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台湾行印象-花莲太鲁阁胜景
台湾行印象-花莲太鲁阁胜景
花莲太鲁阁胜景
太鲁阁,说实话我是在大姐2007年去台湾旅游后才得知的。太鲁阁的名气似乎没有阿里山和日月潭那样响亮,但在我到过的台湾风景里,最震撼,印象最深刻的非它莫属了。
太鲁阁是花莲北面到天祥之间的一个峻溪峡谷。天祥位于太鲁阁中心,是太鲁阁原住民的世居地,后因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改名。太鲁阁是从泰雅语“鲁阁”来的,“鲁阁”是桶的意思。这里地势险要,曾多次作为战场,因为易守难攻。它好似铁桶江山一样,故称“鲁阁”;太鲁阁(TAROKO)在当地原住民语言中有“伟大的山脉”的意思。
太鲁阁公园横跨花莲 ,台中,南投三个县,东临太平洋,西达台湾腹地,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中横公路在园中通过,东西相距180公里,海拔最高处3200米。
太鲁阁的山岩大都由大理石岩层构成,由于台湾中央山脉地壳的隆起运动,立雾溪河水年复一年地冲击侵蚀,使得大理石岩层外露,形成了太鲁阁崇山峻林重叠,山岭怪石巍峨的奇景;太鲁阁悬索吊桥横跨深谷则是台湾人巧夺天工的创造,太鲁阁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智慧于一体,交相辉映,气势宏伟磅礴。
太鲁阁山间云雾缭绕,步移景换,扣人心弦,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断;太鲁阁树木郁郁葱葱,空气一尘不染是天然氧吧,太鲁阁景致不仅养眼,也养肺养心,陶冶情操。
太鲁阁是台湾最美八景之颠,名不虚传!
左:花莲出发沿东海岸公路一路向北;右;苏化公路一路险峻,路经《清水断崖》景点

左:沿穿过太鲁阁的中横公路进入太鲁阁景区
右:“东西横贯公路”牌楼右侧的太鲁阁长春石刻

左:民国四十九年五月(公元1960年5月)太鲁阁横贯公路工程刻石
右:远处可见合欢山群峰
为开通中横公路运送物资所需,太鲁阁有众多隧道;从日据时期,甚至更早就开凿,共有七个著名隧道:九曲洞隧道,长春祠隧道,燕子口隧道,慈母桥隧道,绿水隧道,合欢隧道和白杨步道隧道。其中有些现在已经成为观景步道或观景隧道。
我们的车停在砂卡礑西拉岸隧道口,我们在此下车,徒步了据司机兼导游讲说是太鲁阁最精华的长春祠步道,大部分险峻的地段都是在车里经过,估计司机是出于安全和时间的考虑,我们在太鲁阁仅半天的时间。
左:穿过太鲁阁西拉阜(西拉岸旧名)隧道就是长春祠;右:长春柌观景平台

左:长春听涛;右:远观长春祠

太鲁阁长春祠是为纪念在中横公路建设中殉职的工程人员而建。里面供俸有226位殉职人员的灵位,以纪念这些伟大的英雄们!
长春祠

左:长春祠题记石刻,右:溪水清澈见底

左:长春祠下面的瀑布喷薄而出,长流不息; 右:长春祠旁边的沁亭闻琴

左:玉带桥?右:长春祠旁的楼梯,拾级而上还有风景哦!
远眺太鲁阁楼,为纪念中横公路建设中殉职人员而建(长春神寺),在长春祠后面步被称为云梯的380级石阶可达。庄严肃穆,背山面水,溪流终年潺潺不息,开山凿路殉职英雄安息于此,英名流芳百世。

左:2010年长春桥,右:2013年10月拆除重建后的长春桥

左:太鲁长春隧道;右:隧道内开辟东西贯穿公路遇难荣民祭奠台

中横路在山崖,隧道,临海公路穿过

砂卡礑步道边悬崖险峻,不时会有飞石下落

弥陀巗石

悬索吊桥使天堑变通途

旧时吊桥



燕子口,慈母桥,香雪海,天祥碑
燕子口,太鲁阁峡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岩石经流水腐蚀,产生了许多小洞穴,引来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间聚集,觅食或筑巢,形成“百燕鸣谷”“燕鸣响谷”的奇景,因而得名。现在燕子已经被车流,游客人群驱散。


