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不散的记忆(2)

生活虽然平淡,却也有很多值得留下的瞬间,甜或苦,痛或美,都值得留下并珍藏。
打印 (被阅读 次)

民以食为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得了财之后的一项重要內容也是要吃得更好;少年时期的我们,正是身体拔节的年龄,各器官代谢旺盛,对食物的需求渴望更加强烈,所以那时的我们好似经常处于饥饿之中,对与吃相关的记忆也就格外深刻。

初夏时节麦浪滚滚,那不仅仅父母们眼中丰收的前景,更是小娃们口中的美味。刚刚灌浆的麦粒清甜爽口,拿火烧一下更是香气袭人,而且小麦种植浓密,掐几个麦穗不显山不露水,大人根本注意不到,被抓包挨揍的可能性很小。三伏天的雨说下就下,雨停不久村后的小树林里就会长出白白胖胖的可食蘑菇,采回家妈妈用油加酱油一炒,简直是人间美味,完全不是现在超市里保鲜盒装的各种有机无机菇类的味道,当然也是和吃的次数太少有关,物以稀为贵一个道理。

夏季还有一种美食,油炸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各地叫法不一。过油过盐,完全不用其他佐料,真的是优质食材,全凭自身的味道,特別是背部一口全是肉丝,真的好吃。去年带娃去马里兰访校,某名校园內满地知了,但是体型短小,无从下嘴的感觉,估计北美人民是无福品偿了。夏天傍晚,经常是一小伙伴们成群結队,拿着家里唯一或唯二的手电筒围着大树小树转,可怜地下蛰伏十七年的知了猴,刚刚爬上地面,还沒等到蝉翼出売,树上結婚生子繁演种族,就被俺们这群饿死鬼生擒油煎,吞入五脏六腑,满足小娃们的口舌私欲了。偶尔沒看清楚,也会用手摸到趴在树干上的赖蛤蟆,粘糊糊的令人隔应。更不走运的是被啥虫子咬一口,掛点小彩,乡下娃皮糙肉厚不讲究,回家提也不提,大人们也不太在意孩子们身上是否多了伤口,会不会感染,也沒听说谁因此生病住院。

夏天菜地里的瓜果虽然都成熟了,但是那些大人们看得紧,除非自家种得多,否则只能等到有人来村里卖的时候,拿粮食物物交易,一簸箕小麦换回一只大西瓜,用水桶把西瓜吊在水井里降温,然后捞上来全家坐在院子里一块吃,又凉又甜,如果紅色沙瓤,那就更甜了,比蜜都甜。那时的西瓜都是黑籽西瓜,吃完瓜瓤,把西瓜籽冲干净晒干后留着嗑瓜子,西瓜皮切成小块腌咸菜,拌凉菜,还可以炒着吃,一点都不浪费。

于小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七、八十年代,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西瓜籽嗑过,西瓜皮腌过咸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