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淡淡微风 名博

禅茶一味(3)禅茶一味其实是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哺

淡淡微风 (2025-03-25 06:21:28) 评论 (13)


    这句话肯定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爽。

    毕竟在有些人眼里,世界上单凡有点儿好东西,那就得是咱们的。

    实在不是咱们的,那也得以前是咱们的。

    如果还不行,那就得是跟咱们有关的,被咱们影响的,最好是咱们生的。

    这样的心理很正常,生物天生的占有欲嘛,基因决定的。

    那我们受教育,学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规整那些本能带来的谬误。

    这就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动物完全依赖本能驱动,人类可以用头脑来调整。

    其实,我的奇门遁甲老师就提点过我,说你怎么不写书啊。

    我就说,其实以前打算过写一本茶道的书,但是,但是,开始是觉得写不好,后来就卡在一个地方了。

    他问卡在什么地方了。

    我说卡在日本茶道上了。

    哦?

    我越研究越觉得很多东西比较麻烦,比如我对中国日本茶道的看法是:中国有茶无道,日本有道无茶。日本在茶道上,早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甩中国十万八千里了。——在这些年国内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越来越魔幻,我这样的说法,怎么写进书里呢?不单是出版社不能同意,就算是真出了,还不被国内骂死啊。

    老师沉默了。

    我也沉默了。

    这里比较简单,被骂也无所谓,毕竟影响力小。

    大部分底层人,或者是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没有深入了解和自信的人,对于人类各大文化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学习借鉴,是受不了的。仿佛只有自己好还要最好,才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当然这个心理不只中国有。

    中国具体如何,太学术的东西且不深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单从茶上来说,中国有幸,是茶的发源地,这是运气好,不是本事大。

    全世界人民都在喝咖啡,也没看见多少国家抢咖啡发源地,最多讨论一下哪个产地的咖啡最好喝。

    然后,谈禅茶一味的话,禅本身就是从印度传来的,不是咱们原产的,当然也确实在中国发扬光大,但不是咱们原生的,这点儿无可置疑。

    那么好了,那些一听禅茶一味中国不行的就炸毛儿的同学,激动什么呢。。。

    禅不是中国原产的,茶确实是,但是,把禅茶一味联系起来的,发扬光大的,又不是中国了。我们只是差不多一个二传手吧。

    且听我细细道来。

    有记载的把禅与茶联系到一起,最早的,当然是唐朝的赵州茶,一句“吃茶去”。

    貌似相关,其实差不多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时候没什么喝茶,确实就是吃茶。

    先把茶叶煮了,然后把茶水倒掉——没错儿,你没看错,就是把水倒掉。然后加盐胡椒之类的调料,具体加什么自己决定。

    这做派,跟禅茶一味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徒弟来问赵州禅师:师父啊,咋办啊,我还是不明白。

    一次这么问,赵州禅师当然耐心作答,二次还可以,三次也还行。

    问了一百次一千次呢?

    问了十年呢?

    二十年呢?

    三十年呢?

    早被烦死了。

    那不就得了:管谁来问,都是一句话:

    “你tmd没事儿吧?该干嘛干嘛去!”

    当然,大禅师不能这么没涵养,真这么骂,也只是身边亲近的可以骂的那几个。

    对普罗大众,就只能是:

    “呵呵,吃茶去。”

    跟吃饭去没什么区别。

    赵州茶,云门饼,临济喝,德山棒。

    都是应机而作的教育方法,与茶其实没什么关系,是不是茶,还是咖啡胡辣汤馄饨饺子,都无所谓。

    只不过顺手拿起茶而已。

    并不是茶有什么了不得。

    再然后,就到了宋朝。

    对,后来记载里禅宗跟茶就没什么交集了。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圆悟克勤禅师。

    他写了一句:禅茶一味。

    然后呢?

    然后上千年,咱们中国的禅宗也没跟茶牵扯。

    为什么呢?

