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口中的所谓“战斗民族”!其实不过是一群擅长趁火打劫,习惯性欺软怕硬,靠无耻瓜分掠夺和输出暴力起家的流氓!他们是文明社会的悲哀,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这两天终于把老人住院的事情安顿完,可以借着清明节假期稍微放松一下。对于我这种不会把写公众号当做赚钱职业的人来说,很难得能有这样一点静下心写作的时间。任何一名公众号作者,只要写作超过100篇文章,都会逐渐摸索出一些可以迎合读者口味的“写作技巧”。在迎合读者获得更大收益和坚守本心独立思考之间,没有几个人可以抵抗得住前者的诱惑。尤其是在写俄乌战争专题文章方面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必惊讶,人性本就如此!
今天捡一个“旧话题”聊聊。据德国《焦点》周刊3月30 日报导,俄罗斯地堡总统上月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谈到俄乌和平时表示,“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受访者称,玻尿酸总统的谈判策略看起来很简单。他认为自己很了解川普,因此可以说服其按照俄罗斯的条件结束战争。另据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说:“普凉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他等待乌克兰崩溃的想法不是那么愚蠢。”俄罗斯地堡总统称,愿意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但必须消除冲突根源,希望能在长久历史前景中确保自己的安全。他同时强调,不会因为相信所谓“西方伙伴”而犯下错误。
百年战争通常是指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及其治下的英格兰和瓦卢瓦王朝及其治下的法兰西之间的一系列战争。这里之所以要刻意强调金雀花王朝和瓦卢瓦王朝,后面会给出解释。“百年战争”发生在中世纪晚期到早期近代的过渡时期。即便被称为“百年”,期间也穿插着间歇性的长期休战。而近现代并没有发生过任何一场持续时间真正超过百年的“单一战争”。所以,俄罗斯地堡总统放出的“百年战争”狠话,绝不会仅仅指俄乌战场。
那么,当今世界有没有可能再来一次“百年战争”呢?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指国与国之间保持长期的“战争状态”。期间会有多次停战、政治谈判、和解与反复的多阶段间歇性作战。类似的不仅有英法“百年战争”,也有西班牙与荷兰的“八十年战争”。所以说,百年战争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只是史学家们的一个笼统定义。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日趋成熟。相应的对战争、侵略的定义则更为准确。维基百科对战争的解释是,在国家、政权、族群或准军事组织(如雇佣兵、民兵)之间密集的武装冲突。联合国对侵略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所以说,把战争和侵略行为弱化成“特别军事行动”,不过是骗小孩子的把戏。
现代社会不具备出现“百年战争”这种长期战争的可能。因为二战后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国际关系体系。主要强国和国际组织对局部冲突有军事、外交、经济手段的强力干预。任何人想把战争“延续一百年”而不被国际调停或外力介入造成停顿,几乎不可能。此外,现代战争的破坏性远大于古代,战争成本极高。战争的长期消耗会摧垮参战各方的经济与社会承受力。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仅持续了六年。大多数近现代“长期冲突”,往往会演变为不连续的“多次局部冲突”或“低烈度的武装对峙”。其间会伴随有停火、政治谈判、国际调停或局势的阶段性稳定。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地堡总统会宣称要打一场“百年战争”呢?我在分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先看这则消息是从哪来的?是谁说的?《焦点》周刊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周刊之一。它在德国属于中右翼新闻媒体,偏向于政治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这就让报道远比鹅媒更令人信服。但报道里也说了这是一次闭门会议。即一场不会接受外部采访的内部会议。以俄罗斯这种国家的行事风格,所谓“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很大可能就是专门释放的政治信号。作为一种谈判策略,在重大争端或冲突中常使用夸张或极端的表态来向对手和外界传递决心: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以寻求谈判的心理优势。地堡元首之所以要摆出这样一副死缠烂打的无赖嘴脸,不外乎就是想告诉乌克兰和西方支持国家:俄罗斯人们可以在WD领袖的指引下忍受任何战争痛苦(详见前文,俄乌战争打到今天,不要让乌克兰的旗帜孤独飘扬!);俄罗斯的老百姓经得起生命的消耗,吃牛粪也能活十年;你们这些欧洲国家的大爷们能不能坚持住就两说了;没有了选票那些白左政治精英啥也不是。事实上,俄罗斯释放“百年战争”信号就是在冲击或分化欧美内部的“耐心”,尝试让西方国家产生“再这样持续下去也无果”的心理,从而在外交层面做出妥协或松动。
