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城的天际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大唐的人这么说,对长安城是真爱。

每座伟大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天际线,大唐长安也不例外。

无论你是被贬谪的朝臣,还是远行的游子,或着是跋涉万里的异域来客,总有那么一刻,你站在长安城外,望向远处的明德门,天下最伟大的城市就在眼前,长安城壮丽的天际线渐近或渐远,一定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长安城的天际线什么样?让我们站在号称隋唐第一门的大唐国门明德门外,向北回望,试着复原长安城建筑高点地标构成的长安城天际线。

参考 何岁利 《唐长安城考古笔记》明德门外备忘长安城景象示意图

首先是长安巍峨的城墙,《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其崇一仗八尺(约5米)” 。2005年考古发现南墙的墙基宽5.3-5.5米,推算城墙高度应该有5米,与记载相符。

当然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令人震撼的是西南角的高耸入云的一双木塔-永阳坊的总持寺塔和庄严寺塔,双塔高达近百米,“崇三百三十尺”,长安的地标性建筑物,如今西安的大雁塔(65米)和小雁塔(43米)和双塔比起来,相形见绌。

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人,只要望见这双塔,就知道自己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而每一个不得不告别长安的人,双塔是长安最后的目送。

总持寺和庄严寺是长安占地最大的寺院,“天下伽蓝之盛,莫与为此”。双塔具体什么时候被毁,没有确切记载,推测可能毁于元代。

木塔复原图



长安南面城墙的中央就是恢弘的三座城门,从西往东,依次是安化门,明德门和启夏门。明德门市长安外郭城的正南门,在建筑形制上采取了罕见的五个门道设计,和唐大明宫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

明德门复原图



明德门外东南二里是圜丘,就是唐朝的天坛。圜丘高约8米,皇帝要祭天,周围没有高大建筑,很空旷,圜丘就格外显眼,也是来到长安城经过的第一个地标。1999年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发掘出土了圜丘遗址。

圜丘遗址



进启夏门,东侧,往北过了通济,通善两坊是晋昌坊,坊东是慈恩寺塔,就是大雁塔。大雁塔初建只有5层,唐代武则天年间,把大雁塔扩建到10层,启夏门后漏出头。

唐代大雁塔复原图



城南的东南是弥勒阁,弥勒阁在曲池坊建福寺里。是专为设立弥勒大像而建造的高阁,“崇一百五十尺”。这种做法在唐代也很盛行,五台山佛光寺中,原来建有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宋高僧传》(30多米)。B站地摊营造社有佛光寺弥勒大阁的想象复原视频,长安建福寺的弥勒阁应该更高更宏伟。

佛光寺弥勒大阁的想象复原



公元758年,暮年的李白被流放夜郎,经过江夏,登上黄鹤楼,忍不住眺望千里之外的长安,提笔写下,“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十四年,再也没有回去的可能,长安城南那壮丽的天际线也许只能出现在梦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