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转载请留言。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战争难,和平更难。川普在选战中夸下海口,上任后百日闪击,但战争依然继续,杀戮继续,和平无望。川普和平又面临烂尾?
百日和平
川普的乌克兰和平最后方案出台,成败在此一举。如果不成,美国将放弃调停。如果逃离现场,百日和平冲击势必烂尾,大选中信誓旦旦夸下的海口,最后落得始乱终弃。
这将不是川普的第一次、大概率不是最后一次。泽林斯基拒绝就范,惹得川普再次破口大骂。
川版和平,其实很简单: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俄罗斯继续占领另外四州。逻辑也很简单:普京不吞并整个乌克兰,已是最大让步,必须表扬支持。而泽林斯基拒绝放弃克里米亚,就是和平克星,必须训斥,往死里骂。
普京喜不自禁,川普果然靠谱,俄罗斯外长表示可以立即签约。
打了三年,谈了三个月。战争罪魁是拜登、泽林斯基。和谈不成,泽林斯基独自承担责任。如此蛮横歪理,满脸一本正经。
最后能成吗?乌克兰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接受割让克里米亚吗?基辅市长已经表示,为了保护基辅,为了不再牺牲,接受割地和平可以考虑。泽林斯基镇得住吗?
问题是,无论川普本人,还是他的外交、国安团队,没有人懂战争、懂和平。到头来,一切都围着川普个人意志与心情。但现实很顽固,并不依个人意志而转移。
看细节,川普为什么大骂泽林斯基?为什么逼迫割让克里米亚?他的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
克里米亚
川普大选中许诺24小时乌克兰和平,上任后急推。百日和平开始倒计时,川普开演甩锅。
4月23日,周四,普京对基辅发动迄今最大规模空袭轰炸,平民伤亡。举世再次震怒,泽林斯基总统中止出访急急赶回。
周五,川普喊话普京:弗拉基米尔,停手吧!每周死5000军人,得赶紧签下和平。Vladimir, STOP! 5000 soldiers a week are dying. Let's get the Peace Deal DONE.
喊话普京停手,这个实在太新鲜,臭骂泽林则是家常便饭。谁强谁弱,谁对谁错,全凭川普心里一杆秤。川普连连公开指责泽林斯基“破坏和平进程”。称和平协议“非常接近”,但因为泽连斯基发表“挑衅性言论”,导致谈判陷入僵局。骂泽林斯基明明是个“已经无牌可打”的货,却又偏要“阻碍破坏”和平。
泽林总统的所谓挑衅,是一句公开声明:克里米亚主权不容谈判,因为放弃领土违宪。这立即激怒川普,因为让川普感到是公开拒绝和平、公开打脸川普。于是老羞成怒。
怒骂泽林显然不是偶然。早在2月28日,川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的会谈就闹得不欢而散。川普怒斥泽连斯基“无牌好打”,又“不懂感恩”,“拿第三次世界大战当赌注”。会后,不仅取消了原计划签署的矿产协议,连联合记者会也取消了。
话说这矿产协议,直到上周才签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协议?“快了”,川普忙不迭说“马上签马上签”,而乌克兰方面屡次澄清“正在谈正在谈”。
又一个罗生门?川普的事,怎么处处罗生门?
普京占领克里米亚,全球无人承认合法,包括美国,包括上次川普当局。克里米亚土著Tatar人不认,乌克兰议会不认。川普命令割肉喂普京是异想天开,说辞也超有创意:克里米亚与本川无关;奥巴马丢了克里米亚;乌克兰没有反抗。都是无稽之谈,不值得展开。
没有大棋
川普和平,利在普京。川普说,牌都在普京手上,泽林和乌克兰只能就范。川普炫耀说,他施压普京不要灭国乌克兰,普京让步了,不灭国。
侵略者答应不灭国,就算让步,被侵略者必须割地求和。可不可信、可不可行都且不论,这么狗血歹毒的荒唐“和平”,谁想出来的?想干什么?
对川普的乱局与烂尾,包括各色罗生门,听着越复杂、越神乎其神,其实越简单:一切围绕川普个人,一切看当时心情,一切都是小贩宰人式“交易艺术”:兵不厌诈,虚张声势,翻云覆雨,极限施压,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川普一时心情很重要,口含天宪,圣心如海,四两拨千斤,所以必须深刻领会背后的“大棋”。都是些旧世界的老把戏,傻白甜美国人称奇,老司机中国人却再熟悉不过。
哪有什么大棋,都是小市民小聪明的堆砌,大力丸,大变活人,纸里包火。为哗众取宠,今天骗一波,明天再补一嘴。遇上崇拜者就吹成神迹,遇上失败就甩锅走人。川普巫毒外交,不是布局,是摆摊;不是和平,是小贩收摊时最后一砍。
川普自诩、川党吹嘘、川民崇拜的“大棋”,不过是些被心理学家称为“快思维”的连锁膝跳反应,没有长久战略纵深,更无清晰可行目标,只有功利直觉、弯道超车。
“快思维”可不是个褒义词,意思并非思维敏捷,而是简单粗暴自欺欺人,造乡愿头条,拉世界下水,糊弄迂腐媒体,操控新闻周期。
他追求的是即时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胜利感,哪怕下一秒就打脸也无所谓,反正媒体不问,选民不管。他只要一纸能吹嘘的所谓协议,而非公正持久和平。谈不下来,却急着开香槟。
