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顾自写点自家感受,很少看别家。就是刚入群时候,美国同学介绍了几个博主,我留意了龄龄妈。
其实只要可以读下去有印象的博客对我来说,就是有趣的。我感慨,上海人是把光鲜的一面对外的,比如100元大钞放在的确良衬衣上衣口袋里。她却坦言自己是保姆,晒照片。
佩服她的勇气,但自己的一切不能如实反应到博客,需要第一点马赛克的艺术,这使自己与家人受到保护隐私的温暖以过冬。
很多征文都写移民的感受,哪天,全家,从事的工作,照片。纪实大片是好,但共鸣的不是个案,而是面对新环境的心态。不必事无巨细。就像面对万人会场,没有选择的情节就忽略好了,涉及他人的更需要择材。
我同学是公众号的大V,他写的江歌题材,很多读者留言,难听极了。
如果留言影响博主的心情,大可不必。
龄龄妈即使冬天到了,著名的鹅可以陪伴,面孔可能即使在飞扬的毛茸茸里也能辨认出来,应该是DT吧。
冬天有点冷,需要有屏障保护自身与家人。爱与不爱,自己舒服就好。鹅与非鹅,自己乐意就好。
话说我自己一直没有买鹅,冬衣不缺这一件,我喜欢特立独行,天马行空,不留下我的胖影子。
不晒不晒,见光就不是精彩大片,没有留白的画面有点太满太实。

既然要如实纪录,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全都公开于大庭广众之下,就得做好准备接受不同的评价。连托尔斯泰他老人家的战争与和平还被人诟病冗长枯燥呢!
文学城的网友已经算是温和的了上天涯试试。连默默姐那么温和善意的建议,那位博主都不屑一顾。
如果不是大战风波,我压根都不知道这博客。点进去,一读,大呼上当,真是没什么营养,没兴趣不读就算了。一直到人家日博客去纠缠批判,自然是过分的。
有因就有果,有几个一直和她怼的ID,是她在博客提到的邻居。人家是当事人,要踢博,那还能说什么。她要么就公开辩解,和人对质。要么就不理不睬。这位博主倒好,一哭二闹,摆出一副受了万般委屈的姿态,整个文学城都在欺负她一样。
有人刺了她一句,说她是用人。她就痛苦得发抖,还特意发个博说什么高贵。也是醉了,都不知道她是啥逻辑。这位博主是想说因为她从事的工作,被人看不上眼,她就和文中人物一样高贵吧?她能象人家那样做么,把她家的家底都捐给希望工程么?
职业本来就无贵贱之分,特别是服务行业,更应该值得人尊重。如果她自己心里没有轻视用人这个字眼,完全可以很有底气说,我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干干净净,本本分分,你有什么资格来岐视我。
这位博气得发抖之际,回顾一下她自己在博客里对那些邻居的讥诮之言,想想人家读了会不会也发抖呢?不止是鹅的故事。
回复 '鲁滨逊飘流记' 的评论 : 你真是闲啊!找点儿别的事做做不行吗?到处刷大字报。据说,你还是什么基督徒。天啊,主看着你流泪呢!