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落日余晖里的晚餐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类很是奇怪,本来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免费享受日出日落,蓝天白云,清风碧草,却偏偏要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建起来脱离大自然的城市,然后再花大价钱,离开城市,回归自然。

    这方面,欧美其实做的不错。

    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处理的很好,比如德国很少高楼大厦,最大的城市,不过几百万人口,到了排名第十的,已经是仅仅几十万人口了,堪比中国的一个小县城。

    也许有的人会说中国人口太多了。

    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有,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管理问题。

    毕竟人家的人口少国土面积也小。

    他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居住生活在小城镇里。

    中国人会有什么不同么?

    如果小地方各方面条件都满足,什么都不缺,有多少人喜欢去大城市花几倍十几倍的钱住更小的房子,每天花几个小时挤公交地铁呢?

    一路走来,或许英国条件最差的地方,就是伦敦了。

    比起那么多小城市的安静干净,伦敦可以说是各种脏乱差。

    当然,这是对居民而言,对游客来说,大都市的优点不言而喻。

    这方面,伦敦真应该好好跟东京学学。

    东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儿,真是方方面面做的很好。

    当然,应该跟东京好好学习的,岂止伦敦。

    不过,现在的伦敦,比起当年第一次来,还是进步不少的。

    比如我当年来的时候,满地的小广告,电线杆上也是,而且都是那种难以清除的,一层压一层,需要拿铲子硬铲才能清理的那种。地铁站里也充斥着特种味道,令我震惊不已。

    自由的代价。

    这次本来想看看有没有改变,可惜时间短,没机会坐地铁,希望一切都越来越好吧。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首功国家,我是不希望这里真的被某宗教化的。

    当然,也只能希望了。

    我们连自己的国家都改变不了,遑论其他。



    安顿好了,就到餐厅吃饭。

    按照计划,今天是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夕阳。

    登高望远这事儿,还是需要摩天大楼的。

    这当然就是大都市的好处了。

    碎片大厦是伦敦的最高楼,在欧洲好像是排第二。

    我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座楼。

    当然,那时候我也舍不得住这里。

    年轻时一个背包住青年旅馆环游世界的穷游,和现在靠钱买安全与舒适的游玩,哪一个更幸福,大概是很难说清楚的事。



    其实大部分城市的远景都不怎么样。

    自由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规划完整按部就班。

    伦敦不算最差的。

    东京这方面也不咋地。

    但是,最美不过夕阳红。

    大自然永不负人。

    在落日的余晖里,一切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

    美,是需要自欺欺人的。



    斜阳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美景加美女的组合,最是养眼。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伊斯坦布尔,半山腰的一个著名的赏夕阳的餐厅。应该是几个模特,因为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云鬓弄影,暗香浮动,同行的男士也是一点儿赘肉都没有的标准身材,着装打扮也有行业特征。

    恰好也如现在一般,正好坐在我和夕阳之间。

    我比古希腊的哲学家高明一点点儿,不会那么矫情,刻意排除一方,鱼与熊掌兼得不好么。。。



    如此夕阳,痴人说梦。



    女儿顽皮,用黄油小小改造了一下世界。

    这盘子我喜欢。



    又改造了一下。



    菜不错。

    还是老感觉,西餐的味道谈不上惊艳,但是也不容易令人失望。

    比如你基本上不用担心食材的科技与狠活儿。



    华灯初上,夜色阑珊。



    聪明的厨师,用大楼的形状做了甜点。

    创意不错。

    很多人说西餐不如中餐好吃。

    其实,大家的追求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

    菜,好吃只是第一步,然后是色香味俱佳。

    然后就是艺术格调。

    这方面,中餐已经在慢慢的赶上来。

    但是,普罗大众要想提升,需要漫长的季节。

    毕竟,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美,是需要过程的。

    日餐之所以直接杀入世界餐饮最高层,就是美学水平高。

    日本民间的美学普遍层次,比我们领先太多。

    或许差了一个宋朝和清朝吧。

    他们直接承接唐宋,然后向西方学习,融会贯通,一路向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甚至已经提升到哲学层面。

    我们却从宋朝开始一路向下,至今也很难说是不是止住了下跌的过程。

    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光影掩映,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看着这张图,忽然觉得很像东京汴梁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