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君的如此自我介绍
如今初次见面的老人,行过见面礼,先问三句话:1, 您贵姓? 2, 老家在哪儿? 3, 您有几个孩子?
每每这时,我夫君都是如此自我介绍:
01 我姓马,“马马虎虎” 的 “马”
每逢听到他这 “马马虎虎” 的 “马” ,往事就一桩桩、一件件地涌上我心头,好一个马马虎虎的 “马”,应该再补充一句:也是马大哈的 “马” !
话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的时候,当年刚从住了十年的平房搬到了楼房,三家住一个单元,即每家一间卧室,三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和一个洗澡间。
偶一日,我家来了客人,我忙招呼客人,让座、寒暄,让夫君去厨房烧水泡茶,他应了一声,回头告诉我点着火了,水一会儿就烧好。可是没一会儿,就听邻居喊:“小陈,你家炉子上冒烟啦!”
我一个箭步窜到厨房,关掉煤气,拎起水壶,哇塞!壶里根本没有水!
夫君见状,自己也傻眼了,后续的事情……(这里省略N个字吧!)
又一日,家里来人,还是上面的戏码重复一遍,我不忘前事,特地叮嘱他:别忘了给壶里加水啊!
“ 好嘞!” 丝滑的回应、声音洪亮。
他回屋时还没等我问,就一脸得意地告诉我:放心吧,壶里加满水了!
可是没一会儿,邻居又喊起来:“小陈,你家炉子上又冒烟啦!”
我俩不约而同地跑向厨房,听他嘴里还在嘟囔:“我加水了呀!”
水壶里确实加满了水,然而他点着火加热的却是水壶旁边的另一个煤气灶,上面坐着一只空大勺。
瞬间,他的表情凝固了……
唉!谁家能架得住老这么“冒烟”啊!
三番五次下来,我也终于明白了,挺聪明的夫君为什么劳动技能这么差。敢情人家是家中长子,弟弟、妹妹一大帮,他从小念书好、嘴又好使,爸妈舍不得使唤他(其实,也使唤不着他,因为他13岁就开始去住校念书了),所以才造成了家务知识贫乏、啥活儿也不会干。
当然,人家放假时肯替父亲出民工,到工地去干那些大人都嫌累的修水库、挖河泥的力气活儿。只因他劳动态度好、干活儿认真,还会写工地需要的宣传稿,所以人见人夸,闹得公社领导非要把他留下来当干部。
既然明白了缘由,自此以后凡交给他做的事情,我都得千叮咛、万嘱咐,叮嘱的仔细、再仔细、生怕漏掉哪一个环节,又出现 “冒烟“ 事件,真是恨不得写一份完整的 “工艺流程” 给他。
都说女人“唠叨“、女人“婆婆妈妈”,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了,原来 “婆婆妈妈” 是这样炼成的!
还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约好某天晚上来我家吃饭,于是,那天早上我俩说好,他下班后顺路去商店买点儿香肠,我径直回家去做菜。
同学来了,饭菜做好了,大人、孩子都坐齐等着开吃了,夫君问:你怎么没切香肠哦?
我满脸疑惑:你也没给我呀?我以为是你没买着呢!
他猛地一拍脑门:“哎呀!买了!买了!我忘了拿回来,落在商店的秤盘子里了!“
说罢,忙不迭地奔向商店。还好,商店的女服务员对这个交了钱不要货的马大哈还挺有好感,特地把香肠里三层外三层地给他包好了,专等他回来拿呢!
如果说这些事儿马虎点儿在所难免,因为这些都是小物件,谁都有忘
性的时候,可是下面这是个大物件呀!
