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贸易战

用诗一样的激情去拥抱诗一样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25年的春天似乎注定了是一个不平静的季节。

话说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满血复活、梅开二度,如愿以偿地重返白宫的权力中心,其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大刀阔斧地猛加关税,以通过这样的壮举“让制造业回归,让美国再次伟大”。

这记“下马威”对全球各国无疑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就连素来亲密无间的邻居加兄弟加拿大也未能幸免。特朗普甚至扬言,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那副六亲不认、舍我其谁的救世主姿态,瞬间震动全球。

关税牵动亿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间国际社会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乱做一团。有的静观其变,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甘于屈从,任人摆布。

但中国并未退缩。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的次日,迅速回应,有理有据、以毒攻毒,不卑不亢地推出对等反制措施。就像外交部的公开回应: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美国愿意打贸易战,我们愿意奉陪到底。

这样的强势回击显然出乎特朗普预料。他原以为中国也会如其他国家一般排队致电、低头示好,结果却无人搭理,让总统大人陷入“骑虎难下”的窘境。历史仿佛重演——上世纪50年代,美国也没想到中国竟有胆量出兵朝鲜,最终赢得保家卫国的胜利。

数轮交锋后,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高达245%,而且其他方面的相互惩罚的措施正在不断出台,“脱钩断链”的节奏马不停蹄,这位近80岁的总统大人日夜操劳,以至于凌晨两点还要开记者会,搞得像《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一样疲于奔命。

众所周知,中国的正当崛起和美国的霸权遏制在当今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场不流血的贸易战争,看似关税问题,实则是大国角力的深水暗流。而这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冲突,不仅使众多企业与个人陷入恐慌,更导致成本飙升、支出增加、制造业受挫,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美合作关系,正在渐行渐远。

在这场气球效应般不断扩大的贸易战中,中美是主角,其他国家却也在无声中受创。尽管特朗普宣布对绝大多数国家的追加关税推迟90天执行,但不确定性已然蔓延。

4月15日,加拿大一家媒体报道称,为应对美国对汽车行业的新关税,本田正考虑将其位于多伦多北部Alliston、拥有4200名员工的工厂迁往美国。消息一出,从阿利斯顿到巴里,再到多伦多和渥太华,舆论哗然。

Barrie市市长亚历克斯·纳特尔(Alex Nuttall)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一旦本田撤出,仅巴里一地,可能就有2600人直接或间接受影响,许多人是一家两代都在这家工厂上班。这意味着不只是失业,而是整个地区的经济生态可能被连根拔起。

所幸,这场虚惊最终被证实为“响亮的假消息”。纳特尔亲自致电本田加拿大总裁,确认公司没有迁移计划。安省省长福特也出面澄清,本田不会南迁。本田发言人邱健(Ken Chiu)随后对媒体表示,位于阿利斯顿的制造基地暂无任何变动安排。

虽是虚惊,但警钟依然敲响。关税的不确定性已足以搅乱一个城市的命运。

这场插曲在加拿大虽小,却耐人寻味。它揭示出国际贸易政策对地方经济的深远影响——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可能撼动数千个家庭的生计。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的日子也不好过。加税政策直接推高了物价。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6.8%,创下1982年以来最高纪录;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汽油价格突破每加仑5美元大关。民众怨声载道,而特朗普仍在咬牙维系强势。

春潮涌动,寒流阵阵。这场看得见、摸得着的贸易战仍在持续升级,其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损耗,恐怕远不亚于战争的烈度。这是地球人的集体悲剧。

但正如古语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坚信,春天终会战胜寒流,正义终将拨云见日。

愿人类在春天的呼吸中,携手走向和平与共同繁荣。

(4/18/2025 Oakvill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