这种低阶、短视、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演,与外交毫不相干。川普根本不在乎乌克兰,不在乎欧洲,不在乎世界,只在乎一个接一个好消息标题,不管打脸,从不要脸,天地之间无神明。
这种自以为是的江湖厚黑,实为市侩蝇营狗苟,与乔治·桑托斯那种无赖骗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撒大谎不眨眼瞒天过海。桑托斯提心吊胆,川普和亲信自骗、互骗、骗媒体、骗选民、骗天骗地,居然能一路心安理得乐此不疲。
川普毒舌多于毒牙。武装到毒牙的PT不需要毒舌,有川普足矣。不过,普京连配合川普装、演都懒得费神,直接拒绝停火,断然拒绝撤军,彻底拒绝任何让步、妥协。
没有迹象显示,川普和平有望。丝毫没有。
始乱终弃
泽林回说:不谈领土,立即无条件全面停火。这原本是川普的要求。
用断供和切断情报施压施压乌克兰接受无条件停火,乌克兰接受了,但理所当然要求确保停火不被破坏、利用,否则何用?川普拒绝提供保障,普京的条件依然是乌军缴械、不准加入北约、泽林下台。
要求一方无条件停火,任由另一方漫天要价,同时拒不主持公义。这不叫调停,叫拉偏架,叫无条件投降,叫侵略有理,总之不能叫和平,更不能叫公正和平。川普什么都不缺,唯缺和平,不懂什么是和平。
教宗Francis葬礼,英国斯塔莫总理和法国马克宏总统护送泽林与川普现场会面,两人面对面单独谈了15分钟。白宫事后说,会谈卓有成效productive,外交辞令里的硬碰硬。泽林称会谈历史性、极具象征意义,不无讥讽,外交辞令在此不适用。
泽林当面再次告诉川普,一字一句:不谈领土,立即,无条件,全面停火。这是乌克兰的立场,也是欧洲和北约盟邦盟的立场,更是川普最初的要求。
镜头中,川普表情紧张、生硬,满脸尴尬。无条件全面停火,川普做不到,因为普京不答应。所以,必须都是泽林的错。
泽林走进会场,全场掌声雷动,他是欧洲抗敌英雄、和平卫士。川普两口子的座位夹在最坚决抗战的芬兰总统Alexander Stubb和爱沙尼亚总统Alar Karis之间,两口子紧紧张张坐了90多分钟。
川普对和平进展饥渴难耐。任何进展,无论真假。这些天,一筹莫展,百无聊赖,说法一天三遍,笃信兵不厌诈、不说假话难成大事。不敢说普京,只敢骂泽林:看看,和平马上到手,坏在泽林斯基“死撑”。
副总统万斯 JD Vance 一改两天前的“乐观”,放话说,如果乌克兰不同意“明确提案”,美国将退出和平斡旋。最早公开表示悲观的是卢比奥,赴巴黎与英法乌外长会谈后,完全不看好,干脆取消了后续的伦敦跟进会谈。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该说的都说了。
川普想把泽林赶下台,“给和平让路”。可在战争情况下更换乌克兰领导人断无可能,需要停火和时间来筹备大选。乌国内所有政党和政敌都异口同声反对战时大选。
欧洲盟友担忧,川普偏袒俄罗斯,公然出卖乌克兰主权。
乌克兰战争错综复杂,但川普的所谓和平却极其透明。他自己承认说,“24小时和平”是竞选中信口乱说。这对对急于逃脱司法惩处的川普来说,完全可以理解:就该无所不用其极。
但事情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事难成。
大选中最早倡议停火的凯洛格将军只想停止杀戮,全票获批就任国务卿的卢比奥改口说双方都必须放弃领土,百日胡说八道开始。待川普亲信维特科夫接手,一切都成了指鹿为马、一锅乱炖。维特科夫以后还会说到。
除了普京,川版奇葩巫毒和平没人买账。现在需要找梯子下台,保卫川普伟正。这番操作,意在布置“安全退路”。诺贝尔就别想了,心情也好不了,“交易艺术”上不得台面。
天使当不成,得回去当魔鬼,酷刑泽林。麻烦是,纸里的火正在烧穿。下一站:甩锅,替罪。
高调喊话+提前甩锅+替罪泽林,套路虽猥琐,不像美国总统所为,但利于稳住对援乌本就反感的基本盘:尽力了,但他们不识趣,自己作死。川众一片叫好:终于有人敢说实话!
教皇葬礼后,从罗马飞回DC,川普突然发更说,导弹轰炸基辅平民区毫无理由,恐怕普京只是在耍他,而并不真想停战,这个必须料理,比如银行或其他制裁。
川普又改主意了?似乎是,还会再改吗?与泽林一对一15分钟的好处是,川普的注意力极短和人来疯两病都没来得及发作。时间再长一点呢?再次身陷仇乌阵营中呢?
只看川普最新发声,和平无望,泽林无辜,那就让PT替罪顶缸?好像也行。是一时激愤,就那样一说?还是无奈之下,再次改弦更张?都不得而知。百日后,24x100小时后,战争,死亡,毁灭,一切照旧。
总之,开头随便说说,后来胡乱弄弄,弄不成就抛弃。重要的是保住权力和钱财,2028再次连任,永远不受司法追究。
始乱之,终弃之,符合川普毕生一贯。人,事,物,一切都是道具玩具,除了权力和钱。奥对了,还有灵魂,川普也在乎灵魂。所以,教皇有用。
后头接着说川普的教皇迷恋。
川普关税战 祭出特里芬 文不对题
川普冲动退群 斩杀“经济北约” MAGA革命起 国家主义兴贬值美元是解药吗?能做到吗?米兰《广场2.0》 川普葵花宝典
川普经济三板斧 硬把美国砍破产?
川普政治关税大战 雄霸豪赌势头渐失?
川普贸易核大战 对错几何?输赢几何?
川普贸易核大战 股市狂跌 对手反制
川普特使维特科夫赞普京理智有爱,举世哗然
川普关税战2.0开打 不惜经济衰退全球大乱
你怎么看?有高见评论区聊。欢迎关注,我是风鸣,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