1971年2月的某一个冬天,大雪过后的早晨上班,我当时已经身怀六甲,挺个大肚子,实在犯怵走这雪后的路。于是决定坐他的二等车(自行车后座)上班,他所在的越野车厂是从汽车厂的3号门进厂,我在工具厂,他上班的路上正好经过我要进的工厂1号门。
他态度极好,嘱咐我上下车要小心,千万别摔着。
他一边说,我一边往车后座上跳,我们当时的自行车是花50块钱买的一辆带横梁的二八车(当然是二手车,新车要120块钱),没有手闸,是脚刹车(我头一次知道自行车还有这种刹车系统),他只能两手扶着车把,一只脚在脚蹬子上,准备随时起步。
我身体笨重、还穿着一个大棉猴,一起跳,居然没蹦上去,只见他“一踩油门“,“噌” 地一下子就窜出去了,我连喊带叫地想让他停下来,岂料他戴个狗皮帽子,根本听不见,路人见了莫不哈哈大笑,气的我只好作罢,挺个大肚子、一个人悻悻地朝工厂大门走去。
待他骑车到了1号门停下来,说:“到站了,下车吧!小心别摔着!“
没有回应,扭头一看,不见老婆,他自己还纳闷呢,老婆啥时候给弄丢了呢?可眼瞅自己上班时间已到,无奈也只能继续前行了。
咋办呢?人家还挺机灵,上班时抽空到老婆班上去一趟,看看是否已经安全出勤,再好好地赔个不是,谁让咱马虎到了这份儿上呢!这么大个物件丢了都不知道,幸亏老婆安全无恙,挨一顿责骂算是了事。
事后我问他,我们娘俩这么重的分量,你怎么都感觉不出来我在不在车子上呢?他咔吧咔吧眼睛说:
“老婆挺个大肚子还敢坐我的二等车,我太兴奋了,哪儿还顾得上什么分量不分量的!“
其实,我知道,从我上车的地方到工厂大门口是一马平川的下坡路,他当时以为是由于下坡的缘故,才让他感到轻松的。为了讨好老婆,偏偏说是因为老婆坐他车,他太兴奋了,真是长了一个会说话的好嘴!
俗话说:好马好腿,好人好嘴。
俺们家这匹 “马“ 既有好腿、又有好嘴,那是人家出厂时的标配,谁让咱运气好赶上了呢!
每当我翻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时,夫君总是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为由,声明自己虽然小事马虎,但是家里大事从来不曾糊涂过,就此堵住了我的嘴。
也许夜深人静时,他也反思过,因为我记得他年轻时候自我介绍是:我姓马,是 “马王堆“ 的 ”马“,老年时竟然变成了 “马马虎虎” 的 “马”,从这儿也能看出点儿端倪,咱这夫君还是 “吾日三省吾身“ 滴!
02 我老家是河北省赵县,鲁班修的赵州桥所在地
如果说,介绍自己姓 “马马虎虎” 的 “马” 时,夫君多少还有点儿自我调侃,那么介绍他的老家时,那可是满脸的自豪。
俺的婆家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东南约40公里的赵县,在赵县城南2.6公里处就是赫赫有名的 “赵州桥“,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
赵州桥横跨洨水南北两岸,桥体全部是用石料建成,所以俗称 “大石桥”。整桥是用1000多块石板建成,桥长50.82米,宽9米,在今天这也是两条车道的桥面,在古代这就是一座巨桥。
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赵州桥是赵县人民的瑰宝。
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描绘的就是赵州桥的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修,桥修好之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邀请天界分管财政的柴王爷(柴荣),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俩一个倒骑着驴、一个推着小车,来到桥头问鲁班这座大桥能否经得住他俩走。
鲁班看不透这两个人的仙体,自信地回答:“这桥,别说你们的毛驴和推车,就是千军万马都过得去!“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布袋,柴荣推着载有 “五岳名山” 的小车,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见状连忙飞身桥下,举起一只手,用尽全身力气托住了桥身,使得大桥安稳如初。
桥上因此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 “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柴王爷推车轧的车道沟。此后凡来赵州桥游览的人,都必先到桥面上去寻找这驴蹄印和车道沟。
据说,鲁班当时托起大石桥也留下了手印,但是在历代的修缮中被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