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
2.3 桃花劫之二:前世姻缘
世道变迁,刘员外早就搬回老家桃花村了。几经周折,常公被一个可怜他的车夫送到了桃花村的坟地。在坟地,常公看了每一个坟的碑文,没发现刘员外的名字。他太累了,就在一个无字墓碑前坐下来休息。这时,一个披麻戴孝的女人溜溜达达地来到他跟前。常公赶忙站起来,问:“敢问这位大姐,这是谁的坟?”
女人回答:“这是我爸爸的坟。”
常公忙问:“能问问,你爸叫什么名字吗?”
女人说:“我爸爸说我不是他的女儿,害得他死不瞑目,不允许我在他坟前说他的名字。”
两个人就在坟前聊起来了。常公先讲了自己的故事;那女人也讲了她的故事。
女人说:“我出生,腿上就有桃花胎痣,所以人们叫我桃花女。我长大选夫很挑剔,找不到。我爸为我指定了一个丈夫,我们家药庄里的一个长工。他叫常公,傻乎乎的,我不同意。后来,我爸爸让人收拾了一个小院儿,他打算把我和常公圈禁在那儿,不结婚就不放我们出来。一天半夜,我制造了一个机会,让常公的一个朋友溜了出去,结果常公就出走了。我爸爸派人到处找他。几年后,我爸爸病重,我们就搬回了老家。没多久,我爸爸就过世了。”
桃花女说:“爸爸临死前对我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命中没有丈夫,也享受不到作为女人的快乐,因此,我为你拘了个丈夫。你只有嫁给他,才能得到幸福。我死之后,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来我的坟前祭拜我。到那时,你拿着这两封信:一封是我的遗嘱;另一封是我总结一生所学所作而成的八个字。你让他猜这八个字。如果他猜到了,他就是你的丈夫。你就跪着请求嫁给他。’我爸爸递给这把匕首(如图2.3)而且对我说,‘他不同意,你就用这个自杀。’”
桃花女继续说:“多年过去了,也没人来拜祭他的坟。我也没心思嫁人了。前些日子,听说一个人在到处找个坟。我就让管家去看看怎么回事。管家跟着你,看见你晕倒了,就把你送到这儿来了。一会儿我派人给你送点儿吃的来!”桃花女说完,转身回村子了。
2.3-2 心病的治疗
常公觉得身上舒服多了,胸口还是很堵,在坟前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想:什么是刘员外一辈子做的事?他连想了两天两夜,没想出来。
第三天黎明,常公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像是他的父亲。这时那个人又说:“常公,你真的连我都认不出来了?” 那个人一边摆下饭菜,一边说:“你看我拿来的,都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常公这才注意到这个送饭人是小时候照顾他,对他最好的粮伯。
粮伯说:“老东家在世的时候,后院儿做啥好吃的;他总想着让我给你送去一些。每次他都告诉我, ‘你就说是谁谁送的,别说我送的。’这不,都是你喜欢的,快趁热吃吧,暖暖身子。”
粮伯又说:“前天,小姐说你没病。我来给你送饭,我看你全身都是病。昨晚,我去我九舅家,他是这一带有名的郎中。我把你的情况跟他说了,苦苦地求他。我舅舅被逼无奈,就跟我说:‘这可性命攸关,不可以跟外人说。昨天,我们几个老郎中议论了常公的事。你们刘老东家是个有名的大善人,这方圆几百里的人都知道。可是,他对常公极不公平,致使他有性命之忧。死不瞑目这个诅咒的下法就是一辈子不断地对被诅咒的人做好事,而只求他一件事。那个人知道或者后来知道了下咒人的意愿,有能力办却没有兑现。等下咒人一死,被诅咒的人就受不了了,死不了也活不长。这个诅咒就没有其他的解法,只有顺解,就是按照下咒人的意思去做。刘老东家是个罕见的高人,由他来下死不瞑目这个诅咒,那肯定是作得天衣无缝。’”
粮伯又说:“我就奉承我舅舅:舅舅见多识广。我到底也没听明白常公的病因是什么?我们老东家让常公猜总结他一生所学所作而成的八个字,就常公那点儿文墨,怎么猜得着!你能不能给我说得简单点儿!我得听明白了,若不然,不是白来求您了!”
“我舅舅说,常公不也是个读书人么!他在刘公身边长大,他的学识怎么会差呢!”
“我说,常公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从小儿就笨,上学怕挨老师打,常逃学。老员外信任我,让我照顾他。我是偷懒,两头瞒着。我们老员外每次问我,我都说常公聪明,又勤奋好学,可是常公他从小就笨,也不好学。后来,刘员外让我把他喜欢的书借给常公看。常公看没看的,我都告诉他说, ‘常公非常喜欢,看了两三遍,都快会背诵了’。”
“我舅舅骂我, ‘你怎么这么办事呢!刘公的大事都坏在你身上了!’。”
“我说,九舅!你骂我,你打我也没有用。如果常公病死了,我不是枉为一世人么!那我也活不长了。常公他从小就心地善良,又孝顺,他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呢!这不是有人陷害他吗!”
“我九舅立刻说, ‘这就对了!刘公死不瞑目;他和常公有父子之实。常公,他是大逆不道,自作孽,不可活呀!可是他又是被人陷害的。这就是病的所在。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你们家刘老员外将是身败名裂!难道连这你都不懂!那现在刘家监视咱们村子所有的人干什么!”
