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敌人,不是“竞争对手”——斯科特参议员讲话评析(上)
作者: 蒋大公子
美国联邦参议员斯科特近日在一场演讲中,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共不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是美国的敌人。”他不仅用了极为鲜明而强硬的措辞,还条理清晰地解释了“脱钩”的紧迫性、台湾地位的正义性以及中共本质上的危险性。这番讲话,在当前中美战略角力加剧之际,格外醒目,甚至可以说是鹰派全面主导美国对华政策话语权的标志性时刻。
这篇演讲,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第一,它彻底击碎了“战略竞争”这种温和掩饰性的说法。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共的描述充满妥协与模糊,用词如“竞争者”“挑战者”“伙伴”,都掩盖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共是反自由世界、反民主价值、反文明秩序的制度性敌人。**斯科特将中共称为“恶魔”,指出它“威胁自由世界”,这不仅仅是政治语言,而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
第二,它把“脱钩”从可选项提升为国家生存所需。
斯科特指出,美国85%的无人机都来自中国,军方大量依赖中国制造的药物。而中共从美国赚取的巨额顺差,用来扩军备战、打压台湾、压制人权。如果这种关系持续,美国将为中共的扩张买单。
这就是“脱钩虽痛,别无选择”的逻辑——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
第三,它毫不含糊地表态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民主政体”,并强调美军应对台湾提供具体协防承诺。
斯科特称台湾不属于中国,这是公开挑战中共“一个中国”叙述的重要一步。他认为中共对台意图已非常明显,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
第四,它将香港黎智英案作为中共极权本质的缩影。
他提到黎智英遭单独监禁、港人被消音、自由媒体被摧毁,正说明中共的统治本质就是“压制、控制、恐吓”。对这样的政权,谈所谓“合作”与“引导”不过是自欺欺人。
中共是敌人,不是“竞争对手”——斯科特参议员讲话评析(下)
一、美国的鹰派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呐喊
在过去几年,鹰派常被视为“极端”,但如今,鹰派的逻辑正在变为主流。斯科特揭示的诸多事实——如中国制造的芬太尼每年夺走7万条美国人命,关键军需品依赖中国产地——不是理论,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二、对中共“经济脱钩”的决心,已成国家安全战略
“脱钩”不仅是贸易问题,而是国家生存问题。中共借助贸易顺差加速军备扩张、情报渗透、科技间谍行为。川普政府开启的关税、科技管控、供应链移出等政策,如今正被斯科特提升为全面战备模式。
三、台湾与南海问题:从模糊立场转向清晰表态
斯科特对台湾的支持不同于以往模糊政策,他认定台湾就是一个“民主国家”,应获得军事保护。这打破了“战略模糊”传统,释放出强硬讯号——如果中共动手,后果将不止于台海局部战争。
南海方面,他指出黄岩岛被占是“掠夺行为”,中共的扩张不仅侵犯邻国主权,更是对国际航行自由的挑战。
四、黎智英事件:一面国际道德的镜子
黎智英长期被单独囚禁,这不仅是中共对香港自由的终结,更是对全球民主国家底线的挑战。斯科特称他为“朋友”,表达出美国部分政界已将个体自由的受难,视为整场文明冲突的象征。
五、结语:鹰派的声音,正成为国家的方向
斯科特的讲话,不是“喊话”或“表演”,而是政策预演。他所表达的政治方向,正在成为共和党主流、乃至美国国家战略。他强调的“脱钩”、“防卫台湾”、“制裁中共高官”、“建立美台自由贸易关系”等举措,均已在国会层面获得实质推动。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的时代:不再对中共心存幻想的时代,不再以经济利益压倒人权与主权的时代。
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这番掷地有声的讲话——一个真正自由国家对暴政政权发出的清晰宣告。
编者评论与读后感
斯科特的讲话有如惊雷划破沉闷的国际局势,它点破了许多人不愿直视的现实——中共政权从来不是“可以谈的对象”,而是“必须遏制的敌人”。
他的讲话让我想起冷战时期丘吉尔对苏联的警告:“一个从柏林墙后面伸出的铁幕正在降下。”今天,这面“铁幕”正由中共在东亚和非洲延伸,而我们还在谈“经济互利”与“人文交流”吗?
他更让我想起雷根总统那句历史名言:“我们不妥协于邪恶。”而今,美国需要新的雷根,需要新的道德清晰、战略清醒与意志坚决。斯科特可能不是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但他的讲话代表了美国重新自我认知、重新找回价值基础的开端。
我们不期待战争,但我们更不能回避对抗邪恶的勇气。
这篇讲话不应只是新闻,而应成为教材,成为唤醒沉睡世界的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