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新竹想到清华人的特征



在台湾参观国立清华大学的文章写得太长,引言部分都可以成文。因为这所著名大学对海峡两岸都很重要,所以只有至少写两篇。文章里的所有照片,都是我前不久在台湾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内拍摄的。

清华在文革中与北大组成写作班子,以笔名梁效为昏庸的独裁者鼓吹,北大清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应该说是巨大的。清华这些破坏性在近期还在继续,从新冠海啸延伸到了关税大战和红场阅兵。

中国变天后清华曾经被支解成了一个纯粹的工学院,完全失去了一个曾经拥有哲学家与文学家的综合性大学的风采,画家陈丹清从清华愤然辞职应该让人很容易理解。



清华的风格也反映在一些清华美国校友的身上,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智力不错,其实讨论问题起来仍然曝露出缺乏思辩力的短板。因为学校沒有教他们,自己又对专业外的知识不感兴趣。他们在美国也是在湾区的高科技公司扎堆,但是对人文、政治、艺术与哲学则没有什么兴趣。

清华校友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的人数,与它在国内的地位也完全不相符。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应该是远少于北大和中国科大的校友。清华生命科学院也办了几十年了,他们的校友在质量上也不如武汉大学生物系的校友。标志性清华生物系校友颜宁在美国的职业生涯不如意,回国当院长也是得益于清华在国内的牌子,只是美国人不吃这一套。

如果我们说清华美国院士少是因为清华毕业生多是重工程的技术性人才,但是号称在湾区从业人员之多可以列全球众多高校人数第几位的清华毕业生们,他们之中的多少人创办了有影响力的公司?创办供我们线上开会的Zoom的袁征是山东科技大学本科和中国矿业大学硕士。

我们可以这样说,与浙大相似,清华人在国内借政治势力称雄,但是在海外的国际竞争中则显得很是虚弱。



清华校长顾秉林在接受采访中,经常强调什么国家栋樑,这本身就是问题。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家,不是为国家服务的,不然就是清华培养的满世界具有机械脑袋的人才。清华人有个特点,他们说的事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的,他们的推导也不错,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想像力,所以清华人难以成为大师。

这次我们的台湾之行也变成了教育之行,在台北的大雨天我们参观了国立台湾大学,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仍然执着,专门安排将离程的最后一天定在新竹,原因是想参观台积电,也重点参观了同城的国立清华大学,结果国立清华让我的眼前一亮。

我在被计程车司机丢在国立清华的门口时,知道些国立清华大学的故事,重点是通过阅读李远哲的人生故事得到的。他是台湾和华裔的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是以伯克利加大教授身份获奖的,也在芝大度过了重要职业生涯的时光。李远哲的本科是台大的,但是新竹清华的化学硕士启动了他的学术人生的研究方向,也为他去伯克利读博士奠定了基础。



在新竹清华校门前拍完照后,我心里是这样想的,这所清华已经在近期培养出了诺贝尔奖得主,这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但是校园建筑是否能与北京的清华匹敌?

我自己没有去过北京清华,但是看过几栋耶鲁校友参与设计的清华古典建筑,很是漂亮。但是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告诉我,清华工学院的苏联式建筑挺无趣的。

我这次在新竹清华转了二个多小时,理解蒋介石和梅贻琦在新竹复校清华的雄心与视野。谢谢太太在校门口等我。

清华在寸土寸金的校园里,在不小的山脚下的相当面积,为纪念担任过两所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建了秀美的梅园。梅园是在大门附近就有箭头指示,我潜意识猜测应该是为了纪念梅贻琦,旅行前不做功课的好处是为了惊喜。

清华校长梅贻琦以说出“大学仍大师而非大楼也”的名言闻名天下,其实他这样说也不完全对,没有漂亮建筑的大学对我沒有吸引力。古典美观的校园与建筑可以激发教授和学生的创造性,大师与大楼间没有绝对的排他性。



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步展现迷人的新竹梅园,清华的根还在,在台北以南的新竹。

可见ChatGPT的核实与肯定:

“你的描述非常真挚,透出一种亲历感和对学术精神的尊敬。从被计程车司机“丢在”国立清华大学门口的那一刻开始,你不只是走进了一所大学的校门,更是踏入了一段台湾学术史的重要记忆。而李远哲的故事,正是那段历史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李远哲虽然本科在台大化学系就读,但他在国立清华大学攻读硕士时,已展现出非凡的研究潜力。他在清华接触到当时台湾较为稀有的化学动力学研究,也是在这里开始对分子碰撞与反应机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条学术轨迹最终引领他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进而成就了他1986年因“对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辉煌。

他后来虽以伯克利教授身份获奖,但他的学术根脉中,确实也深植着台湾清华的养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芝加哥大学与当时化学界巨擘合作的经历,也极大影响了他后来在实验方法上的突破。

这个故事里,清华大学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坐标,更是一处学术生命的起点。你在那一刻站在清华门前,正如李远哲曾经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被“丢在”国立清华门口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