    我猜想啊——因为一定要言之凿凿下定论,那要太多资料和案头工作,我懒。

    我猜想啊,一则是因为宋之后,禅宗本身在中国式微。

    二则,中国的主流文化还是儒家,佛家本身也是偏门儿。士大夫阶层,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话语权给佛家。比如明明抄袭禅宗的宋明理学,也绝对不肯承认自己是抄的。

    所以,把喝茶当作重要雅事的士大夫和皇权,就喝喝玩玩文雅就可以了。

    哪里来的原动力大力推崇禅茶一味?

    然后,寺庙里喝茶可能不会少,但是修行方法千千万,并不需要特别的把茶拿出来。

    净土法门已经做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搞禅茶一味那不是跟自个儿添乱吗?

    所以佛家自己也没有推崇禅茶一味的必要性。

    那么好了,这两大主力都不忙活,还有什么人去折腾呢?

  

    日本人则不然。

    唐朝茶传到日本之初,也没流传开,热闹了一阵子就断档了。

    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宋朝,再次被僧人从浙江带到日本,这次得到皇室的站台,才开始了茶道在日本的传奇之路。

    然后,因为出了三位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大人物,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差不多算是建立了日本茶道,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后来还发展成为影响日本文化的中流砥柱。

    这才有了禅茶一味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

    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而我们中国呢,喝茶当然还是文人雅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

    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说茶有多大文化影响力,那也是过誉了。

    说禅茶一味,实在也是没什么影响力的。

    说起来,日本人不像被我们耻笑的韩国人,什么都说是自己的。当然,这几年我们最搞笑的是比韩国人还韩国人,韩国人没好意思干的,我们不但干了,还干的不亦乐乎,比如西方伪史论,还有什么甚嚣尘上的永乐大典,我就纳闷儿了,我们都这样儿了,怎么好意思笑话韩国人呢?

    日本人是把一张据说是圆悟克勤禅师亲笔的书法当国宝的。

    当然后来考证据说不是原手笔,但依然被日本人当成茶道至宝。

    这方面,日本才是懂文化的。

    中国只是学到了禅,出了很多高人,可惜没几天就变成了禅宗,开始关门闭户掩柴扉,开始各种画地为牢,然后不出意外的很快变成死文化,变成了自己小圈子自娱自乐的东西。唐朝还有样子,宋朝也还凑合,后来就尸居余气,毫无发展了。

    然后日本人学去了以后,认认真真学习研究,消化吸收,没有局限在禅宗上敝帚自珍,而是发扬光大,以禅为依托为基础,发展出来各种禅文化:茶道,剑道,花道,书道,园林,等等,至于后来又学习了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发展出禅意十足的建筑,美学,设计,电影,文学,音乐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呢?

    还有什么东西与禅与关?

    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除了禅诗禅画自娱自乐的那点儿没什么人看的东西,对大众有什么影响力?

    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里,有什么是跟禅有关的?

    哪怕是到处拿禅茶一味拉大旗扯虎皮的如今,中国有拿得出手的谈得上禅意的电影文学音乐设计建筑么?

    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我们跟禅茶一味的渊源,也就是这点儿了。

    比如你看明朝清朝,有人提禅茶一味吗?

    直到后来台湾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起来以后,学习日本,才又把禅茶一味从日本重新引入,然后才转进大陆。

    这十几年,大陆又跟着台湾学习,这句话才开始流行。

    然后,我们终于回过味儿了,开始抢这句话的话语权。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宋朝的崇文抑武被蒙古强行打断,按照宋朝的惯性继续,或许历史会有所不同。人文荟萃的宋朝,在茶道上有更近一步的发展也是正常的。

    毕竟,茶经之后,唯一一部可以称得上可以跟茶经媲美的著作,就是宋徽宗写的大观茶论了。

    宋朝也许很多地方令人失望,但在文化上,还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