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似的杜鹃,火焰般的女子

xiaxi (2024-05-17 05:31:45) 评论 (62)

曾写过一篇博文 (杜鹃-花开 / 丹哥-法拉菲),说起我去植物园时,正碰上那里的杜鹃怒放,五颜六色,百花齐开,煞是好看。还在那里看到了两棵金黄色的杜鹃花,非常漂亮。这种颜色的杜鹃花不常见,照片分享给朋友们,大家都喜欢。有一天,走过一个公园的交叉口,惊喜地发现这里居然有一大片金黄色的杜鹃花!手机自带的识别植物工具,显示这些花朵的名称:Flame Azalea。阳光下春风里,轻轻摇曳的花朵,真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兴奋地欣赏着这片火焰似的杜鹃,由此想到了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的那幅英国名画《燃烧的六月》- - 画中那火焰般的女子。

当时是在Met参观其他展览,经过一个长廊时,偶然遇见了这幅名画。《燃烧的六月》(Flaming June),是英国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雷顿1895年创作的油画,是雷顿得意之作。画中女子穿着半透明的杏红裙子,沉睡在沙发上。女子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通红,彷佛是夏日炎热的化身。背景则是浅色的大理石,而日落的光线则呈现了凝脂般的金色,一气呵成,美不胜收。这幅画被广泛认为是雷顿的代表作,展现了他高度的古典主义内涵,同时也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画作之一。画中右上角盆栽是一盆有毒夹竹桃,又象征了睡眠和死亡之间的联系,升华了画作的内涵。

绘画我只知一点皮毛,看画展多半是附庸风雅,但我喜欢听名画赏析和名画背后的故事。这幅画作和画家的历史背景,有两点特别引起我的关注:
1)弗雷德里克·雷顿的画作曾代表英国,参加了1900年的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他1864年成为皇家艺术学院成员,1878年晋升为院长,一直担任此职务直至去世。雷顿在1896年1月24日被册封为男爵,对一名画家而言,这是罕见的殊荣,可惜他第二天便因心绞痛病逝,成为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贵族。
2)到了20世纪,由于画风的转变和对于维多利亚时期艺术的忽略,《燃烧的六月》的地位,从天堂跌落云端,又从云端坠入地狱。1960年代初,《燃烧的六月》在一家艺术品商店出售,店家开价仅50英镑。此后,《燃烧的六月》一度进入拍卖行,拍卖行设定的起拍价为140英镑,不料如此低廉的价格居然也无人问津,最终流拍。《燃烧的六月》彻底沦为了“丑小鸭”。直到1963年,波罗黎各实业家、政治家路易斯·费雷(Luis A. Ferré,后曾担任波多黎各总督)在老家开办了庞塞艺术博物馆,来到欧洲采购艺术品。在伦敦马斯画廊(The Maas Gallery),他无意中发现了角落里的《燃烧的六月》,顿时惊为天人。路易斯·费雷愿意开出2000英镑的“天价”,购买了这幅在欧洲已经“过时”的画作。路易斯·费雷最终如愿地将此画带回了波多黎各,并摆放在庞塞艺术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俨然是镇馆之宝。据说今天此画的价值被预估为至少在1400万英镑以上。(画作和作者的资料摘编自网络)
我在大都会看到的《燃烧的六月》,是从波多黎各庞塞艺术博物馆借展的原作,我那天运气真不错。

看图说话:

一大片火焰杜鹃旁,还有一小片常见的粉红杜鹃,像是陪衬了:

更多杜鹃花可看:杜鹃-花开 / 丹哥-法拉菲

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的《燃烧的六月》,借展自波多黎各庞塞艺术博物馆:

朋友们周末快乐!

后记:我查找火焰杜鹃,没有详细资料,但和邮票上的“黄杜鹃”模样相似。黄杜鹃又称羊踯躅,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这个物种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并具有较高的中草药价值,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是众多杜鹃园艺品种的母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