此外,俄罗斯官方叙事一直在强调发动侵略战争的正当性。不断为民众灌输如“反对北约东扩威胁”“保护俄语区居民”“打击新纳粹”以及不过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等理念,并塑造了一种“我们正与整个西方进行对抗”的形象。试图用这种叙事煽动爱国情绪、激发凝聚力。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战争的长期化,国内经济日益恶化和国际社会压力持续增强;反对地堡元首和质疑战争合法性的声音也在不断发酵。这时候发出“我们哪怕打百年也绝不让步”的信号,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民意支持,让愚众相信这场战争注定“无法逃避”且“久战必胜”。回顾三年前就会明白,地堡元首就是用战争掩盖了俄罗斯的国内危机。但是不要忘了,俄罗斯是诞生过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文豪的国家。就算如今已经犬儒和御用文人遍地,批判精神依然有广阔的民众市场。一旦战争停下来,人们就会反思为什么平民的儿子被送上战场,为什么经济制裁只会让老百姓的餐桌上没有奶油。
于是问题来了,俄罗斯目前是否有能力打一场“百年战争”?如果像英法百年战争那样打打停停、谈谈打打;始终维持维持一种低烈度对抗,俄罗斯确实有这方面的战争潜力。毕竟俄乌双方的体量差距摆在那里。西方白左的口炮支持顶不上真枪实弹。但就算俄乌战争不持续高烈度的正面对抗,转向为类似“冷冲突”或“阵地僵持”状态,也意味着需要不断投入兵力、维持占领区和前线补给。这对双方都会是长期负担。而俄罗斯因为要面对国际经济制裁,承受的压力会更重。现代社会中,总体性战争动员对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破坏性会持续几代人,这不是简单靠“一腔爱国热情”就能支撑的。
此外,这场侵略战争也让俄罗斯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合作方面与国际脱钩;导致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降到历史最低点。科技方面:制裁环境下,俄罗斯的高新技术进口和产业升级受阻,无法与欧美、日本等在关键领域进行正常合作。在全球化合作已成定式的当今,想要实现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庞大的研发与人才培养体系,更需要不同背景下的技术交流。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脱离朋友圈的完全自主创新。经济方面:俄罗斯虽然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也必须确保国际市场通畅。如果一直在制裁下自给自足,经济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准只会不断收缩。经济基础的持续削弱,很难支撑长时间的战争。俄罗斯想“一百年”地对抗西方,需要面对的是在科技、金融、全球价值链上的严重落后与被孤立。这不是仅凭资源出口和国内宣传所能长期支撑的。
再说国际政治方面:战争发生后,俄罗斯扶持的阿萨德政权闪崩、哈马斯和真主党相继彻底失败,神棍国惶惶不可终日;中亚几个心腹小弟纷纷蠢蠢欲动;就连三哥那个传统二五仔都开始递投名状。更不用提俄罗斯代表在联合国遭遇的一致抵制和国际法院对战犯的判决。即便是俄罗斯的盟友方面也不一定会持续长期地无条件支持俄罗斯的侵略战争。而且时间拖得越久,盟友或伙伴关系越有可能变得模糊甚至发生转向。
国内政治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在俄罗斯当前的模式下,国家政策的方向与个人意志高度关联。若地堡元首真的决心将战争维持数十年甚至更长,就必须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消化”经济和军事上的消耗;同时不断使用铁腕手段整顿国内社会并压制组织内部的不同声音。但这种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和影响力的稳定性往往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没有planB就意味着整个国家都被押上赌桌。无论是金雀花王朝和瓦卢瓦王朝,都不可能永远持续。大俄罗斯梦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吹得越大破得越快。
所以说,地堡元首这次释放出来的“百年战争”信号,恰恰说明俄罗斯希望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但对于这头即狡猾又贪婪的老熊来说,只要其脖子上的绞索不被松开,任何虚张声势不过是在强调决不让步的态度而已。实际情况是,俄罗斯无法在军事、经济和国际环境的重重约束下轻易达成一个超长期对抗的目标。而且时间越久,越难爬起来!
回顾近现代史,沙俄时期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给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以及萨丁王国,被迫签署《巴黎和约》。一战中俄国对战德国、奥匈帝国惨败,导致沙俄政权崩溃。新政府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1918),割让大片领土。苏俄时期发生了波苏战争。苏俄战败,被迫签署《里加和约》,放弃对白俄罗斯及乌克兰西部大片领土的控制。对芬兰发动的冬季战争,虽然迫使芬兰签下《莫斯科和平条约》,获取部分领土。但只算是一场死亡人数和损失军备远超芬兰的惨胜;并因此导致苏联被国际联盟开除。就更不必提日俄战争中俄罗斯的“战绩”,战争让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几乎损失殆尽。而二战期间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俄罗斯精英们现在应该以讲德语为荣。那些人口中的所谓“战斗民族”!其实不过是一群擅长趁火打劫,习惯性欺软怕硬,靠无耻瓜分掠夺和输出暴力和“理想”起家的流氓!他们是文明社会的悲哀,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吧。因为是清明假期,索性就多聊几句。现在俄罗斯之所以敢发出“百年战争”的威胁,不外乎利用了西方国家的内部分裂。但随着作为俄罗斯经济命脉的石油销售越来越陷入困境,个人意志很难长期控制多方政治博弈和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谁说地堡元首口中的“百年战争”不会有朝一日演变成“拜年战争”呢?毕竟,一个没有他们的世界才是更好的世界!
作者: 如是大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