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拜登选搭档谈走火入魔的政治正确

周农建 (2020-08-17 05:39:17) 评论 (46)

美国的政治正确已经走过了头,已经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走向了政治勒索、文化专制和反智主义。

不久前,百名非裔名人喊话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不选黑人女性搭档就等着输。据《华盛顿邮报》8月10日报道,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黑人男性名人,包括说唱歌手肖恩·库姆斯(Sean Combs吹牛老爹)、电台主持人麦克开勒维(Lenard Larry McKelvey)、演员凯勒斯(Cedric Antonio Kyles)以及主教巴巴尔二世(William Barber II)等向拜登发出公开信:语带威胁暗示:在2020年选举中不选出一名黑人女性作为竞选搭档的话便意味着你将在选举中失败。

而就在此前三天,8月7日,700多名关注拜登竞选搭档议题的黑人女性领袖也曾发表类似的公开声明。

这如同政治勒索。国家公职、政治选举,不是按品德高下,不是按才智高低,不是按政治理念是否志同道合,而是要按肤色和性别来作为选择依据,并且公然以此相要挟。显然,这已经完全背离了民主自由选举的原则、选贤择能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原则。

这也已经完全背离了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当年所追求的政治理想。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倘若这样一份公开信是由白人或亚裔发出,公开要求某个总统候选人选白人或亚裔为搭档,一定会被人痛批种族主义。可见今日美国已经陷入关于种族主义的双重标准。这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文化专制:即仅有某个特定的族群才有言论表达自由。同样的言论,如果是由另一个种族说出,马上就会被戴上种族主义的大帽子,遭到痛批。当事人会遭到包括辱骂、人身威胁、开除、停职、作品下架、撤资、中断合作关系、遭受职业、经济惩罚等打击。

这种扼杀言论自由空间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久前,59岁的芝加哥大学知名经济学教授哈拉尔德·厄里格(Harald Uhlig)在推特上称,黑人命也是命(BLM)运动发展成要求撤资警察,是自毁长城,是时候让理智的成年人进来,就此展开严肃、真诚和值得尊重的讨论了。他因这一言论,而成为批评人士和其他经济学家的攻击对象。顶尖经济学期刊《政治经济学期刊》解除了他的编辑职位,芝加哥联储表示不再聘请他担任顾问。尽管有人认为,厄里格的言论根本称不上是种族歧视,而且如果学术圈不再拥有言论空间,开始因言废人,那只会让学者们噤若寒蝉,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这种文化专制还表现在对文字本身的清洗运动。据报道,摩根大通银行将在内部技术材料和代码中,删除黑名单(Blacklist)、主从式架构(Master-slave)等科技用词。部分地产经纪亦已弃用主人房(master bedroom)字词。而此前不少以黑人为品牌形象的品牌也面临不小压力。高露洁公司表示,该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评估审查旗下的牙膏品牌黑人牙膏,可能对其进行更名。强生公司也宣布决定停止销售皮肤美白产品。

这种文化专制还表现在历史虚无主义和按某个种族的感受来对待和销毁历史文化遗产。近来,随着美国的抗议抗议愈演愈烈,许多美国历史名人雕像,被抗议者们损毁,或要求被推倒。

波士顿公园广场上有一座林肯解放黑奴的纪念雕像。雕像中站着的林肯一手按着《解放黑奴宣言》,一手悬于跪着的黑奴之上,其意在重现林肯解放黑奴的一幕。然而却有人发起请愿,要求拆掉这座雕像。其理由是,黑人生来自由,无需解放。白人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林肯不值得歌颂,黑人也不需要感恩。

再说反智主义。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平权法案,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它以种族配额或性别配额,作为大学入学的甄选依据。根据媒体的报道,目前亚裔被认为是教育平权法案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中,亚裔的录取者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绩分别高出50、235、280分。哈佛大学的录取中,亚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别高出140、270、450分。

如果说在60年前,平权法案在扶助某些弱势群体上,也许有某种积极意义,但是,如此日益走向极端的、而且成为永久性的种族差异对待的所谓平权,已经背离了平等原则。

虽然有人会说,考试成绩与才智高低不能划等号,但以肤色深浅来替代它,岂不是更偏离关于才智的衡量?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虽然并不完美,但这比按皮肤的先天基因来确定入学配额,至少不那么荒谬,至少体现了对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尊重与嘉奖。

然而,自2018年中旬以来,美国多所高校相继宣布取消入学时提交SAT/ACT考试成绩的硬性要求,截止到目前,美国至少已有超过1000所的可授予学位的高校宣布了该消息,其中包括哈佛等八所常青藤名校。

一直以来,亚裔团体投诉哈佛等名校招生不公,现在好了:你说我招生不公,搞分数歧视,我干脆取消考试分数这一项,你就是想打官司,也抓不到把柄!

不仅仅是入学不用考试成绩了,有人得寸进尺,借弗洛伊德事件事件,甚至要求在校读书也不用考试。

不久前,加州大学安德森商学院的一群自称是“黑人朋友”的学生写信给克莱因教授,以明尼苏达发生的弗洛伊德事件为籍口,要他取消黑人学生的期末考试,让他们都无考试通过。

克莱因教授回信,对于这种“让我给黑人学生以特殊待遇的请求”,他问到:“我如何能识别出哪些同学是黑人?另外,有没有可能有混血的学生,比如一半亚裔一半黑人?您建议我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处理?全部‘优惠’还是‘半价优惠’”?

最后,教授还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说:“请记住,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应该用肤色来判断人。您觉得您的要求,是否违反了马丁·路德·金的话?”

结果,这些人恼羞成怒,发出请愿书,要求解雇克莱因,而签名支持的人,就达到将近20,000人,克莱因教授甚至被人身威胁,警察不得不派人去他家附近对他进行保护。

不只是大学入学和在校考试。三年前,加州州长布朗正式签署了一份法案:永久取消高中毕业考。你哪怕成绩门门吃零蛋,照样发给你毕业证!

如此反智的倾向,竟然成为一种时尚,也蔓延到企业,Alphabet旗下谷歌表示,公司将努力增加担任高级职位的黑人员工数量。谷歌还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至少30%的领导职位将由少数族裔员工担任。

当年马丁·路德·金在蒙哥马利市(Montgomery)组织黑人抗议该市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歧视条例。这种条例要求在公交车上,如果有白人上车没有位置坐,黑人就要让坐。运动最终获胜。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支持了联邦地区法庭的裁决,认定蒙哥马利市的公交车种族隔离法违宪。

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不是先到先坐,而是要由肤色和种族来决定谁有资格坐,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是一种种族主义。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公职、一个学校的入学机会、一个企业的职位,也要由肤色和种族来确定取舍,或确定配额,而不是选贤任能、量才录用,也同样是不公平的,同样是种族主义。而且是一种更糟糕的、反智的种族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美国国力日渐衰退,新兴国家重视人才和教育,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这种对才智的制度性的藐视和贬抑,只会最终将导致国家的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