太鲁阁地势险要,曾多次作为战场,随处可见石头碉堡,易守难攻。

太鲁阁分内外两部分。慈母桥文祥碑以东是内太鲁阁。最精彩的九曲洞,因为地势险峻,有飞石落下砸伤游客,暂没开放,据说再开放时,游客进入都要带安全帽了。
太鲁阁的山石都是大理石,它又有大理石山峡之称

立雾溪上的慈母桥。相传有一位母亲每天给进山的儿子送饭,有一天儿子没来吃饭,但母亲还坚持每天送饭,在这座桥上宁立眺望等待,相信儿子只是迷路,不是被洪水淹死。
蒋经国先生听说了这个动人故事后,重新修建了这座桥,并命名为慈母桥。后方是蒋介石为母亲建造的慈母亭。架桥的石头因为酷似一只青蛙,亭子就立在蛙头上,因此人们称这块石为青蛙王子。

太鲁阁天祥的香雪海,一片梅林,可惜我们去时不是开花的时节

民族英雄文天祥纪念石碑

云雾缭绕群山怀抱中的水墨天祥,钟灵毓秀之美令人陶醉

我们的台湾环岛四天三夜游到太鲁阁天祥就结束了。太鲁阁不但自然景色丰富多彩,人文历史也同样地丰富。我们半天的太鲁阁之行真的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到此一游打卡而已。
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要徒步走遍太鲁阁的观光步道,循长春祠后面垂直山壁之字形380石阶云梯,登矗立在山崖之上的太鲁阁楼和最高建筑钟楼,居高临下,俯瞰立雾溪曲折河道和峡谷风光;太鲁阁美景尽收眼底。
太鲁阁是喜欢户外运动人们徒步旅行,攀岩爬高,热爱大自然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喜欢研究山川河流变迁地质爱好者的好去处,当然也是喜欢山珍野味,水鲜野菜吃货们爱去的地方。
(待续)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听说太鲁阁,景色很美,那大理石纹路真漂亮,还有那么多传说。荷姐半天就拍了这么多美照,赞!问好荷姐,周末愉快!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太鲁阁真是景色优美,地势险壑 ,姐姐捕捉了这么多好地方,以前都没听说过,真是补习历史、舒心赏景的好地方。周末愉快!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采心好!没去你家读新篇呢,就等着欣赏你的留评呢。重读时,网上看到“百燕鸣谷”,完原文用了“燕鸣响谷,肯定也是网上哪里抄来的,本想再搜搜哪个是成语再取舍?结果忘了,两个都放上了,那纹理漂亮的大理石我倒没想到搬进厨房,想到的是有博物馆展览的用镜框装饰的大理石,小小一块就号称稀世珍宝,真这样的话,太鲁阁山峡就是无价之宝的富山了。蒋家父子都很有孝心,令人心生敬意。蒋经国先生艺术审美观不够时尚,可能觉得灰褐色的群山和绿荫丛中红色最醒目吧。采心好分享!采心周末愉快!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百燕鸣谷”“燕鸣响谷”那个地方令人向往。。。大理石”的花纹太美,会让人眼馋得想搬进家里做厨台。慈母桥的故事好动人:))只是桥的颜色嘛,有点儿太“响亮”,少了几分母爱的浓重和深沉的感觉:))
赞赞,有个好周末!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采心好!也给采心上枸杞菊花茶!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珊瑚姐好!谢谢你来坐沙发破冰!给你上刚泡的枸杞菊花茶。是的,我也在网上看到太鲁阁因去年四月三日的地震,破坏很严重,还时有余震发生,落石不断。看来我这辈子没法重游太鲁阁了。我们那次四日三夜游,太鲁阁压轴,这么丰富壮观人文历史深厚的地方只呆了半天,太鲁阁的面纱一角都没撩完,实在是遗憾。你们能在太鲁阁过夜用餐一定更是印象深刻,更享受。谢谢珊瑚姐分享!珊瑚姐周末愉快!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跟珊瑚蹭沙发:))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去年地震后,太鲁阁已关闭了。据说修复要七年。我们最喜欢的“山月村”也关闭了。我们曾在那住过一夜。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2232/202305/16290.html
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