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日记(57)裁缝的心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陪太太去位于打浦桥的田子坊, 主要是去裁缝那里,改我的西装裤子,在美几年生活下来,没有了以前国内常有的吃饭应酬,以及经常锻炼身体的关系,原来的裤子需要廋身了:)。

    一年没去田子坊了,发现游客依然是熙熙攘攘的,只是门口多了两个保安,也许是岁末年初的缘故吧。





     老陈是我们交往数十年的裁缝(以前一直叫他小陈的),他是我老乡,浙江宁波人,在上海已经闯荡了几十年,从刚开始替人帮工,到独当一面开裁缝店,后来又成为著名演员奚美娟的御用裁缝,现在又为当红演员江疏影,拍弘扬中华传统服装--旗袍的电视片,也算是成就了一段小裁缝变成大裁缝的佳话。

    他看到我太太,非常开心,毕竟整整五年没见了,当我太太问起他现在生意如何时,老陈一番话,说出了现在的困境。

     表明上看,田子坊游客还是络绎不绝,但买东西的人很少,你们看不到以前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者了,人们只是来这里休闲放松,但消费并不多,虽然田子坊的租金下降了不少,但他这个裁缝店依然举步维艰,难呐。

     他突然问起我澳洲大舅子的情况,说他萌生了去澳洲发展的念头,他问悉尼应该也有唐人街吧?那里有那么多华人,裁缝肯定能赚到钱!我的天呐,他都51岁了,还想去国外拼搏,真是佩服!

     今天是回沪以来空气质量最差的. 中度污染,AQI 166,其中主要污染物是 PM10,和PM2.5,分别为 157和 123, 天空中仿佛有层薄纱,究其原因,气候因素使然,上海夏天主导风向是东南风,来自海上,所以空气自然新鲜,但一到冬天,西北风占了主导地位,顺便就带来了空气污染,说明国内环保尚未成功,中国仍需努力。



     放眼望去,窗外灰蒙蒙的,可花园里,人们舞照跳,也许上海人对这点污染,已经习以为常了。



     随着回美时间的日益临近,开始有点想念马里兰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的日子了!

canhe 发表评论于
裁缝人到中年出去打拼,不怎么容易的,国外的人穿衣没有国内的人讲究的,皮卡兄的西装裤子即便是好料作,在美国一定也是重新买,而不是去请裁缝改的,一般人就更不要说了,买现成的穿的多。澳洲不知道。如果是厨师,出国打拼,他这个年纪,只要厨艺好,有中餐馆会请的。澳洲就不知情了,估计与美国差不多。陈裁缝的心愿可以实现,但万事开头难少不了,如是带了钱和手艺润,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祝福他心想事成。1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沈香也是刚回去过,对空气质量有感受:),不过上海现在主要是冬天不行,夏天好多了,祝周末快乐!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领导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他不适合来美国的,现在川普抓非法移民那么严,去澳洲或许是他听人说的,但我看如果打黑工也是有风险的,国外也不是遍地有黄金可以件:)。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十几年前我在上海经朋友介绍去裁缝店定做过两年开司米呢子大衣,一件黑色、一件粉色。我记不得了是不是田子坊,反正也是一个小巷子,很多裁缝店。在台湾,现在也有人去裁缝那里定做西服、衬衣什么的。国内的天经常是这样灰蒙蒙的。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过去出来的人能吃苦,奋斗到今天不能成为现在想出来人的样板。他虽然也不容易,但现在一定有不少钱了,在国外你要做华人生意贵了没人找你,便宜了你就赔:-)澳大利亚不知道,他要来美国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先生所言极是,他想出去拼搏,不是为自己,完全也是为了后代:),他设想自己先去悉尼,让孩子把布料海运过去,不愁没市场,我想只要打出为奚美娟和江疏影做的旗袍广告,应该会有市场:)。也不知他现在实施了没有,这种事情我们旁人也不能主动去问的,下次回国时可以联系他试试:)。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这个价格还要嫌贵啊:),国内裁缝太便宜了,关键是在美国我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有裁缝柜台,我想即使有。也一定很贵的:)。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老乡鼓励。如果转机不是在上下班高峰,打车去虹桥是个好选择,但如果是上下班高峰期间,还真怕堵车,你早就来美国了,我是经常出差,遇到堵在高架上时,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后来赶飞机,一直是坐地铁了。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这个我还真不敢给如今出主意的,我只是按他要求,告诉他如何去申请澳洲旅游签证,其余我也真不懂。不过我想,凭他的手艺,真的到了唐人街,还真能活的不错:),国外华人女士一定也有做旗袍的需求的:)。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尹宬真不容易!我对澳洲移民的规则也不懂,主要觉得他想走的路,或许不现实,办技术移民,难度很大,他甚至想先办个旅游签,去了再说:)。
格利 发表评论于
进美国不容易,进澳洲或加拿大相对容易一些。五十不算晚,为了生存或下一代仍可搏一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在北京和浙江的时候也去过裁缝铺子,都在家附近的。把裤腿改短,北京是只要10元/只,湖州是6元/只,挺便宜的,但在北京的邻居阿姨说贵,反正我干啥她们其中的有几个人都说贵,呵呵。。。我还在淘宝上买了块纯棉的黑布,是盖鸟笼用的,让北京的裁缝给缝制了一下,不包边,15元,价格还行。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好漂亮的片片,我们也去了田子坊,还介绍了现在去上海的朋友去。现在干啥都不容易,生意不好做。上一篇好文也拜读了,在中国的时候听出租司机说过,就是有行李还是有点不方便。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他突然问起我澳洲大舅子的情况,说他萌生了去澳洲发展的念头,他问悉尼应该也有唐人街吧?那里有那么多华人,裁缝肯定能赚到钱!我的天呐,他都51岁了,还想去国外拼搏,真是佩服!
==========

皮卡兄怎么没有建议他到美国?51岁还年轻,又是裁缝,手艺在身,轻装走线,创出一片新天地。:)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他都51岁了,还想去国外拼搏”- 51岁不算大。
尹宬1948年秋天从上海到北平燕京大学念医预系,五一年进协和,五四年参军,五六年毕业,分配到解放军胸科医院,五七年因为提了不该提的意见,说了不该说的话,被划了右。1980年近50岁的尹宬和儿子,两人兜里一共只有四十块美金,这是当时中国允许兑换的最高限额来美国探亲。美国不承认外国的医生资历,经过5年的努力尹宬通过了美国各种考试,成了美国医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