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伦敦游记(3)白金汉宫、皇家骑兵换岗仪式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由于时差的缘故,我在伦敦的第一晚前半夜睡得好;中间去厕所醒了一次,后半夜就睡得不好。

第二天是周一,依然是英国复活节的假期。

早上我们前往白金汉宫,在圣詹姆斯公园站下车。该车站于1868年开通,是伦敦地铁中一座较为早期的地铁站。





出了地铁站后,沿着白金汉门路向前走。

这栋是由福音派创建的威斯敏斯特礼拜堂。建于1865年。



终于来到了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室。它是国家庆典和王室迎礼举行场地之一, 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了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延续至今日白金汉宫的形象。当前宫殿设有775间房间,其中花园是伦敦最大的私人花园。



白金汉宫前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守卫白金汉宫的御林军



我们来的时候还不到早上九点,游客还不算太多,但至少有一个旅行团来到。旅行团中有团友希望我帮她拍照,交谈后得知他们是从青岛出发的旅行团。后来,还有一对看起来像是自由行的华人情侣希望我帮他们拍照,交流后得知他们来自马来西亚。








稍后,我们来到白金汉宫东边的圣詹姆士公园。



十七世纪初,詹姆斯一世开始在此建造园林。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他此前一度流亡法国。法国王宫的优雅和精致,给这个青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英格兰国王后,他请人对公园的风貌进行重新设计,成为了现今一湖二岛的格局。



湖上的小桥



1664年,俄罗斯大使首次将鹈鹕引入该公园,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该公园;自此以后,已有40多只鹈鹕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家。

继续向东走。这里有几幢政府建筑,比如英国财政部、外交部。



这里这么多人排队,主要是想去帝国战争博物馆和二战时的丘吉尔战时办公室参观。



这尊铜像我原以为是丘吉尔。走近一看,才知道是Robert Clive男爵;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南亚建立霸权立下汗马功劳,是十八世纪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过程中的早期关键人物。

继续向前走,来到英国外交部大楼。



外交部现时所使用的大楼兴建于1861年至1868年间,最初为四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共用:外交部、印度事务部、殖民地部和内政部。建筑物由建筑师George Gilbert Scott 设计;尽管他原先想将其设计为一座哥德式建筑,但因为受到时任外交大臣的巴麦尊(对,就是在任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巴麦尊)影响,而改为意大利风格。





外交部大楼旁的马路名叫查尔斯国王大街;路尽头为建于1908年的查尔斯国王大街拱门。

就在这时,人有三急,准备去找厕所。可能是假期的缘故,几座公厕都关闭,只好走去昨天去过的西敏码头公共厕所。每人如厕要一英磅,只能用信用卡或者Apple Pay等支付,不收现金。而且厕所比较脏。



如厕完后,对着大本钟又拍了几张照片。



接下来,我们准备去唐宁街看看英国首相府。谁知道在街口被大铁闸给拦住了,还有几个军警在驻守。



唐宁街由乔治. 唐宁爵士所修建,街名亦以他的姓氏命名。唐宁本人是一位军人和外交家,曾先后为克伦威尔和英王查理二世效力。在后来,查理二世赐一块贴近圣詹姆士公园的土地予唐宁,那一块土地就是今日的唐宁街。唐宁爵士去世后,房产权被皇室收回。

1732年,英王乔治二世将唐宁街十号赐予Robert Walpole (即后世通称的第一任英国首相)。此后几十年,唐宁街的建筑进行了重建,大致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十九世纪时,唐宁街十号显得过于沉旧,大部分英国首相都拒绝入住;有些入住的英国首相要自掏腰包对其进行装修。

经过翻新后,从贝尔福(即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家园的Arthur James Balfour)开始,每任首相都住在唐宁街10号,从此奠定它作为首相府的形象,而唐宁街10号的黑色正门也逐渐闻名于世。



在撒切尔任首相期间,为了确保其安全,在唐宁街的两处街口都加装了大型铁闸;最初,一般公众要取道唐宁街前往白厅或圣詹姆士公园,都必先通过十分严格的安全检查,但铁闸在2003年进行了加固工程后,更禁止了一般公众进入唐宁街范围。在大型铁闸旁均设有警岗,有数名荷枪实弹身穿制服的警员驻守。

在唐宁街口停留了十秒钟后,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骑兵卫队广场(Horse Guards Parade), 准备观看皇家骑兵卫队换岗。



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在门口威风凛凛,游客们纷纷和他们合照。







进入后面的阅兵场,豁然开朗。



阅兵场原为白厅宫的比武场,在亨利八世时代用于举行各种比武(例如马上长矛比武)。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也用来举办每年女王生日庆典。自十七世纪以来,校场用来举行各种阅兵、列队式以及其他仪式。



阅兵场的南北南面都有座位席,但是不允许观众上去。主要是阅兵场南沿贴近首相府(唐宁街10号)后花园,有安保风险(1990年代曾发生过爱尔兰共和军利用停泊的汽车里发射迫击炮攻击毗邻的首相府的案件)。

皇家骑兵卫队的换岗时间为每天上午11点。现在离此还有大半个小时,可以在旁边逛逛。



阅兵场东面有一个皇家骑兵卫队博物馆,可以进去看看。



该部队由克伦威尔组建于1650年。查理二世复辟后,该部队先被解散,再于1661年重建,并被冠以“皇家”头衔。



十七世纪后期,皇家骑兵卫队主要从事在伦敦的治安工作。十八世纪后,又参加了多场欧洲战争、殖民地战争。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有参与,损失惨重。

图为纪念一战阵亡将士的纪念碑。



上午十点半,阅兵场上的游客逐渐增多。我怕到了换岗仪式开始时找不到好的位置,于是就先去占了一个前排的位置。

上午10:53,换岗仪式开始。一队穿红衣服的带甲骑兵从东边的拱门进入阅兵场。



过了几分钟,听到后面有骚动,骑警在分开人群;扭头一看,一队穿蓝衣服的带甲骑兵从西边的圣詹姆士公园进入阅兵场。



人马到齐后,队长在喊口号,然后双方相互对视;除了偶尔有马匹不耐烦转圈,大家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过了十几分钟,围观人群散了不少。我趁机接近一下维持秩序的伦敦骑警,拍几张照片。两名骑警正在互相闲谈。





差不多到了十一点半,红衣骑兵队长一声令下,手下人马跟着他浩浩荡荡离开阅兵场,向西前往圣詹姆士公园方向。



与此同时,蓝衣骑兵队长带领着手下人马穿过了东边的拱门;我们跟在他们后面,来到了白厅大道与拱门之间的空地;蓝衣骑兵队全体下马,牵着马走入马廊,结束了这次换岗仪式。



阅兵场旁的礼品店



离开阅兵场后,我们坐巴士到达特拉法加广场,再步行前往唐人街吃午饭。



这间餐馆只收现金,不收信用卡。





唐人街旁是伦敦Soho(苏豪区)。本来是当地的红灯区,现为著名娱乐区。



从苏豪区坐巴士前往大英博物馆。本来以为双层巴士很笨重,谁知道竟然能在狭窄的街道上左拐右拐。大英博物馆前交通拥堵,两辆小车停在道路左右挡道,竟然被双层巴士找到空间穿过,真是神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