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分红

地产、投资、生活、学习笔记及总结
打印 (被阅读 次)

以前家里有工资收入的时候,家里的资产也不过两部分:房产和退休金。即便是房产,现金流也不是太好。因为刚开始时,现金流并不是投资的首要目标,而资产回报最大化才是。

四五年前开始,为增加现金流,为以后没有工资收入的日子做准备,并且也不想变卖房产和动用退休金,就先后从房产里掏出来不太到一米的资金,我对这笔资金的具体要求是:你老兄每年得给我产生10%的现金回报;或者说,你每年得给我多变出10万现金,好让我填饱肚子!

我知道这是一个不低的要求,因为在上市的证券中,无论是上市的债券(包括国债)还是常规的高分红股票,都很难做到。

但如果把视野放宽些,能够承担些风险,不要只局限在上市的常规证券上,就会发现,机会还是有的。

比如目前,市场利率高启,房贷利率都超过了7%,这对borrower一方,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但如果改变一下角色,不去当borrower,而去当lender,挣10%,却也不难。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无论是上市的还是私募的debt/credit基金都比较热门的原因。

其它的像Hard Money Lending, BDC等,有不少的可以达到10%的现金回报。

我自己主要是投了一些私募的debt基金。这样下来,尽管去年是没有家庭工资收入的第一年,确是现金流最好的一年。这倒不是说现在的收入有多高,而是说明以前的家庭收入有多不高!

我的操作,对绝大多少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可借鉴性,因为多数人可能不愿意承受我能够承受的风险。

如果每年的被动现金流足够花的,对多余的钱该如何处理,我认为以下三种都是理性的思维:
1)把多余的钱放床垫下
2)完全投国债或高分红股票
3)全部投股票

之所以说这三种选择都是理性的,是因为钱已经够花的了,多余的多了少了都不会影响生活。

若是我的话,我会选3)。

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比如说全部投到标普指数里,分红能够我花的话,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多此一举,而会选择全部都扔到标普指数里,就像现在我的退休金一样。

每个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包括年龄等,不是每种模式都适合所有人。离开具体情况,单纯讨论是否该投高分红还是高增长资产,意义不大。

现在已经躺平了,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吃喝玩乐,哈哈!

建宁    2024/5/2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