贝尔,不是偶然冒出来的黑马,而是巴菲特用半辈子眼光雕琢出的答案。

1. 巴菲特为何选他?答案藏在20年的观察里

沃伦·巴菲特挑人,从来不看光环。他选查理·芒格,是因为芒格的脑子像台精密仪器,补齐了他的盲点。选格雷格·阿贝尔,逻辑没那么复杂,但更像一场长跑的终点。

阿贝尔1992年加入伯克希尔旗下的中部能源公司,那会儿他才30岁出头,一个加拿大小伙,带着点会计师的严谨和工程师的务实。巴菲特第一次注意到他,不是因为他会讲故事,而是因为他干活太稳。

能源行业,烧钱慢、回报慢,还容易踩政策雷。阿贝尔接手后,把中部能源从一家地方电力公司,盘成了伯克希尔能源帝国的顶梁柱。财报年年漂亮,风险却低得像教科书。这可不是靠运气——能源这行,一个决策失误就能烧掉几十亿。

巴菲特后来说:“格雷格让我睡得安稳。”这话听着简单,背后是20年零失误的信任。

但光干得好还不够。巴菲特挑接班人,还要看“心”。他要的不是华尔街的明星经理,而是能把伯克希尔当家、把股东当家人的人。阿贝尔从不炒作自己,股东会发言惜字如金,私下连豪车都不开,住的还是奥马哈的普通社区。这种低调到骨子里的性格,和巴菲特如出一辙。

2. 阿贝尔的独特之处:不犯错的“ boring genius”

如果你期待格雷格·阿贝尔像巴菲特那样,满嘴金句,幽默得像个脱口秀演员,那你得失望了。他上台讲话,语气平得像在念财报,眼神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

但别被这“无聊”骗了。阿贝尔是个“boring genius”——用巴菲特的话说,“他是个让人放心的家伙,脑子却快得吓人”。

(1)执行力:从能源到铁路,他盘活了伯克希尔的实业

过去十年,阿贝尔几乎管遍了伯克希尔的非保险业务——能源、铁路、公用事业、制造业。这些行当,没法靠讲故事圈钱,拼的是细节、执行和不翻车。

拿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BHE)来说,阿贝尔接手时,它只是个区域性玩家。他硬是带着团队,把BHE打造成全美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之一,风电、太阳能项目遍地开花。2020年,BHE的净利润占伯克希尔总利润的近10%,这还是在疫情冲击下。

再看铁路业务。2009年伯克希尔全资收购BNSF铁路公司,阿贝尔后来接管运营。铁路这行,成本高、周期长,稍有差池就是巨亏。他优化线路、升级技术、压低成本,愣是让BNSF的利润率年年攀升,成了伯克希尔的现金奶牛。

(2)风险控制:不犯错是最大的本事

投资圈有句话:聪明人赚大钱,稳的人活得久。阿贝尔是后者。

能源和铁路,政策风险、市场波动、环保压力,哪样不是雷区?阿贝尔却像个老司机,开车稳得让人忘了他在开车。2015年,油价暴跌,能源行业哀鸿遍野,BHE却逆势增长,靠的就是阿贝尔提前布局的多元化资产和成本控制。

巴菲特常说:“第一条规则是别亏钱,第二条是别忘了第一条。”阿贝尔把这句话刻在了骨子里。

(3)人性化管理:他不是冷血的数字机器

别以为阿贝尔只是个财报机器。他管了几十家子公司,员工几十万,却极少听到裁员或劳资纠纷的新闻。2018年,BHE一个风电项目赶工期,工人加班到崩溃。阿贝尔亲自飞到现场,不光加薪,还给工人家属发了慰问信。这事没上新闻,但圈子里传开了。

他管企业,像管家。股东的钱,他一分一毫掰着花;员工的信任,他一点一滴攒着。这种“人味儿”,是巴菲特最看重的。

3. 阿贝尔的投资历史:低调但致命的精准

阿贝尔不像巴菲特和芒格,投资决策的聚光灯很少落在他身上。但他在伯克希尔的投资履历,精准得像手术刀。

(1)能源领域的“先知”

2000年代初,可再生能源还是个烧钱的理想主义概念。阿贝尔却力推BHE投资风电和太阳能,理由简单:“化石能源迟早被政策卡脖子,新能源是未来。”事实证明,他赌对了。今天,BHE的可再生能源资产占全美市场的15%以上,估值翻了几番。

2024年,AI热潮推高数据中心需求,能源消耗暴增。阿贝尔早几年就布局了数据中心电力供应,2025年股东大会上,他透露伯克希尔正加码这一领域。这不是追热点,而是提前埋下的棋子。

(2)并购中的“隐形推手”

伯克希尔的并购案,表面上是巴菲特拍板,但阿贝尔常是幕后操盘手。2010年,伯克希尔收购BNSF铁路,谈判桌上阿贝尔的尽调报告让卖方哑口无言。2020年,伯克希尔收购Dominion Energy的天然气资产,阿贝尔又是一把手,硬是把价格压到让巴菲特偷笑。

他的投资哲学,和巴菲特一脉相承:不追风口,只买有“护城河”的资产,赚慢钱,赚稳钱。

4. 他如何延续巴菲特的传奇?

2025年股东大会上,阿贝尔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我不会成为巴菲特,但我会让他的精神活在这家公司里。”

这话不是谦虚,是格局。

巴菲特的时代,投资靠直觉和经验,像老猎人凭嗅觉捕猎。阿贝尔的时代,面对的是AI革命、碳中和压力、数字化浪潮和地缘政治的暗流。他得用新工具,解新难题。

他已经在行动。比如,他推动伯克希尔悄悄布局AI驱动的能源转型,比如数据中心电力和储能技术。比如,他建了一套“接班人体系”,确保伯克希尔不靠某个人,而是靠机制活下去。

阿贝尔不追求当“下一个巴菲特”。他要的,是让伯克希尔成为一家“永续的机器”,无论谁掌舵,都能稳稳向前。

5. 为什么他是那个“对的人”?

散场后,我和一个老股东聊起阿贝尔。他叹了口气:“巴菲特走了,我本来挺慌的。但看到格雷格,我踏实了。”

是啊,阿贝尔没有巴菲特的风趣,也没有芒格的哲学家气质。但他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像你把毕生积蓄交给他,能睡个好觉。

巴菲特选他,不只是因为他聪明、稳重、可靠。更因为他懂伯克希尔的灵魂:把股东当家人,把公司当家业,用最朴实的办法,守护最珍贵的信任。

尾声:一盏灯,点亮另一盏

奥马哈的夜色里,我想起巴菲特说过:“接班人不需要复制我,他得比我更适合这个时代。”

格雷格·阿贝尔,就是那个“更适合”的人。

他不是耀眼的明星,而是低调的灯塔。巴菲特的光芒渐渐隐去,但阿贝尔接过了火种,点亮了伯克希尔的下一程。

传奇,从来不靠一个人。

它靠传承,靠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照亮更远的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