当梁伯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还解释,桃花劫原故事中,原著作者用道教,佛教,中庸,神说,鬼说等二十几种中国的古代哲学来论述常公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本书中,参见10.6 《治疗心病的原则》。
粮伯对常公说:“我就给我九舅跪下了,求他给想个办法。”
“我九舅说, ‘没想到,这事儿还把你给圈进去了。也是,这事儿出在咱桃花村,我们几个老郎中都感到沮丧窝火。这药就是昨天我们几个老郎中商量的结果。但是心病不除,常公身体上的病是不会痊愈的’。”
粮伯又说:“我对我九舅说,‘我们老东家是个饱学之士,他让常公猜八个字,就常公那点儿学问,他猜不着啊!依舅舅你看,那几个字是什么?”
“我舅舅立刻就生气了!大叫, ‘梁子伯!论辈分,我是你舅舅;论年龄,你还比我大两岁呢!这话你也说得出口!”
“后来,我舅舅解释, ‘老东家早年从师于太虚真人(注,亦作无位真人,即真如,自然法)学道,是太虚真人的关门弟子,独得真传。论师从辈分,他是我的师叔。我师叔布下的局,我来解,那我不是欺师灭祖么!不过从刘员外的为人来说,他不是个咬文嚼字,卖弄玄虚的人;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那应该是几个常见的字。’”
“我问我九舅,那我能为常公做些什么?”
“他说, ‘把你们刘员外让你背着常公,对他所做的事,全都如实告诉他!让他顺了刘员外的心愿,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必死无疑。’”
粮伯又四周看了看,把参苓白术散(如图2.3-2)等内服外用的药交给了常公,小声说:“我得走了,若不然他们可能就再也不让我给你送饭了” 。
2.3-3 宿命通
常公送走了粮伯,一边流着眼泪吃饭,一边想,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哭泣,时而愤怒,时而悠闲。想着,想着,他就想起他小时候的事来了(注,这就是宿命通,参见第10章)。
常公自幼丧母,和有病的父亲一起生活。一天,他看见街上的小孩儿吃糖葫芦,他哭着朝爸爸要。他爸爸抱着他来到刘员外家的大院儿外,指着刘家的大房子说: “你和这家的大小姐有婚约,可是咱家穷哦!咱就不指望这门亲事了。爸爸有病,等爸爸不在了,你就到他家来。等你长大了,自己挣钱,到那时候,你爱吃什么就买什么!”
这时,常公想出了那八个字的前四个字:前世姻缘。
2.4 讲解桃花劫
梁伯说:“凤玲!那当时,刘团长讲这故事时,还解释说,就在常公这么撕心裂肺地哭的时候,他的宿命通被激发出来了。刘团长说,人的记忆是与情感储存在一起的。宿命通(参见10.5 《宿命通》)就是能回忆起全部前半辈子的能力。”妈妈说:“我明白了!我以前听说过。他想通了,回忆起了很小时候的事,发现了他经历中怪事的原因,所以他才能找出解决办法,得出宿命的结论。这么说,宿命论不迷信。”
梁伯说:“你听说过,好!刘团长说,从这故事看,常公的宿命智(参见10.7 《宿命智》)不是一直都有。刘团长还说,这故事有几个关键点,其中宿命通和诅咒死不瞑目,你们必须明白,否则,这故事就不是桃花劫故事了。”
2.4-2
妈妈问:“死不瞑目是怎么回事?”
梁伯说:“故事前面不是说刘员外用死不瞑目诅咒了常公么。当时刘团长讲,下这个诅咒就是一辈子不断地对被诅咒的人做好事,而只求他一件事。那个人知道或者后来知道了下咒人的意愿,有能力办却没有兑现。等下咒人一死,被诅咒的人就受不了了,死不了也活不长。刘团长说,这个诅咒就没有其他的解法,只有顺解,就是按照下咒人的意思去做。
妈妈叨咕:“被诅咒的人心里有愧,总想着是回事。”
梁伯说:“对!就是有愧。另外,刘团长讲,人死了之后,这个愧就不一样了,因为没办法弥补了,所以这愧的力量非常强大,以至于能让人生病,严重的,极端现象可能导致被诅咒的人急火攻心,猝死。”
2.4-3
梁伯说:“当时,刘团长还开玩笑呢!他说,你要是想给谁下死不瞑目这个诅咒,你得先知道他是否有宿命通。你一辈子对他做好事,他都记不住,那可是白费力!”
妈妈说:“说来都是知识!怎么看一个人是否有宿命通?”
梁伯问:“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妈妈说:“我想知道卢岩是否有宿命通的潜能?”
梁伯说:“啊!当时刘团长讲了很多神通。我们都听不懂。那时,我们还都没结婚呢!谁还能想着孩子!没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刘团长说,你们听不懂,我说你们听,听个热闹。你们不懂可不能给别人讲;给人家讲错了,那才害人呢!”
妈妈又问:“一共有多少种神通?”
梁伯回答:这个我记得,我是刻意记住的,希望将来也能懂得一两种。一共有7种神通:宿命通(参见第10章),肉眼通(参见第3章),天眼通(参见第12章),慧眼通(参见第16章),法眼通(参见第11章),佛眼通和漏尽通(参见第15章)。
2.4-4
妈妈说:“人家刘团长是念过大书的人!”
梁伯说:“那是!他在讲这故事时,说,在这儿,故事里用了中医理论,佛教理论,道教,鬼神说,中庸等二十几种理论从正面详细论述了常公的病因、病理、和治疗,都分析得透彻明白。他讲了一些,我不懂,讲不了。”
妈妈说:“咱就听故事听个热闹。即便你能讲,我也听不明白!这故事我听明白了。你是说,刘东家向常公陷害常公他自己。常公自己觉着有愧,后悔,就病了。我的理解,桃花女对常公特别有吸引力;这一个事儿就能让常公憋出病来。再加上刘员外对常公有养育之恩,常公不同意这婚事,刘员外因此病情加重,死了,所以,常公的心里矛盾重重,解不开心里的结,以至于生了病。”
返回卢岩回忆录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